看到山,翻过山——记钟山区2024年语文教师命题能力提升培训

是瑛子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见过月照的山吗?我们见过!在寒冬的清晨,它们静默地伫立在浓厚的晨雾里,自成一派的朦胧,像极了不会命题的我们。命题?命什么?为什么命?怎么命?看山不是山,这是我们三天前共有的疑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杨柳老师把小说《绿青稞》发群里那天,她让我们小组内参照中考题自行删改选取文本进行文学类文本试题命制。我们组内并未就此严肃认真地讨论,而是简单粗暴地选取了这篇小说的第四章进行命题,试题质量显而易见。这和我们第一天导航去青云学校(此次培训地点)一样,简单粗暴地选择距离最短的那条路然后车的底盘被刮得哐哐作响。这两件事的共性在于:我们的定位不准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群语文老师,不该在删改选取文本的时候贸然摘其“器官”、断其“文脉”,而是应该考虑文章的整体性、逻辑性,此乃本次培训第一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选篇处理个人偏好替代大众审美”这是赵勇老师对语文命题者最客观的评价,也是给我们的温馨提示。命题者不能以个人爱好命题,文本也好、题目也好,要考虑受众,要始终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从个人阅读感受出发。当然,根据赵勇老师的讲座,我们小组粗浅地理解为:任何文本,若要命题,必须素读!抛开作者、抛开时代、抛开那些看似盖棺定论的观点,以学生的视角反复素读,才能命制出符合学生认知、符合评价需求的有考查效度的试题。这是本次培训第二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文学类文本试题的命制,我们还有很多收获。题目指向要明确(有些题目学生不看文本就能作答,设置的意义何在?有些题目学生看了文本也不知道从哪方面作答,又有何意义?)拿我们组设置的题目来说:“《绿青稞》与《白杨礼赞》的写作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写作手法”具体指什么?学生作答空间太大,教师阅卷就会很困难,且如何赋分?“说说你的看法”怎么说?谈某种手法好不好?还是谈这种手法该不该用?还是在两篇文本间作比较?题干表述存在很大问题。经过杨柳老师、王泉雅老师和李晓红老师的指导,我们最后将题目确定为“《绿青稞》与《白杨礼赞》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且在答案设置上更简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太严苛,因为我们的出发点不是考倒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关联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获得新的思想体悟。然后,题目设置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文学类文本首先强调整体感知,理性认知必须以感性认知为基础,深层理解必须以浅层感知为基础,所以第一题必须先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第二题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且理解是分析的前提,因此出题时,如果是简答题就不能在题干里颠倒表述,如果是选择题就不能将选项胡乱排序。此外,专业词汇的使用必须严谨、准确,如“悬念”“铺垫”“伏笔”三个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能混搭混用否?对专业词汇的使用,命题者一定要谨慎,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最后,文学类文本最后一道题通常考查思想主旨相关问题,让学生有深层次的思考,以此才能体现题目由易到难的梯度和层递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诗文默写”题目命制方面,我们也是第一次知道“两个遵循”,即首先遵循“先诗后文”顺序,然后遵循“先古后今”顺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学文化常识”试题命制,很多人会忽略文化常识,题干与选项不相符。即便考查文化常识,也没有“先文化再文学”的意识,我们组也是第一次知道“A考文化,BCD考文学”的试题命制规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此,真诚地感谢杨柳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综合运用”题目命制,这次也是收获颇丰。结合王泉雅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情景设置必须真实具体,且有任务。另外,设置的情景必须贯穿三道题,使其前后一致。如果情景设置为开展某项活动,一定是先方案再宣传后感悟,使其符合逻辑。最后,无论是基础积累还是综合运用,情景设置一定要简短而不能冗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培训还从宏观和微观打开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知道了试题命制必须立足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命一次题是一次学习,考一次试更是一次学习,因此命题立意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考查和实用功能,而忽略教育功能和心理引导,试卷的高度、深度、温度不可偏废。这次培训,还让我们知道了命制试题犹如撰写文章,命题理念恰如文脉贯穿始终,亦不能断!命题导向、命题立意、命题理念都正确了,才能真正发挥命题功能。简而言之,三天的培训,我们总算知道:考查什么知识点、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价值导向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命题前必须反复自问自答、反复推敲确认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来也巧,三天培训,第一天雨雾朦朦、不知前路,第二天已知前路、却毫无能见度,第三天无雨无雾、归处亦是来处。天气如此,心境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你见过月照的山吗?我们见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山不是山,看山亦是山,我们一起看到了山,我们一起翻过了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4.12.11夜于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