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咸阳 千年回响

陕西/紫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孟 渭 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秦国都城迁至咸阳,就有了咸阳这个名字,延续至今,一直未变。咸阳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史,都可以冠以咸阳这个名字来表述。或者说咸阳这个名字,见证了咸阳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正可谓:一声咸阳,千年回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秦 咸阳宫:咸阳宫阙郁嵯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咸阳这座城市,出场就惊艳,起步即巅峰。她作为战国时期最强盛诸侯国之一——秦国的国都,就有一百多年历史。赳赳老秦奋六代余烈,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灭六国,统华夏。在这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创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设立第一个首都。这三个第一,足以让咸阳这座城市名耀世界,在中国历史上更是绕不过去的。</p><p class="ql-block">据《史记·本纪》记载,秦孝公先修筑了“冀阙宫廷”后,才正式把国都迁到了咸阳。咸阳宫以及其后秦国每灭一国,在咸阳仿建颇具该国特色的宫殿。使整个咸阳城方圆二百里布满了宫殿,共计270座,而且各宫殿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群,其“博”和“大”今天的人们都难以想象。</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城就是一个奇迹。没有城廓,没有城墙,没有中轴线。自然形成天然屏障,几乎涵盖了整个关中地区。渭北系宫城,手工业作坊及市肆的集中地,北坂耸立着高大的“冀阙宫庭”建筑群。背依“北陵”,泾水环列,有富丽堂皇的“咸阳宫”和各具特色的“六国宫室”。渭河南是祖庙、苑囿分布区。有供皇室游乐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和举世闻名的阿房宫。秦始皇时“还迁12万户富豪于咸阳”,使咸阳成为人口达百万的超级大城市。</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秦咸阳都城之恢宏气势,宫殿之富丽堂皇,在两千多年前,它就已经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正如英国学者克莱门斯·乔纳森在《秦始皇》一书中所说:“世界的中心在黄河畔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宣称咸阳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和“高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汉 咸阳原:摩挲高冢卧麒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自此咸阳宫化为灰烬,咸阳城成了废墟。</p><p class="ql-block">秦亡汉兴,都城南移,咸阳作为京畿之地,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在这东西绵延百里的咸阳原上,屹立着27座帝王陵墓,长眠着28位封建帝王和2000多位皇亲国戚、重臣名将。于是,便有了“咸阳原上埋皇上”之说。</p><p class="ql-block">西汉11位皇帝中有9位就葬于此。其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设邑建县,故名“五陵原”。星罗棋布,蔚为壮观。分布在关中的18座唐代帝王陵就有9座在咸阳。其中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女皇武则天和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气势恢宏,世所罕见。</p><p class="ql-block">中国封建帝王有上百位,能称为“千古一帝”的有四位,其中,有两位埋葬于此;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也葬于此地。每一座帝陵都是一座神奇的地下宫殿。咸阳原就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堪称“中国地下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唐宋 咸阳桥/咸阳楼:细雨和风满渭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西渭桥始建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唐代称咸阳桥,是汉唐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咸阳桥因历史事件垂名。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突厥颉利可汗会盟于此桥,史称“渭水之盟”。公元765年,安史之乱,潼关攻陷。唐玄宗携杨贵妃一行仓皇逃过,奸相杨国忠命人毁之。此后再未重修,于是有了咸阳古渡繁荣气象。</p><p class="ql-block">咸阳桥因唐诗名篇闻名。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车马人流,灰尘弥漫,这一幅生死离别的送别画面,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雨后的清新,送别的伤感描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而温庭筠的咏雨名篇《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把雨时桥上的景色描述得美不胜收,仿佛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咸阳楼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唐代诗人咏此楼的诗很多。我最喜欢韦庄的诗句“细雨和风满渭川”。晚唐诗人的诗总是充满迷茫、哀怨和凄凉。雨前“乱云如兽出山前”,但笔锋急转,就是和风吹拂,细雨迷蒙。</p><p class="ql-block">当然最有名的咏咸阳楼的诗非许浑莫属。虽然看到的景象是“蒹葭杨柳似汀洲”,但还是“一上高城万里愁”,而且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不朽名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经常引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许浑登上《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发出的感慨。</p><p class="ql-block">北宋景祐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后多次毁之,多次重建。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县城从杜邮亭迁至渭水驿,在渭河南岸旧址重建。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迁建到东门外的咸阳古渡岸边。</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清渭楼作为咸阳地标性建筑,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菱花隔扇,气势磅礴,层檐错落,空灵剔透,挺拔俊秀,古朴典雅,巍然屹立于渭水之畔,和古老的咸阳古渡遗址相映成趣,越来越显示出咸阳昔日的风韵和往日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明清 咸阳古渡/咸阳老街:渭城朝雨浥轻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咸阳古渡始于殷商,兴盛于汉唐,繁荣于明清,被称为“秦中第一渡”。千百年来一直是关中西通西域、南往巴蜀的咽喉要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驿站。</p><p class="ql-block">据咸阳地方志记载,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咸阳城东南设渡口,筑有石砌护堤,码头有舟作浮桥。冬春过桥,夏秋行舟。渡口离城墙不远,舟楫商旅,络绎不绝。既有帆船点点,又有舟作浮桥,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不仅日夜车马喧闹,渡业繁荣,且垂柳夹岸,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清·朱集义诗云: “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可见,明清时期咸阳古渡的繁华气象和壮美景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行云流水。</p><p class="ql-block">从历史上看,咸阳古渡经历了从秦代的“横桥”到西汉的“渭桥”,又从唐代的“便桥”到明清两朝的“古渡口”,已有几千年的变迁。因而便有了“咸阳古渡几千年”之说。</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城作为秦国国都和秦朝首都,有着144年建都史。却被项羽一把火焚毁,化为废墟。之后汉、唐、宋咸阳城呈逐渐西移趋势。直到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县城从杜邮亭(今渭城区任家咀村东)迁至渭水驿(即今天的咸阳老城区,亦称老咸阳、咸阳老街),基本形成了规整的矩形城廓。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拓宽东、西、北三隅,形成今天咸阳老街的基本布局。</p><p class="ql-block">明咸阳城街巷纵横交错,布局呈长方环形。建筑以低屋为主,轮廓平缓舒展,青砖、灰瓦,保持了视角景观特征。建筑物上的斗拱、砖雕等非常精美,保留坡屋顶、马头墙特色。以新兴油店为代表的小商铺依然散发着昔日气息,明柱、铺板门古色古香。保留着秦腔、社火、刻章、古玩鉴定、书法绘画等浓郁的民风民俗。</p><p class="ql-block">青灰的砖墙,高翘的檐头。古朴的门市,茂盛的古槐。晴朗的天空,洁净的街道,好一派“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明朗格调。</p><p class="ql-block">咸阳老街迄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是关中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山街、北平街、东明街等12条街道和花店巷、果子市巷、甜水井巷等10条巷子,有咸阳文庙、凤凰台、安国寺等名胜古迹,有清渭楼、咸阳钟楼等亭台楼阁,有新兴油店、万源福京货店等老铺面。</p><p class="ql-block">明清建筑,颇具特色。临渭而立,气度不凡。出了南阳门,对面就是古渡遗址、古渡遗址博物馆,附近有横跨渭河的咸阳桥。咸阳文庙对面就是古渡廊桥。出了东明街,东面就是清渭楼。中山街西头有咸阳钟楼,基本保留了明代扩建后的街区布局。</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恢复重建的咸阳钟楼、清渭楼,北平街的牌坊,南阳门的城楼,使咸阳老街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今天的咸阳老街,商贾云集,小贩叫卖,笼箩日杂等老字号店铺彰显老街特色,鳞次栉比的名人字画店洋溢时代气息。</p><p class="ql-block">风味独特的老字号葫芦头、牛羊肉泡馍、箸头面、biangbiang面、锅盔牙子、鸡丝馄饨等地方传统小吃历久不衰,百吃不厌。沿街而行,随处可见百年老宅屋瓦粼粼,古色古香;店铺板面,朱红明柱。人间烟火,明清记忆,民国特色,仿佛走进了咸阳的历史、文化、民俗长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时代 咸阳湖:白鸥飞尽水连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咸阳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咸阳湖的建成,使咸阳这座城市更加美丽,再现“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的怡人气象,呈现“一泓碧水润古城,渭水贯都展新颜”的秀美图画,彰显“天光云影共徘徊,鹭飞鱼跃泛碧波”的美丽景致。</p><p class="ql-block">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先贤早有“上善若水”之说。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气,就更具魅力。有了湖,就有了诗情画意,就多了一些想象空间。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起小船,何曾不是当年咸阳古渡美景的生动再现。</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咸阳湖,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绚丽的涟漪,烟波浩淼。阳光下,湖光潋滟;烟雨中,碧波荡漾。湖上风光,美不胜收。远望高楼,倒映水中;近观杨柳,矗立湖岸。眼前芦苇浩荡,柳絮摇曳。如诗如画,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行途之风景,虽全为人造,而奇思幻想,宛如天工。风情万种,点缀天然。新鲜感受,心旷神怡。这里是一座广场连着一座广场,一个公园挨着一个公园。风景如画,流连忘返。放眼望去,独蕴灵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碑一亭都传递着一种文化,体现出一种精神,营造着一种氛围,彰显出一种美感。这里的每一座雕塑,每一处景点,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抒发着一段感人的情怀,谱写着一首动听的歌曲,讲述着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咸阳湖,作为关中最长的城市绿廊,最美的湿地公园,最大的水面景观,形成“万亩水面、万亩绿地、万亩花海”城市中央生态景观带,再现古城绿意盎然,花香满径的美好景致。让人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词语“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诗句“天真烂漫是吾师”。</p><p class="ql-block">把咸阳历朝历代的遗存秦咸阳宫、汉咸阳原、唐宋咸阳桥、咸阳楼、明清咸阳老街、咸阳古渡和今天的咸阳湖,组合成一个画面,汇集在一个空间,不就是今天的咸阳城吗?</p><p class="ql-block">咸阳从秦至今,只有一个名字,而且许多建筑遗存都以咸阳命名。一个名字,两千多年,延续至今,亘古不变。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