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凯风自南,吹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棘</span>心。<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棘</span>心夭夭,母氏劬劳。</p><p class="ql-block">凯风自南,吹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棘</span>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p><p class="ql-block">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span>人,母氏劳苦。</p><p class="ql-block">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span>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莫</span>慰母心。</p> <p class="ql-block">一、名词解释</p><p class="ql-block">1.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p><p class="ql-block">2.凯风:和风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p><p class="ql-block">3.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棘,落叶灌木,即酸枣。</p><p class="ql-block">4.夭夭:树木嫩壮貌。</p><p class="ql-block">5.劬(qú)劳:操劳。劬,辛苦。</p><p class="ql-block">6.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p><p class="ql-block">7.圣善:明理而有美德。</p><p class="ql-block">8.令:善,好。</p><p class="ql-block">9.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p><p class="ql-block">10.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p><p class="ql-block">11.浚(xùn):卫国地名。</p><p class="ql-block">12.睍(xiàn)睆(huǎn):鸟儿宛转的鸣叫声。黄鸟:黄雀。</p><p class="ql-block">13.载:传载,载送。</p> <p class="ql-block">二、白话翻译</p><p class="ql-block">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p><p class="ql-block">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p><p class="ql-block">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p><p class="ql-block">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p> <p class="ql-block">三、赏析</p><p class="ql-block"> 《凯风》是一首“孝子诗”,写的是一位寡居多年,带大七个儿子的母亲,因为生活艰难,她要改嫁了,他的大儿子写了这首诗,表达对母亲的理解,他深知母亲的善良,不是要抛弃他们,而是一家人实在活不下去,因此他对母亲没有一点指责,只是责怪自己,说我们这些当儿女的不成才,不能慰藉母亲的心。</p><p class="ql-block">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是柔和温暖的风,指南风。棘,是酸枣树。心,是酸枣树新发的嫩芽。夭夭,是生长茂盛的样子。母氏,是对母亲的尊称。劬(qú),劬字属于句字族。在句字族里,句字都是声符兼义符。句字族汉字都与形体弯曲之义有关。劬的本义是弯腰用力。劬劳,就是辛劳操劳。古人的生活条件很差,一个寡居的母亲带着七个儿子,可以想象生活之艰难与操劳。诗歌的第一章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儿子把母亲的爱比喻成温暖的南风。我们一家人生计艰难,就像荒原上的酸枣树,我的母亲辛勤操劳,受苦受累,护持我们长大,就像温暖的南风。</p><p class="ql-block">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第二章把“棘心”换成了“棘薪”,由“心”变“薪”,意味着酸枣树的长成,比喻儿女在母亲的养育下长大成人了。可是在凯风吹拂下长大的酸枣树,却只有薪柴之用,没有更多的好处。母亲辛苦抚养成人的儿子,也像这酸枣树一样,不能给母亲任何报答。“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正是儿子对自己不成才,辜负母亲养育之恩的自责。圣善,指母亲的美好品德,勤劳、心地善良。我无令人。我,不是指的自己,这里代表他们兄弟七人。令人,一般指善、品德美好的人。但是这样解释难道指我们兄弟都不是善良、品德美好的人吗?这显然不通。所以我们回到字的本源甲骨文上去找,甲骨文对“令”字形解释:一是令上部一倒置的“口”,意为用口发号施令,下面是一个跪伏在地上的人在附耳听令。另一种解释是:“令”的上部“亼”[jí] 像屋脊,意为人坐在“屋”内发号施令。两种解释虽然稍有不同,但其表示能力、权利的意思是不变的。甲骨文“命”和“令”通用,二字音近义同,“令人”通俗的说就是指能干有本事的人。这个大儿子非常懂事,他没有半个字是指责母亲的,他感激了母亲的辛劳之后,就站在儿女的角度自责,说是都怪我们不成器,不能干。如果我们兄弟都成了才,就能让母亲能留在家里不再嫁人了。</p> <p class="ql-block">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爰,是虚词,是“于”和“焉”两个字拼起来的,“于焉”两个字读快了就是爰。“于焉”就是在哪里,在何处。寒泉,是冰凉的泉水,意思是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泉水呢?接着又自问自答:“在浚之下”。浚,有两个读音,一个是[jùn], 意思是挖深、疏通(水道)。另一个读音是[xùn] ,解释就是浚县,地名,在河南。关于“浚”在这首诗中的解释一般就是卫国地名,仅此而已。而我们学到这里却不得不多说几句。因为“浚”就在我们身边,是今天隶属于鹤壁市的浚县,距离安阳70公里的路程。我们游学曾经去过浚县,在浚县城外有一条古大运河遗迹。可见浚[jùn], 挖深、疏通(水道)这个意思是来源于生活的。据考古记载,浚县曾经有6000年前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的遗存,也有4000年前父系社会龙山文化的遗存。那么《诗经.凯风》就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了。更巧的是在汤阴和浚县之间有一个村子叫寒泉村,在《邶风》第一篇我们曾经介绍过,邶风中的诗就是出自汤阴这片土地,浚县与汤阴比邻而居,诗中的地名我们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佐证,可见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文化之厚重。此寒泉是否是彼寒泉我们无从考证,但谁又能说它们没有渊源呢。在流沙河老师对这首诗的解读中,他说有研究历史的告诉我们在浚城有座山叫寒泉冈,那里原来就是有寒泉。我们不知道哪个寒泉是诗中的寒泉,但是我们在这个历史故事的发生地读这首诗,带着一种历史的穿越感,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呢?前两章作者都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第三章突然笔锋一转,去写浚城的寒泉做什么呢?接着我们看诗句“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意思是我们的母亲白养了我们七个儿子,她这么辛劳却一天都没有享福。原来前两句是老大想到这件事时的心情,想到母亲为了生活所迫而选择改嫁,我的心情就像浚城的寒泉水一样凄寒冰凉,寒泉自浚城流出,返过来却可以滋润浚城,而我们兄弟七个,让母亲操劳,却没有一个能替母亲分忧解难。</p><p class="ql-block">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睍(xiàn)睆(huǎn)”是象声词,鸟的叫声。黄鸟是以叫声婉转动听著称的。载,载送、传来。睍睆鸣叫着的黄鸟,传来好听的声音。母亲有七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安慰她的心。寒泉、黄鸟不通情意,尚能有所回报,我们做儿子的却不能为母亲做点儿什么,真是连寒泉水和黄鸟都比不上啊。</p><p class="ql-block"> 整首诗充满深深的自责与歉疚。全诗四章,诗人以凯风吹棘心和棘薪,来象征和比喻母亲对儿子的温暖和抚育,同时又用儿子由“心”到“薪”的不争气发展,来反衬母对子始终如一的关怀。第三、四章,每章的前两句都是起兴,由寒泉润浚地和黄鸟载好音,来反衬七子使“母氏劳苦”和七子“莫慰母心”,从而更突出了母亲的可敬与儿子对自己不能抚慰母亲的深深自责。</p> <p class="ql-block"> 古人评价诗经“温柔敦厚”,敦是做人踏实,厚是心地厚道。《凯风》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敦厚的风格,这个儿子没有说母亲半点不是,而是反复自责自己。我们说这样的诗不仅可以欣赏诗歌之美,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古人对“孝”的要求非常高,即使至孝之人也常常觉得自己对父母有很多亏欠,说自己不孝的人往往是那些至孝的人,诗中主人公反复咏叹母亲辛劳,责备自己和兄弟们不能让母亲感到欣慰,正如《游子吟》里唱的那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恐怕是儿女永远无法报答的,子女可能无法用同等的关爱去报答父母,但是无论如何,像这首诗中主人公那样念念不忘母亲的恩德,应该是孝道的一项基本内容。</p><p class="ql-block">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崇尚“百善孝为先”的美德,《孝经》中孔子把“孝”作为圣王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开篇孔子就问孟子说“古代的圣王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孟子说:“弟子愚昧,请老师指教!”孔子就说出了那段千古至孝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孝的第一阶段,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敢随便伤害它,免得让父母为自己而担心;“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是孝的第二阶段,正心修身做事端正,光宗耀祖扬名天下,使父母因自己而觉得脸上有光。“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最后总论从在家庭中至孝在外做事就能对待君王尽忠。这是立身之道。所以古代选用官员用孝作为选拔的一个标准,有“举孝廉”这一制度。一个“孝”字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孝道在中国传统中是被奉为圭臬的,孝是生命的教育。古代的小孩子开蒙必读《二十四孝》的故事,从小就在播种孝的种子。《论语》中孔子谈孝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有生之孝、死之孝,也有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p><p class="ql-block"> 《孝经》: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母者;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孝就像一个水波纹的波心,会一圈一圈向外延展、扩散,这个圈是一代一代的人,它会不断的往下传。中国文化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传承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化,就是因为有了这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亲情和温度,我们正是沿袭着这一文脉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当下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像习习凯风一样,正吹拂进每一个中国人,甚至世界人的心田,我们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代传承者,是有使命有担当的,让我们先学起来、唱起来、讲起来,把这美好的故事传下去、讲下去。唱给我们的儿孙,讲给我们的后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