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在高知去了竹林寺,游毕旋坐高速大巴前往高松,约2小时车程。住高松中央公园边的Dormy inn酒店。</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前往中央公园采风,公园不大,没有大的景观,倒是各个角落竖着有几尊名人和表现艺术的青铜塑像、石雕等。</p> <p class="ql-block">今日去大漥寺,先由瓦町坐有轨电车至琴电志度,470円/人,约合RMB22元。再转乘公交车前往,由高松向东南方向近30公里,票价200円/人,不到RMB10元,车行一个小时。由此可见,即使现代社会,去寺庙参拜一次也不容易,主要是费时。</p> <p class="ql-block">大漥寺为四国八十八番札所的第88番,也是最后一个札所。经过四国遍路的虔诚之旅,最后抵达大漥寺,才算是这一段艰苦又磨砺身心的旅途正式完结。传说中,抵达了大漥寺,出发时许下的心愿便能够实现。</p><p class="ql-block">有一个踏砂处,其实为一间庙堂,里面展示了88个寺庙的手绘风景画和代表佛像,可以让腿脚不方便行走的人,或者没办法完全走遍全程的人一次性感受到遍路的魅力,很人性化。</p><p class="ql-block">除了在四国遍路之旅中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大漥寺还是著名的“红叶の寺”。每年11月中旬开始,大漥寺的红叶便进入了最美的时刻。在这段时间,红叶遮天蔽日,山寺曲径通幽的景色总能够深深的刻印在来到大漥寺观光的客人心中。红叶带来的幽深意境,与山寺的神佛隐居之气相得益彰,让游人沉浸在梦幻的气氛中。</p><p class="ql-block">不过,由于大漥寺在山上,天冷得早,现在寺庙里的枫叶已大多凋落,与昨日竹林寺的红叶景观大相径庭,只能遥想早几日红叶蔽日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大漥寺门口,车站边,有一棵山茶树,开着繁密的白色茶花。从粗壮的主干看,数百年应该是有的。由此也映证了大漥寺的历史悠久,当为名符其实的古寺名刹。</p><p class="ql-block">明天就将离开四国回上海,能够拜谒88番札所的最后一个札所,此行也算圆满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瀛四国行,从滨太平洋到临濑户内海,高松落地,去了小豆岛、直岛、琴平、高知,又回高松返沪。除了领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还</span>看了此生所见最美的红枫,吃了此生最多的魚生,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我抽烟,但是不多,一天两三支。所以,只带了一包烟。未曾想,在日本抽烟如此之难,今天已经第7天了,总共只抽了4支烟。不是不想抽,而是无处抽烟。欧美室内禁烟比中国早,但能看到天的地方都可以抽烟。所以,旅游时间短,不会专门买打火机,想抽烟向路人借个火就可。然而在日本,不仅室内不能抽烟,马路上也不能随便抽烟。路边有吸烟屋或吸烟点,但极少,故而难以借到火。</p><p class="ql-block">严谨,是对日本人的最初印象,这次再来日本,印象更为深刻。特别是,对日本竟如此干净印象极为深刻。这干净,不仅表现在几乎看不到室内、路上有随意丢弃的垃圾,更表现在,无论城市亦或乡村,无论公共场所亦或私家小院,目之所及,竟没有发现任何地方,甚至旮旮旯旯,有无用而丢弃的杂物,更无乱堆乱放,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严谨有序。</p><p class="ql-block">注重细节,也是此行极为深刻的印象。昨日自南至北,从高知坐大巴来高松,车程约两小时。大巴上人不多,未坐满。在车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座位之间有垂帘隔挡,是为长途车上,座位邻人多不相识,有垂帘遮挡,可以避免尴尬。酒店前台,柜台外一般都有一个小方凳,办理入住者可以放置背包等随身物品。如此等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方便。如此之人性化,在日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热爱翠竹,而日本人钟情青松。</p><p class="ql-block">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君子之风,并以其坚韧不拔、清淡高雅的特性,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而松树在日本文化中被赋予了“神格”,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松树是祖先灵魂的附着体,家有松树,祖先的灵魂就可以借由松树之体回来保佑家人。</span>此外,松树在日本还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因而广泛种植在寺庙、神社、园林,甚至民居庭院等地。松树多为五针松、大阪松,甚至罗汉松,且经过精心修整,造型非常美观。</p> <p class="ql-block">此行对一户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日本地域狭小,却有1亿多人。然而,除了东京银座CBD等少数地方高楼林立,绝大多数民都为一户建。</p><p class="ql-block">一户建是日本独门独院的住宅形式,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种住宅类型强调私密性和独立生活空间,通常由一个小院、停车场、部分私有道路和2至3层的木造小楼组成,面积大约在100平米到300平米之间。</p><p class="ql-block">一户建在日本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政府提出了“一家一户、一人一室”的口号,以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至今,日本的住宅自有率一直维持在60%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一户建的形式存在。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城市如东京,一户建的保有量也非常大。</p><p class="ql-block">一户建不仅是日本独有的住宅文化体现,还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建筑技术,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私密且具有高度个性化的居住环境。它经常出现在日本动漫和电视剧中,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