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风的小院”

且听风吟

<p class="ql-block"> 也许厌倦白鸽笼式的商品房,对于庭院有种莫名的偏爱和羡慕,更不必说是一个面朝大海、春光盎然的庭院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吃过晚饭,我和往常一样,一边沿着宽阔整洁的沿港公路漫步,一边欣赏着象山港迷人的风光。快到了马路尽头时候,不经意间,看见一幢白色洋气的楼房门口,有一棵长得碧绿欲滴的芭蕉树,几乎快要掩住于入口的矮门,而且阔宽的芭蕉叶还探出路边,仿佛站立门前热情招手的女郎。当时,从庭院里透射出来盈盈的幽光,不禁让我心生好奇,欲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一看,这是一个自建住宅的庭院。小院高于紧靠的马路,背山面海,不大也不小,有60多平方米,中间端放着一张桌子,旁边围放着6把坐椅,时尚又别致,其上还盖有可以缩放的遮光雨棚,一看便知,以备人们喝茶休闲之用。小院的铁栏下种有藤本植物,疯狂蔓延开来的藤叶,大有要将整个小院包裹起来。</p><p class="ql-block"> 地面则用瓷砖铺成,光亮又整浩,而中间设计也别有用心,用长条形的瓷砖围成一段步道,每块相错,相隔一掌左右,其间,用细碎的小石子充填,这多少让地面变得灵动起来。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小院里安装的一盏盏地灯,看似随意,却是适当好处,而且旁边还特地点缀了绿油油的花草,以及数株枇杷树和桂花树,这一下子让小院充满生机。待到夜幕降临,地灯点亮,整个庭院愈发显得静谧和迷离,花影斑斓,绿叶婆娑,恍若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 门后粗壮的芭蕉树下,放置着一块标牌。凑上前去,仔细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有风小院。”此时我才知道,这个庭院还有自己的名称,想必主人拥有一颗文艺之心,才被冠以这样富有诗意的院名。下面则是各种饮料和自制点心的标价,均为30元左右一份,甚至还为顾客提供价格不菲的早餐。</p><p class="ql-block"> 这里视野开阔,居高临下,是一个有风吹过的地方,前面没有任何的遮挡之物,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连绵的高山。其实,我工作的地方强蛟,并非此屋独有小院,而是几乎家家都有,里面种满了各色各样的花卉。不过相比之下,有风的小院独领海山胜景,环境奇幽,尤其是那雅致简约的布置,更是讨我喜欢。</p><p class="ql-block"> 我伫立在小院里,眺望远方,山色如墨,海浪如银,看着潮起潮落的海水,亘古不变,不禁幽思绵绵,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欧阳修所写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即使一千多年过去了,一位身陷深院之中郁闷彷徨的古代女子,跃然纸上,读来依然感人至深。我同情这位女子的不幸遭遇,但我更憎恶囚禁人们思想的封建樊笼。</p> <p class="ql-block"> 然而,大文豪苏轼就幸运多了。据史料记载,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也自建了一个消遣排忧的独立院子。当时,正是苏轼人生最黑暗的低谷,可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走出自已经营的方寸小院,一次偕友夜上泛舟,视赤壁之湖为庭院,面对浩渺无穷的太空,不禁发出洞察万物的感慨,点醒了无数世人,“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想而知,这次泛舟抚慰当时落魄潦倒的苏轼,从而使他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苏轼,也没有苏轼的文才和智慧,更写不出像东坡居士这样惊世的文章,可是我也不甘沦为平庸,蹉跎岁月。</p> <p class="ql-block"> 小院每天为我敝开着,接纳了我这位陌生的异乡客,也不知不觉点拨着我的迷茫和困惑,只要晚上有空,我会准时来到小院里徜徉,就像一位可以倾说衷肠的老友。不过,令人费解的是,自从第一次来到小院,一连数月之久,不曾看见一位顾客和服务员,但是每天小院照样灯火如故,风景依旧。</p><p class="ql-block"> 小院距海边仅约有30米,由于这里可谓小镇的天涯海角,再加上附近没有几户人家,平时来到这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到了夏天的傍晚,此地才热闹起来,乘凉之人会成群结队赶来,有的到海边捡螺捉蟹;有的牵手并坐,窃窃私语;有的则掏出手机,随拍暮色时的美景……当然,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发现这个别有洞天的小院。</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独坐在小院中,隔路相望的象山港,远岸灯光闪烁,近处路灯通明,海面飘浮的数座岛屿,在一片茫茫夜色的笼罩下,若隐若现,更加显得神秘莫测,若是遇上深秋的时节,皓月当空,繁星璀璨,则会让人浮想联翩,穿越时空。小院是有限的,宇宙却是无限的。是啊!谁不是沧海一栗;谁不是天地过客;谁不是感叹生命之短暂,可是即使这样,也要像天上的繁星一样,放射出属于自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我悄悄的来了,正如我悄悄的走。小院无疑成为我心灵的驿站,思想的堡垒,重新出发的港湾。当我又一次置身其中,独自静听着不断传来的海浪声,突然,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一阵微风,轻轻拂动了我的发丝……</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有风的小院”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网名草书签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