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离退休干部县情通报会议(下篇)

白发渔樵

<h3>沙闯为博物馆作序(下图)</h3> <h3>瓷花瓶(下图)</h3> <h3>宝清老县城沙盘示意图,东西二里二,南北三里三(下图)</h3> <h3>宝清老八景(下图)</h3> <h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庭使用的“幼儿车”(下左),腰筐、土篮子(下图)</h3> <h3>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有钱人家的屏风装饰。</h3> <h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宝清县设电话、电报局(下图)</h3> <h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乳儿用的“幼儿车”(下图)</h3> <h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民间用于粮食量具,称为“斗”。</h3> <h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使用的碗、罐子厨具(下图)</h3> <h3>宝清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通往福利屯使用的客运车辆(下图)</h3> <h3>二十一世纪初期,宝清县城的出租车(俗称“蝗虫”)</h3> <h3>1933年——1945年,日军侵占宝清时,用作关押抗联战士使用的“脚镣子”(下图)</h3> <h3>日军侵占宝清使用的钢盔帽(下图)</h3> <h3>日军侵占宝清使用的战刀(下图)</h3> <h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乌拉”(下图)</h3> <h3>抗联缴获敌人的手枪和子弹(下图)</h3> <h3>抗联缴获敌人的各种枪支(下图)</h3> <h3>抗联将领周保中等照片(下图)</h3> <h3>饭盒(左)、手提电话机(右)</h3> <h3>日军使用的炮弹、熨斗等(下图)</h3> <h3>抗日战争时期宝清西山里抗联联络站“李炮营”(根据实地绘画)</h3> <h3>宝清抗联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军衔照片(下图)</h3> <h3>宝清十二烈士山雕塑山景(下图)</h3> <h3>抗联缴获日伪军的各种枪支(下图)</h3> <h3>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时期的电影放映机(下图)</h3> <h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宝清煤矿出煤口(下图)</h3> <h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生产大队集体的轮式拖拉机(下图)</h3> <h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垦北大荒的功臣(下图)</h3> <h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林场储木场(下图)</h3> <h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办的供销社(下图)</h3> <h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知青(下图)</h3> <h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宝清县邮电局(下图)</h3> <h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安装的广播喇叭(下图)</h3> <h3>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购买的黑白十英寸左右的电视机和挂钟(下图)</h3> <h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用的暖壶、茶壶、插花瓶(下图)</h3> <h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购买的自行车、摩托车(下图)</h3> <h3>马俊峰为博物馆作后记(下图)</h3> <h3>博物馆参观结束后,老干部服务中心向参加活动的老党员干部赠送“文旅宝清”福娃。</h3> <h3>文字 摄影 制作:谢志生<br>2024年12月1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