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 一叶心经</p><p class="ql-block">非遗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传承人</p><p class="ql-block">2024-12-12</p> <p class="ql-block"> 我们认识到静心是为了更好地做自我探索,而自我探索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链接内在最原始的生命能量。通过探索内在的自我,认知和理解内心深处的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接纳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灵性提升。</p><p class="ql-block"> 从精神的层面上来讲,灵性是理想、抱负和创作的源泉,能够激发出我们的内在力量,并源源不断的提供补给。“日新月异”、“日滋日新”,它有一定的规律,像太阳一样虽然每天都东升西落,但每天给我们的能量又不一样,这个古时的“天干地支”就是表达这个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丹道修的是先天,所遵循的是天道。只有进入先天,才能够真正了解天道,“先天而天弗为 后天而奉天时”。先天而天弗违:指的是在行动上先于天的规律进行,这时天道自然不会违背人类的行动。这强调了人类在行动上可以主动适应和利用自然规律,但必须在自然规律的框架内进行;后天而奉天时:指的是在行动上后于天的规律进行,这时人类需要顺应天时。这强调了人类在行动上要尊重和顺应自然的节奏和时机,不可强行干预。只有这样才能“盗天地虚无之炁, 窃阴阳造化之权”,获得来自宇宙的高能物质,这种能量道家称之为“先天炁”,属于那种用一点少一点,用完人的生命就到了尽头的东西,藏于肾,故有“肾乃先天之本”之说。进入先天,“偷天盗地”,自然肾气足,肾主骨,所以骨密度会增加。当这种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类身体的物质结构发生改变,这在佛经上称为“转化色身”,《黄帝内经》讲述的即是天道,所遵循的也是天道,因此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典。中国传统文化都来自一个共同的根,即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都是从这条根上生长出来的。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提到的“究天人之际”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换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的功夫,包括太极、中医都讲究天人合一,离开这个核心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近年太极拳界有很多练内功的前辈高手,功力水平很高,却多出现脑瘫脑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我自己长期习练太极,以资体会真炁和经络,一来可以给自己消除来自于患者的负性能量,二来能量是高频覆盖低频的,可以更好的转化患者。都说真正的中医不但苦更是舍,就是如果没有自身的修炼的话,会对自身的健康和寿命有影响的。所以我经常看到有些短视频说某世代中医传人在教3岁的儿子给病人针灸的视频,我就非常肯定的说这个爸爸不是世代相传的中医,忽悠人的。)张三丰早就告诉了方法,只是他们自己练错了。且看《张三丰全集》里面是这样说的:“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出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练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长存。每日先静一时,带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身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炁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炁暖,息不用调而自调,炁不用练而自练。”上面文章已明确告知,内炁不可上透,甚至不能过胸。由此可见,太极拳最后之境是混沌无极生太极,无为而无不为,不练而自练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站桩、打坐、太极、瑜伽等本是一种修行方式,让人摆脱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内耗,摆脱情欲的诱惑和物欲的牵绊,让人走上精神自由和灵魂觉醒之路。再看看现在的练习者,真的是追求这些吗?</p><p class="ql-block"> 智德先师强调“如兽养崽”,即不显摆的意思;我强调不比较,也无需比较。不少人热衷比较,热衷给自己给他人贴标签,诸如自律、勤奋、精进、天才,或者高手、男神、一哥、仙女、女神,或者自诩大师招收弟子,享受别人的夸赞、艳羡和崇拜。既想与众不同的同时又想被更多的人认同,既想淡泊名利又想名利双收,既想离群索居又想被人恭敬围绕,正所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装模作样的一本正经。</p> <p class="ql-block"> 修身,先修心,把心先正过来,把以往的欲望,对别人的要求标准,对比,虚荣,攀比心,敏感多疑,这些都修没了,心就正了,就稳了有定律了,心定下来就静了,心静就能安住当下,心静自然就自律了,智慧自然就显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高人和凡夫俗子之间往往只差两个字叫“转念”。昨天我就看到朋友圈里一个同仁的视频:他说他遇到一个高人,一个滴滴司机师傅。那个朋友晚上八九点钟上他的车,然后前面有个电瓶车开的非常慢,磨磨蹭蹭。一般的师傅要么狂按喇叭,要么打双闪,更有甚至可能摇下车窗要骂人家两句。但是这位师傅呢,他不急不慢就跟了很长的一段路。然后我那朋友就很好奇,问他,他是这么说的,你看现在气温降了,这个骑车的人穿的很少,他开快了会冷了,我能理解他。这就是会转念的高人。转念是一种能够通过换位思考平复自己情绪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非洲草原上每年有很多的野马死于吸血蝙蝠,但是研究表明呢,吸血蝙蝠每次吸的血的剂量非常少,不足以致死的。那马是真死了,它因为被吸血非常的愤怒,就一定要狂奔几十公里,最终力竭而死。我们生活当中是有非常多的吸血蝙蝠和非常多的磨磨蹭蹭的骑车人的,如果没有转念的能力,我们永远无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所以佛家有句偈子:若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说的也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修行,是从内心开始的。修行并不在于掌握各种法术或神通,而是在于以清净心去除内心的杂念,保持真诚与清净。当你将心安住在真实的自我上,外在的神通自会随之而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打着修行的旗号,追求所谓的神通和外在的成就。比如,某些修行者一心想要获得“金丹成”或“阳神出”的境界,他们以为这些就是修行的最高目标。但殊不知,过于追求这些外在的表现,反而会让你远离真正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修行并非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心的沉淀与转化。修行不应只看神通,神通不如道通。修行要注重的是如何安住心性,如何放下执念,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所谓的“修行者”,他们并非在修行,而是在为个人的虚荣心和私欲打掩护。比如,一些人四处宣传自己得到了某位大师的传授,或者声称自己是某个门派的传人,这些言辞听起来很吸引人,但背后却充满了虚荣和名利的成分。修行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变得更为平静与清明。你是否能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净,是否能在诱惑与试炼面前保持初心,这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修行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 修行最重要的是回归真诚和良知。修行不在于形式,不在于外在的仪式和标志,而在于你的内心是否真正净化。就如同孔子所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修行者需要以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和他人,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诚实与良知,是修行的两大基石。没有这两者,所有的修行和法术都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带来内心的觉醒。“信者心不迷,诚者心不悔”。只有真心修行,才能在内心深处获得真正的平静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 修行不是为了逃避世间的苦难,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很多人误以为修行可以让自己“超脱”一切,逃避生活中的痛苦与挑战。然而,真正的修行是教你如何面对生活的困境,如何在苦难中找到智慧与成长,其目的是觉醒,而不是逃避。只有通过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境,我们才能真正成长,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修行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成仙成佛,而是为了成就真正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责任。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力量,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是追求外界的认可。真正的修行者,已经超越了外在的评价和标准,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常有人问我:“ 你信什么?”、“佛代表什么?”、“我有皈依证你有吗?”……皈依证仅仅是相上的一个入门,你最终必须达到皈依自性,那叫自性三皈依,皈依你真正的本觉。皈依佛,佛代表觉悟,祂是一种智慧,不是皈依一个简单的外在的一个人,也不是你想象的胖胖的佛,你的本心就是佛。什么是法?法就是一切能引领你走向觉悟的方法、道路、修行系统。那比如说法在哪里?在经典里啊,但经典又不是法,祂需要你去证悟、体悟。什么是僧?不是简单的限于一个人,我剃个发型,我换件衣服,我坐在寺庙里就是僧了。真正的僧是代表内心的和合,内心的清净,这个为僧。所以真正的这三皈依,是皈依自性的觉、正、净。觉就是内心的觉悟,正就是皈依你的正知、正见和正法,净就是你内心的清净和合。</p><p class="ql-block"> 也常有人说我读的《道德经》是帛书版和你的简版不同、有的说我读的是《德道经》等等……其实所有的经典都是指向真理的那只手,真理绝对不在经典文字里。大家仔细想想文言文没有句逗,就是没有标点符号,那么一句话就会变成好几种意思,古人就没有想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显然古人是知道的,其没有句逗就是让我们“素读”,书读百遍定功出现,才能真正和作者共鸣。举个例子,在中医里有很多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都掉到了文字相里,(就像太极走上误区那样)误解曲解了经典:</p><p class="ql-block"> “小儿纯阳之体最宜得清凉”,此处纯阳非盛阳,此处清凉亦非寒阴。阳阴无非乾坤天地阴阳消长转换之间必有一平衡妙处,道家谓之清静,天清之清,地静之静,本来是天清地浊、天动地静,舍燥动而清,舍凝浊而静,无非是最佳境界、最妙的一点!然身体证得清静之时,头有醍醐灌顶之清凉,身亦有周身清凉之爽,清凉之词呼之而出,无非体证之第一感觉而已,实则不必追凉爽之意而要享清静之妙。</p><p class="ql-block"> 小儿纯阳之体,不畏凉,也真怕热,“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老话不虚也。阴、阳在生活中的投影也是不相悖论的。但多数学者医者还把纯阳解释为,特殊生长发育阶段,生机勃勃,甚至直接解释小孩不能吃辣就是因为是纯阳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那么小儿到底是不是纯阳之体呢?答案是肯定的,小儿的确是纯阳之体,但此纯阳与气血阴阳的阳无关,而是小儿有“纯阳”护体,还真是不怕冷,北方的农村就有“孩子不冷、酱缸不冻”的谚语。此处小儿的纯阳正是吕祖所说之义,小儿心思纯净,杂念少,天君主政,凡心阴魄尚未执纲纪……非是气血阴阳、阴虚阳盛的阳吧?</p><p class="ql-block"> 都说中医是“悬壶济世”,为什么叫悬壶济世呢?那个典故里仙翁曰:“我乃神仙之人,治病以过见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 先师说:“众生一切苦,皆由自私心。菩萨一切乐,皆由利他来。”一针见血,对症下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美篇:非遗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微信公众号:一叶心经</p><p class="ql-block">如需请书请添加微信:151957308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