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乡情之糊墼的记忆

文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土坯老屋,宛如岁月的宝盒,封存着我童年最纯真的欢乐。那斑驳的土墙,记录着风雨的侵蚀,也承载着无数个温馨的日夜。每次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仿佛能听到往昔的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屋内昏黄的灯光,透过木窗的缝隙,洒在长满青苔的小院。土坯砌成的炉灶,升腾起袅袅的炊烟,那是家的味道,是温暖的召唤。老屋的角落里,堆满了旧时光的记忆,一把生锈的锄头,一只破旧的竹篮,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辛勤与质朴。在这土坯老屋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它是我心灵永远的避风港,即使岁月流转,那份眷恋和牵挂依然深深扎根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老屋,皆是土坯房,冬暖夏凉,那独特的土黄色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小时候,家乡的农村,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房子,我们当地也叫糊墼房。那是一种质朴而温暖的存在,虽不华丽,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当年爸爸和几个叔叔打糊墼的场景,那是一幅充满力量与技艺的劳动画卷。打糊墼,不仅是力气活儿,还是技术活儿。一般上两人合作进行,两套糊墼模交替使用,一人支模、清底、填土,一人捣制、搬坯、上垛,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糊墼模支在一块厚木板上,所填的土为预先洒有少许水的湿土。为防止粘底,每次还要往糊墼模底撒上草木灰。那草木灰在阳光的照耀下,飞扬起来,像是一层薄薄的烟雾,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叔叔们负责填土,他们弯下腰,双手紧紧地握住铁锹,用力地铲起湿润的泥土,然后准确无误地倒入糊墼模中。那泥土在他们的手中仿佛变得格外听话,乖乖地填满了模具的每一个角落。爸爸则负责捣制,他双手紧握糊墼杵,那沉重的杵头在他的手中上下舞动,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激昂的劳动之歌。每一次捣击,都带着坚定的力量,那一个个圆坑在糊墼表面逐渐成型,如同艺术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糊墼模填满土后,先用双脚踩平,刮去多余的浮土,然后用丁字把上带有铁头的糊墼杵在表面均匀地捣出圆坑。圆坑数量多为奇数,横三排,竖四排,最后再在中间补加一个,共计 13 个圆坑。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爸爸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动作精准而有力,每一个圆坑的深度和位置都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糊墼捣实后,打开模具,搬起糊墼,上垛晾晒。那刚刚成型的糊墼,还带着泥土的湿润和劳动的温度。叔叔们小心翼翼地将其搬起,仿佛在呵护着一件珍贵的宝贝,然后整齐地摆放在一旁的垛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垛越来越高,像是一座小山,见证着他们辛勤的付出。</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爸爸和叔叔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劳动成果的期待,有对生活的热爱,更有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那坚实的臂膀,那有力的动作,无不展现着劳动人民的力量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土坯房逐渐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打糊墼的技艺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那些曾经的画面,却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每当我想起那段时光,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馨。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农忙时节大家一起劳作,闲暇时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追逐着蝴蝶和蜻蜓。大人们则在一旁忙碌着,偶尔抬头看看孩子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夜晚,繁星点点,月光如水。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听着长辈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和田野的气息。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但却有着最纯真的快乐和最真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离开了家乡,走进了繁华的都市。但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老屋和那段打糊墼的记忆,始终是我心灵的归宿。它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着那份质朴与纯真。</p><p class="ql-block"> 我怀念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怀念那时候的温馨情景。那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将永远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