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宫阙”——小南村二仙庙

别具一格

<p class="ql-block">小南村二仙庙,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卧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东南村村北,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宛如一幅古朴的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庙宇依北向南而建,由两进院落构成,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乐亭、献殿及正殿,东西两侧则为厢房。</p> <p class="ql-block">侧门。</p><p class="ql-block">看似平凡无奇的庙门,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不仅是通往庙宇深处的门户,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引领着每一位访客探寻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倒座戏台,静静地矗立着,见证了无数场戏曲的上演与落幕。</p> <p class="ql-block">山门虽为新筑,但其设计与整体风格协调统一,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不失现代审美之感,成为进入二仙庙的第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二仙庙简介牌前,游人驻足细读,试图通过寥寥数语,窥探这座古庙的全貌。然而,真正的魅力,还需亲自步入其中,方能体会。</p> <p class="ql-block">乐亭,悬山顶明清建筑的典范,结构独特,工艺精致。</p> <p class="ql-block">础石,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默默无闻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献殿,同样是悬山顶明清建筑,其前矗立着两株千年古柏,被誉为“龙柏”与“凤柏”。它们枝繁叶茂,傲然挺立,如同守护神一般,庇护着这片圣地。</p> <p class="ql-block">“二仙庙”三个字,笔法遒劲有力,仙气飘飘,令人过目难忘。它不仅是庙名的标识,更是整座庙宇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正殿被宽大的献殿所遮掩,仿佛一位羞涩的少女,藏匿于幕后。但正是这份神秘感,激发了人们探索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正殿,北宋时期的原构建筑,虽体量不大,却精致典雅。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的设计,使其在简洁中不失庄重。正面的隔扇门窗,透露出一丝古朴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檐下的斗拱,用材硕大,分布疏朗,以四根青石抹角方柱支撑,单抄单昂五铺作加昂形耍头,宋代建筑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出檐宽阔,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起到了遮阳避雨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檐角如羽翼般张扬高举,赋予了建筑一种灵动之美,仿佛随时准备展翅飞翔,遨游于天际。</p> <p class="ql-block">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三椽袱对前劄牵,通檐用三柱。</p> <p class="ql-block">正殿中央悬挂的“保护古迹”匾额,由晋城市钻井第三分队于1983年8月31日敬献,表达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殿内另一块匾额上书“酧恩泽”(“酧”同“酬”),寓意着对神灵的感恩之情,彰显了古代人民的虔诚信仰。</p> <p class="ql-block">走进殿内,逼仄的空间中竟隐藏着一组精美绝伦的小木作神龛,与正殿同时期诞生,堪称北宋木构神龛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龛安置于殿内正中央的神台上,由两座主龛、两座副龛和一座连接两副龛的拱形廊桥组成,形成了一座微型的宫殿群。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展现了宋代建筑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主龛紧靠后墙,是两座由短廊连接的微缩单檐歇山顶宫殿,内部供奉着并列而坐的二仙姐妹神像,两侧侍立着几尊侍女塑像,显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两座副龛相对列于主龛前的香案两侧,为两层歇山顶的楼阁,造型与真实的钟鼓楼极为相似,体现了早期建筑中阙楼的形式。一层较高,外侧屋檐与主龛相连,共同围成半封闭式建筑群;二层出平座,两平座间架设拱形廊桥,形成独特的空间布局。</p> <p class="ql-block">廊桥顶部中央建有一座方形歇山顶小亭阁,两侧以斜廊与两副龛相连,营造出殿阁重重、飞檐比翼、长虹横亘的天宫楼阁效果。其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令人联想到《铜雀台赋》中“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彩虹)”的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天宫楼阁巧夺天工,铺作似琼花锦绣,斜拱如春花绽放,檐瓦、勾栏、门窗、脊兽、鸱吻等雕刻得栩栩如生,将神龛衬托得雍容华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这般绝美的“天上宫阙”,你只有亲临现场,才会有刻骨铭心的观感和体会。</p><p class="ql-block">1933年,梁思成首次赴山西大同调查古建筑。当他亲眼看到应县木塔时的感受,“老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是“完美的”“好到令人叫绝”这样的字眼。他给先行回到北京的林徽因写信道:“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筑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今天的我们和当年的梁思成先生一样的震撼和敬仰。</p><p class="ql-block">如果当年梁老先生亲临晋东南,看到这般绝美的小木作神龛,二仙庙早已蜚声中外了,可惜没有如果。</p><p class="ql-block">小南村二仙庙,我们欠你一个发现。</p> <p class="ql-block">小南村二仙庙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宋代彩塑。现存的16尊彩塑作品,造型写实、服饰典雅、色彩质朴,展现了宋代彩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主尊二仙全身贴金,头戴凤冠,披云肩帛带,脚蹬云头履,高坐于台座上,双手隐于衣袖之中,神情端庄,颇具威严。</p> <p class="ql-block">两侧侍立的6尊侍女像,头包彩巾,身着宋代常见的绣罗裙,身材修长,姿态各异,亲切可人。</p> <p class="ql-block">神坛前部楼阁下龛内的两尊女官塑像,尤为引人注目。她们高约1.7米,神态优雅,头戴宋代特有的幞头乌纱帽,身着衣袖宽大的蟒袍,衣纹流畅,沥粉彩绘,手持笏板,面部表情温婉动人,堪称宋代彩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神坛前沿两侧,各有一尊头戴乌纱、身着长袍的宦官像。他们肌肤白皙,面相圆润,五官端正,表情生动。</p> <p class="ql-block">靠西山墙并列摆放的三尊侍女站像,衣着打扮各不相同,面部刻画了不同的年龄特征,是宫中侍女的真实写照。她们的存在,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样,充满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令人愤慨的是,90年代文物盗窃猖獗,二仙庙也成了重灾区,十多个头像被盗,至今没有下落。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多是后来修复的,考考大家,看看那些个是原装的,那些个是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二仙庙的塑像,摆脱了唐代饱满华贵的模式,实现了将“神”描绘成“人”的世俗化转变,成为宋代民间世俗神造像中的精品之作。这些彩塑作品,不仅展示了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正殿西侧存有宋政和七年(1117年)《新修二仙庙记》碑,东侧则有同一时期的《二仙庙记》碑,记载了庙宇的建造年代。</p> <p class="ql-block">脊刹与负重力士,是正殿屋顶上的重要装饰,它们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还寓意着神灵的庇护和力量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鸱吻,位于正殿屋顶两端,造型精美,寓意吉祥。</p> <p class="ql-block">东垛殿。</p> <p class="ql-block">西垛殿。</p> <p class="ql-block">一眼千年。</p> <p class="ql-block">小南村二仙庙,不仅是一处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一座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宝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