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柳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621537</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思密达,来一个!”寒冬腊月,学校组织搞劳动。休息片刻,距离约一百多公尺,一群人兴致高涨,同声朝一个方向大声呼喊,好像是这个意思,听不真切。思密达,那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古怪的绰号。对面这群人都是初中同届同学,只是不同班。一位女生落落大方,站出来清唱一首大家熟悉的民歌《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据悉,女生来自吉林延吉朝鲜族,通晓汉语。思密达是这位女生的绰号,也是她的专属昵称。</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宽下窄钵子型!”这是童年时,一位同学根据我的脸型给起的绰号。他在几个同学面前显然是个孩子头,不知什么事得罪了他,或者看我不顺眼,有意无意找我茬。论个头,我矮小,惹不起躲得起。起初,只要远远看见我就呼喊这个绰号。我充耳不闻,只不理睬。久而久之,再也不喊了。一是因为我的脸型大众化,不具特色,二是拗口,三是我坚持不回应,他自讨没趣,空费口舌,喊了个寂寞。那时,人们不喜欢直呼其名,显得正经八百,可能更多的是受《水浒传》的影响,“黑旋风”“花和尚”“鼓上蚤”“浪里白条”等等,用绰号表达个性化,更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光头强”是当今一部著名动画片里的主角,这个绰号十分贴切,形象生动,没有违和感。而在童年那个岁月的现实生活中,有些绰号难免带有戏谑甚至侮辱歧视的成份。比如,某人姓朱,脑袋天生一撮少白头,被人直呼“白雪猪”。某人天生拇指畸形,分叉多一指,被戏称“六指头”。“鲶拐别”来自于某人国字脸宽嘴唇。“糖啵儿”特指一女子如贵妇,涂脂抹粉,形象妖冶,说话嗲声嗲气。某同学在填写家庭成份一栏,如实写下“小土地出租”,竟成为加入少先队的障碍。之后“小地主”的绰号如影随形的跟着他半个学期,苦不堪言。直到家长告到校办,政教主任出面,才为他解难。</p> <p class="ql-block"> “三天呕三天屙三天不快活!”这是另一个我听到字数最多的绰号。一位女同学,是班长也是学霸,就因为身体瘦弱,三天两头请病假。许多人不服,也不同情。大家认为与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不相符,大家眼里的领头人应该像反潮流小英雄黄帅一样刚强。后来她主动辞去班长,不雅绰号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围绕着小小绰号,留给人的记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特色。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与和谐成为时代的主基调,绰号不过是一种生活浪花的点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