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题记】</b></p><p class="ql-block"> 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收藏品市场C-9号,有一家名为“弃书库”的古旧书店,老板王米瑜先生下岗后,于2000年3月创办了这个收售旧书的书店。秉承“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初衷,苦心经营近二十五年,收获了很多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为了让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于是根据王米瑜先生提供的部分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做成了美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王的守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王思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国内纪录片的最高奖,被称为中国纪录片界的“奥斯卡”!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会在课堂上把获奖影片作为经典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是一场国内以学术性、专业性、人文性、前沿性为标杆的纪录片领域盛会。</p><p class="ql-block"> 我的纪录片作品 《老王的守望》入围2023年第13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p><p class="ql-block"> 比尔说,你一个个人作品与国家、省市级电视台,还有那么多专业团队的作品共同入围一个奖项,已经很棒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这一刻将被永远定格。</p><p class="ql-block"> 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本身之外更大的世界,也让我们对这个美好的世界充满了期待。之前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30岁之前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儿,现在,我可以骄傲的说:“我做到了!我无悔!”</p><p class="ql-block">(此文作者王思源,曾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已回山东工作。)</p> <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的王米瑜先生与他的弃书库不离不弃</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媒大学为王思源的纪录片作品《老王的守望》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证书</p> <p class="ql-block">王思源《老王的守望》荣获第六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优秀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领奖台上的王思源(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第四站:弃书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佚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弃书库(渝中区中兴路c层09号),卖书人最喜欢的一部书:《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读书,读他个天花乱坠!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因凌乱美而意外走红的弃书库,并从店主王米瑜的侃侃而谈中,摘取只言片语与诸位分享。</p><p class="ql-block"> “常人取有书可读之美,富人取书外精装美,科学家取书中逻辑美,艺术家取书中自然美,哲学家取书中智慧美,思想家取书中真善美。”</p><p class="ql-block"> 作为经历过下乡、下岗、下海的知青,王米瑜先生通过他总结的六美品旧书,向我们展现了其不俗的思想景深。被问及自恃是站在哪个文化层次上,他指向了斑驳墙面上的那句标语——“店内皆同学”。</p><p class="ql-block"> “生命人生轮一回,天地囚我书堆中。”肉身为囚,每一场阅读都是精神决绝的越狱。透过无处落脚的弃书库,肆意陈设的二手书,我们看见具象而无穷的时间。关于定价,王米瑜先生常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书籍有明码标价的义务,文字没有。可扪心自问,表达真的不存在,或者说不需要代价么?</p><p class="ql-block"> “弃书库的第一层意思取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第二层意在勉励我自己对书库不离不弃,第三层是「弃书库」用重庆当地方言阐释为「去书库」,希望人们多去阅读。”书籍会旧,请给时间以质重,守土有责!如若将弃书库比作被放逐的理想国,那么王米瑜先生便是不愿扬长离去的思想家,他日臻完善的精魂自我居住其间。正因他们的存在,二手书成为念念不忘后的必有回响。</p><p class="ql-block">(本文是一位不知名来重庆旅游的外地游客所写)</p> <p class="ql-block"><b>重庆的“弃书库”</b></p><p class="ql-block"> ——王米瑜先生的书店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余智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重庆的心脏地带,渝中区中兴路旧货市场的一隅,藏着一家名为“弃书库”的书店。这里,一位名叫王米瑜的老者,用他23年的坚守,诠释了对书籍的无限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p><p class="ql-block">一、书店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弃书库”的名字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不仅道出了书店的经营哲学,也反映了王米瑜先生对书籍的态度。他视每本书为有尊严的个体,即使被遗弃,也有重获新生的可能。</p><p class="ql-block">二、经营哲学</p><p class="ql-block"> 王米瑜先生的经营哲学简单而深刻:“人弃我取”、“少则得”、“窄门”、“行”。这四个词不仅指导着他如何经营书店,更蕴含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在他看来,书店不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知识的自由天地。</p><p class="ql-block">三、书店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弃书库”内部堆满了各类旧书,从漫画到学术著作,从流行小说到专业教材,应有尽有。这里的书没有明确的分类,没有固定的价格,读者可以随意浏览,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后,再与王米瑜先生商量价格。这种自由而随意的购书方式,吸引了众多爱书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四、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王米瑜先生不仅是书店的经营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他通过举办读书沙龙、签名书展等活动,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作者。他相信,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值得被尊重和阅读。</p><p class="ql-block">五、书店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弃书库”已经成为重庆的文化地标之一。它不仅吸引了当地的读者,更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他们不仅找到了心仪的书籍,更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六、王米瑜先生的诗“空”</p><p class="ql-block"> 在与王米瑜先生的交流中,他让我分享了他的诗作“空”,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空</p><p class="ql-block">时光云淡</p><p class="ql-block">零睡正负</p><p class="ql-block">道行太极</p><p class="ql-block">命藏阴阳</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的哲学意味深长,它体现了王米瑜先生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空”在佛教中是一切事物无常无我、缘起性空的哲学概念,而在王米瑜先生的诗中,它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和深邃的内涵。如果您对这首诗的哲学意义感兴趣,可以亲自去“弃书库”,听王米瑜先生亲自讲解,相信会有更深的领悟。</p><p class="ql-block">七、结语</p><p class="ql-block"> 王米瑜先生的“弃书库”,是一个关于书与人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书籍永远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文化的传承者。而像王米瑜先生这样的爱书人,则是这些知识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让书籍的生命得以延续,让文化的光辉照亮人心。</p><p class="ql-block"> 在重庆的街头,有这样一家书店,它不大,却装满了故事;它不起眼,却温暖了人心。这,就是王米瑜先生的“弃书库”。</p><p class="ql-block"> 重庆余智信</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7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段佳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万龙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弃书库,是重庆渝中区中兴路旧货市场的一家网红旧书店。王姓老板网名米瑜。他是个爱书之人,爱书兼及著书之人;人弃之书,他存而待需书之人。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奇怪,怎么放一本崭新的《傅天琳诗集》在这里展示呢?有个故事,请听我道来:</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好些年前他收旧书时,无意中发现一大摞傅天琳及其家人在国外的照片,遂将其带回妥藏,一直想托人带给傅天琳,却未能如愿。去年我认识他以后,就把此事应承下来。米瑜也就把那些珍贵的照片交给我转交。我电话告知傅天琳,她当然意外地惊喜。说有机会请我带给她。机会终于到了,是我们一同参加王雨编剧的电影《产房》首发式。如此珍贵的纪念品失而复得,她自然非常高兴。她告诉我,她女儿是驻加拿大外交官,这是她们婆孙仨在美国旅游所拍照片。傅天琳不想白要这些照片,特意带来一本她的诗集,签名赠予米瑜,托我转交。前几天,我去逛店,说起傅天琳已经辞世,她的赠书就更为珍贵了。米瑜特地拿出此书,说一直妥藏,今后会更加珍惜!</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该把这段佳话分享给各位爱书的朋友,并以此表达对傅天琳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感谢万龙生老师的热心和刻意,12月5日在大雪将至的寒风冷雨中执意将橡树、罗希和我带来王米瑜先生的弃书库,让我们在此深受感动和震撼,每人都为这个不起眼的小书店赋诗一首,连远在云南避寒的李玲诗友读了我们的诗后也灵感迸发赋诗唱和,重庆作家网、华龙网、顶端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均先后报道并全文登载了我们的五首诗文。最后,用我的诗作为此美篇划上诗意的句号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写在弃书库</b></p><p class="ql-block"> ——致王米瑜先生</p><p class="ql-block"> 苏 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意避开那些高雅的词语</p><p class="ql-block">给书店取了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你信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p><p class="ql-block">此生同弃书不再分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二十五个年头苦心积累</p><p class="ql-block">这里藏满熠熠生辉的珠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出自司马迁著《史记•货殖列传》</p> <p class="ql-block">资料提供:王米瑜</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苏 勤</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苏 勤</p><p class="ql-block"> 2024.12.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