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代变迁的见证——读贾肇衡老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鸭子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姜梦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黄骅”这座小城地处古黄河冲积平原,若干年前,古老的黄河在这里入海。虽然这里地势低洼,土地盐碱,但借助渔、盐之利,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不失为一处富庶、宜居之地。所以汉高祖五年刘邦在此置章武县,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汉景帝封其舅舅窦广国为章武侯,食邑一万一千余户。汉武帝元狩四年在全国设置盐官三十二处,此为之一,唐武德四年更是把盐山县治(今旧城村)升格为东盐州。然而从北宋末年这里被金兵占领以来,历经战乱,华北平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金、元王朝时期虽有过短暂的兴盛,但自明“靖难之役”后,津南鲁北一代几近人烟绝迹。明初永乐年间,在官府的欺骗、胁迫下,从山西洪洞县、河北滦州等地迁徙来大批移民,垦荒种地,安家立业。至此,冀东南这片荒凉的土地,又慢慢地恢复了些许生机。但由于运送食盐的河道淤塞,制盐业的北迁,主要缘于临近渤海西岸的这篇广袤的荒滩野地,土地盐碱,芦苇丛生,沼泽遍地,洼大村稀,虽临近津门,却仍是一片洪荒之地,被称为苦海沿边。除黄骅市南边被叫作“金沙岭”的一溜高地,那古黄河留下的痕迹外,这里十年九涝,旱灾、蝗灾频频发生,生存艰难,因而成了一处产生大洼悍匪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明之初叶第一代先民们伴随着移民大潮迁徙至此,历经六百余年的时光流逝,时至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真正翻了身,今日的黄骅大地沃野百里,树茂粮丰,花果飘香,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一方净土。贾肇衡老先生所写《鸭子台》一书,以顾天实、顾大卫、顾洪海、顾庆寿为家长的顾家家族四代人自清朝中叶历经民国、再到新中国直至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期,饱经兵燹匪患,天灾人患,所走过的既有欢笑,更多眼泪的风雨历程,描述了津南、冀东、鲁北被称为大洼的这块土地上的农民们,在与命运抗争,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和孕育的勤劳勇敢,顽强不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忠厚传家,助人为乐的优良作风。虽然书中仅仅描写的是顾氏一个家族,展现地却是旧中国华北平原、渤海西岸这块盐碱土地上广大农民与命运抗争的一幅风情画,折射、再现了一段远去的历史变迁和现今的人文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现在部分退休的老人们闲暇之余,拿起笔来记叙家族的历史,描述自己的人生履历,即愉悦了自己,又教育了后辈,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考虑,贾肇衡老先生把自己的家族史以小说的形式,假以顾姓家族来描述。但我知道用小说的方式描写一个家族的历史和人生的履历,比起用记述文的方式来描写,难度要大的多,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我和贾肇衡老人虽然素未谋面,但早就知道贾氏家族是我们这一代的名门望族,清末民国时期就出了一位被称为“燕南三杰”之一的一代名儒,编撰《直隶省通志》、《盐山新志》,《沧县志》等的方志学家贾恩绂(沛卿)先生(1865—1948年)。新中国建立后又出现了蜚声文坛的贾漫先生(1933—2012)。时至今日,贾氏家族从政、从教的人士不计其数,而且多有建树。自幼出身书香门第,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贾肇衡老先生,用小说的形式写起家族史来也就得心应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鸭子台”原本是大洼中的一块荒芜的高地,坑洼不平,上面长满了荆条、海椹子、花菜棵、芦草等野生植物。经过顾天实父子几个冬春的不懈努力,车推筐挑,平高填凹,变成了一块旱涝保收的金沙地。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后,顾氏家族的后代儿孙们又承包了“鸭子台”的部分土地,《鸭子台》与顾家几代人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见证了顾家几代人的悲欢离合,见证了几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变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自古有句名言“有国才有家”。作者在书中写道:“这个少年丧母,壮年丧妻女,苦受煎熬,又遭坏人报复的庆寿,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家道。亲眼目睹了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省吃俭用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兵匪之祸。他从中认识到:一个家,一个人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国乱民遭殃,国泰民才安”。通过作者描述我们知道,旧社会并不只是所谓穷人的地狱, “富人”的天堂。那少数所谓的“富人”们,他们只是比别的农民们多了几亩土地,每年夏秋两季比别的农民们多收获了几口袋粮食而已,依然过着吃糠咽菜的苦日子,依然起早贪黑,栉风沐雨,不分春夏秋冬,成年累月劳作在荒洼野地里。却比那些比较贫困的乡民们多了一份提心吊胆,天天夜里怕被偷、怕被抢,最怕的是被隐藏在大洼深处的土匪们出来“绑票”。尤其是黄骅历史上的两次过“逃兵”,很多所谓的“富裕人家”被洗劫一空,个别的甚至家破人亡。知道了祖先走过的艰难岁月,经历的苦日子,我们才会更加爱国、爱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们知道,历史总是螺旋式前进的,全国解放后虽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风风雨雨总会有的,书中也描述了建国后走过的一段弯路。各级领导处于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用,恨不得领导中国人民马上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致使浮夸之风盛行,荒谬的高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没有限度的“深翻土地”,违背科学的“高产密植”,甚至不顾时令硬是毁掉青苗改种山芋,由于背离了科学客观规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致使很多地方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再加上大刮“共产风”,“一平二调”,村村成立大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等等超前的作法,致使国家陷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使全国人民过了几年的苦日子。好在国家迅速调整了经济政策,快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使没有经历过这段历程的人通过此书了解这段历史,对未来强国富民的道路越走越快是大有好处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鸭子台》一书,作者虽然描写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因为采用的是小说的体裁,所以其中不乏对大洼风光的精彩描述,其中写道:“北大洼是一个天然牧场,每年的春、夏、秋三季,一群群的牲口在这里吃得膘肥体壮,这里真是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在大洼的草丛间,那些欢蹦乱跳的小马驹、小驴驹、小牛犊,啃着红缨缨穗的羊胡子草,突然追逐嬉戏起来,惊起了伏在草里的野鸭子,野鸭子扑棱棱飞向天空;那些不怕人的土燕子在草场上穿梭觅食,相互追逐,划出一道道美丽的曲线”。“春天大洼的芦草刚刚破土而出,芦草芽像刚出生婴儿的脸一样,嫩嫩的、白里透红、红里透粉,放眼望去,像被检阅的士兵。湛蓝的天空,绿色的草洼,粉青的芦苇,虽是荒草野地,却也别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果没有了旧社会的兵燹匪患,没有了旧官府的横征暴敛,没有了春旱夏涝,飞蝗虫灾,这不就是千百年来老百姓们向往的人间桃源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鸭子台》虽然写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没少了和时代风云紧紧相连的描述,特别是对那些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并没有遗忘。书中写到“姜阎王真名叫姜思民,旧城姜庄人,在南开大学读书时,目睹了“七·七”事变后大好山河沦于敌手,毅然地投笔从戎”。“他机智、勇敢,常化装成老百姓潜入敌人据点,出其不意端炮楼,杀鬼子,搅得日伪军坐卧不宁,敌人悬赏两千元大洋要他的项上人头。”庆寿“从心里佩服姜思民,对姜思民说:“你们出生入死为了老百姓,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交代”。从此,庆寿的果园就成了八路军的交通站”。“大火熊熊,浓烟滚滚。姜县长持着手枪,冲到当院。四周房顶上的伪军开了枪。姜县长就这样壮烈牺牲了。年仅二十四岁”。书中顾庆寿老人的所作所为,贾肇衡老先生出自内心情感,对这一段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自然体现。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鸭子台》一书中还有很多已经或即将消失的,年轻人们不了解的、在这方土地上传承了几百年的乡风民俗的精彩描述,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鸭子台》一书最后写到:顾庆寿老人“他坚信苦尽甜来。他顽强地在贫困、灾难的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挣扎、拼搏、奋斗,饱尝了辛酸苦辣,经历了苦难、煎熬。终于盼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喜逢盛世,安享了幸福的晚年。他在四世同堂的美满家庭里,享受天伦之乐。真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九十高龄的老寿星,仍精神饱满。他的福与寿与时俱进”。是啊!作为作者父辈的顾庆寿老人它是幸福的!他虽然历经忧患,饱尝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晚年却有幸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过上了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书中描述的清代大学士刘墉钻清帝乾隆“无梁”变“无粮”谐音的空子,使这一方的老百姓种地无需缴纳“皇粮国税”的故事,只是旧社会老百姓的一个美好愿望。多少代先民们伴随着时代艰辛的脚步尽管历经磨难,皇朝变迁,却夙梦难圆。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才成了现实,农民种地不仅不需要再交“农业税”,而且每年还领取数额不菲的种粮补贴。党的十八大后,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号角早已吹响,我们可以告慰先人们的是,那种千百年来劳作在田野上的农民们,所追求的旱涝保丰收、所有人都能过上衣食无忧,安定祥和的“桃花源”式的梦想社会正在向我们一步步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历经风雨磨难的很多老一代的人们,至今仍紧紧地固守着传统观念或说是一种传统美德,那就是平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花,一心只想为后代儿孙们留下更多的物质财富。贾肇衡老人把家族的历史,人生的经历付诸笔端,印刷成书,留给后代儿孙,其实这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精神财富相对于物质财富而言,不知道更加珍贵多少倍。我期盼着更多赋闲在家的老人们,像贾肇衡老先生一样拿起笔来,给儿孙留下一笔精神文化遗产。让历史告诉未来,这也是本书付梓的意义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贾启伦先生嘱我为其家严贾老先生所著《鸭子台》一书,写点文字,水平所限,本来实难从命,出于多年的兄弟友情却不好意思推脱,写此拙文,只好在众人面前献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1年5月12日作发表于2024年12月9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