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序言</b></p><p class="ql-block"> 程宝林</p><p class="ql-block"> 虹影儿是我的家乡某部门的一位领导干部,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明丽女子。在她的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身份就是我故乡所在乡镇的共青团干部。这大约就是最早的缘分吧。但是,直到她和我都离开那个乡镇若干年之后,我们才有了一次重逢。我欣赏了她访问美国的摄影集,为她独特的、精美的视觉艺术秉赋所折服,却完全没有想到,她的散文诗和自由诗,竟也处处折射出她内心的纯净和美丽。这份纯净和美丽,恰恰与她的摄影艺术构成双重的美丽,恰如早晨的露珠,在初阳的映照下,每一粒都晶莹如玉。</p><p class="ql-block"> 通读全书,我的心里,一直萦绕着两个字的回音:爱、美。这庶几可以看作是她全部诗歌的主题。爱与美的关系,是互补,是互动,甚至,是互相滋养。爱中有美,美中含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使得全书具有了一条贯通始终的价值等高线。每一首单一的诗篇,或许各有侧重,但每一首诗,都无一例外标出了爱与美的坐标。凭藉着这些坐标的导引,我们就这样醉入花丛一般,走进了虹影儿的心灵世界。</p><p class="ql-block"> 先说爱吧。毕竟,爱是诗歌最古老最恒久的母题。没有爱,人生犹如长夜。</p><p class="ql-block"> 《我在远方读你》,写了时空交错中的相思之美。请看这样的诗句:“今夜,草原没有风,只有草的温馨如月,月的圆润如水,水的欢快如歌。从此,我的旅程不再孤独。”这样浑然天成的顶针写法,在当代诗章中真是鲜少读到,而一旦读到,真有珠圆玉润之感。试想一下,静谧的草原,因无风而益增其静。皓月当空,草叶上都似乎跳动着银色的月光,这时候,遥望远方,多情多汁的心里,满而欲溢的,除了爱,还是爱。在散文诗里,如此含蓄温婉表达的爱,在虹影儿的自由体诗歌中,却表现得格外大胆、自由和狂放。《私奔》就是这样的佳例。开篇两句,突兀而来,直接撞击读者的心扉:“ 我坚定地认为/ 今天是个私奔的日子”。在个性越来越自由开放的当今社会,颇具禁忌色彩的“私奔”二字,将爱的浓度和烈度,昭示得如此楚楚动人。“于是,我清洗好伤口/再次裹紧心跳/拽着一朵雪花,出发”。 在我看来,这显然是诗人,决意在这样的严冬,踏上漫漫旅途,去追寻远方的恋人。而诗歌中所表达出的“终于迈出这一步”的决绝,读来是那样感人。就像诗的结尾所表达的那样,“快抓住我的手/让我们一起,浪迹天涯”。这种浪漫的情思,最终都不免归于家居的暖巢。但是,和相爱的人儿一起浪迹天涯,自由自在地疯一回,爱一场,才不枉青春韶华的转瞬即逝啊!</p><p class="ql-block"> 虹影儿诗歌中的爱的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两情相悦的情爱与性爱,而是更为广阔辽远的、推己及人的大爱。《草儿》就是这类诗篇的代表。带有明显叙事色彩的这章散文诗,用对比的手法,简略而生动地写出了乡村女孩“草儿”的命运。在贫穷和愚昧的双重压力下,18岁的大龄学生草儿,终于失学了。她此后的人生之路已别无选择。草儿的临别礼物——一双精心绣制的鞋垫,凝聚着一个乡村女孩即将破灭的希望和梦想。作者无力改变这个女孩注定的命运,而岁月流逝,结尾的一句“草儿,你还好吗?”,读来已经催人泪下了。悲悯和悲伤,往往是爱的变奏。中国千千万万的草儿,本该是春天里最先被春风染绿的生命啊!</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爱是虹影儿这位女诗人心灵的流泉的话,那么,美,就是她眼睛的盛宴。作为一位视觉艺术家,发现、感受并捕捉美的瞬间,几乎成了她的本能。自然万物、花鸟虫鱼、山川风物、四季轮回,或壮阔,或幽微,或纤细,或粗犷,在她的诗笔下一一展现出来。像一个画家一样巧于调配颜色,大自然在虹影儿的笔下,显得是那样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比如,在《初秋的气息》中,诗人是这样描写夕阳的:“ 落日依山, 一片橙黄,远山显得清晰而凝重。我喜欢在金色的夕阳里,看秋的身影。那一抹金黄,是她温软的披风,余晖映着她成熟的面颊,把她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汉语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与黄昏时分落日熔金的壮丽与辉煌所带来的色彩感与层次感,如此完美融合,浑然天成,给读者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心灵升华。</p><p class="ql-block"> 作为诗人,灵魂既要有爱,更要有美。叙事散文诗《相逢是首歌》,以诗意的笔触,写了作者和异地城市一位从未谋面的女性网友的初次见面。具有摄影家身份的诗人驱车而去,在另一座城市里的同性网友,因为即将到来的见面,期待中有了几份紧张和不安。这个喜欢“臭美”的女性,准备了一箩筐的衣裙,请摄影家为她留下美丽的倩影。这种纯女性的、多少有些矫情的场景,细细想来,却令人柔情油然而生。女人本就该是美的载体、美的生灵,美的灵与肉。让爱美的女人充满世界,世界只能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本散文诗集,这本书带给了我爱的体验与美的享受。愿更多的读者喜爱这些诗篇,愿爱与美的二重奏,恒久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奏出优美的乐章。</p><p class="ql-block">2012年9月26日 于美国旧金山无闻居</p> <p class="ql-block">程宝林先生与《我在远方读你》作者合影</p><p class="ql-block">程宝林先生系旅居美国诗人、作家,曾出版21部著作。</p> <p class="ql-block">一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 记 </b></p><p class="ql-block"> 虹影儿</p><p class="ql-block"> 写诗,于我原是一个经年的梦。但自爱上摄影后,光影中蕴涵的能量在胸中一天天积蓄、扩散,终于转化成几行文字,倒应了“诗情画意”,还得了不少赞许,自己也颇为快意。也没料及,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仿佛新生的婴儿吸入了第一口氧气,竟须臾离不开了。渐渐地,对诗也有了自己的体味。</p><p class="ql-block"> 诗,在仓颉造字之前,原是以歌唱形式口耳相传的——所谓“诗歌”罢——也因此,诗与音乐尤为相似。其中最显著之处,恐怕是它们对人的情绪的反映乃至控制:当优秀的音乐家演奏时,每个音符必伴着心底最深处的情绪迸发,这种个体情绪一旦激起听众的共鸣,将最终融合成一种集体情绪,令人痴迷忘身!诗人高歌时,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读那些优秀的文字,不是一样为其俘获,切切地感受到其中涌动的喜和忧、爱和恨,并不禁然为之喜,为之忧,为之爱,为之恨么?</p><p class="ql-block"> 文字的力量是多么强大,由此可见一斑;文学的责任是多么重大,由此也可以料见。所以,当我每每提起笔时,深感笔下千钧,恐因误了读者,绝不敢恣意所欲。我以为,创作者有责任向社会传递文字的正的、向前的、向上的能量,而断不可为负的、向后的、向下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幸而我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免了不少理想与现实相互矛盾的烦恼。如普罗泰戈拉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抛开唯心与唯物的哲学辩论,我是这样简单地理解:诗画是精神的镜像——我的心是快乐的,镜头也鲜明起来,笔也活泼起来。于是,镜头捕捉了一个世界,笔下打造了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我的世界,定是干净的,尽管也有尘埃;定是温暖的,尽管也有风雪;定是光亮的,尽管也有阴霾……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有干净的、温暖的、光亮的小小世界,它们的交集,必然是个干净的、温暖的、光亮的大世界。</p><p class="ql-block"> 怀着这个信念,我将散落在“虹影儿的博客(http://hongyingy.blog.hexun.com/)”和诸多报刊杂志之中的文字集结起来,往那股正的、向前的、向上的能量中,添上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如果,大家能喜欢这本书,我会以为自己为创造那个干净的、温暖的、光亮的大世界也做出了些许的贡献。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厚爱,感谢我的同事、朋友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感谢我的先生和家人对我的呵护与支持,还要特别感谢远在美国的程宝林先生为我的拙集写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〇一二年十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我在远方读你》作者虹影儿</p> <p class="ql-block">一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