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山西平遥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再获殊荣,平遥古城现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p> <p>平遥古城 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p> <p>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 1 6 3 米,墙高约1 2 米,把面积约2 . 2 5 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 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p> <p>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p> <p>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p> <p>马🐴神庙。</p> <p>束狱殿</p> <p>元君殿</p> <p>平遥天主堂又名平遥城关天主堂,为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县城东南隅、安家街2号的一座天主教堂,现属榆次教区(晋中教区)。该堂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其址旧为五道庙,原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罗马后期建筑式样)的砖木结构建筑,坐东向西,前檐墙三层式,自下而上分别为礼拜堂、音乐楼和钟楼。</p><p> 平遥天主教堂,兼具风格的建筑物在以明清建筑融为主的古城内很是醒目,由此看来山西不仅佛教教徒无数,天主教的信众也很多。</p> <p>平遥城隍庙位于山西平遥城隍庙街中段。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郑板桥宰潍县,重修城隍庙并撰有《创修城隍庙碑记》。今天以城隍庙街的肉火烧最为有名。</p> <p>二郎庙位于平遥的北大街79号,是我国眼前现存专门供奉二郎神的道教庙宇。它创建于清代。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共三进院落, 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由正殿、玉皇殿、列宿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这座气势弘大、结构严谨的庙宇,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p> <p>平遥县当铺博物馆</p> <p>平遥古城千祥云集大牌坊</p> <p>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p> <p>平遥会馆位于古城四大街之一的城隍庙街繁华地段,是有浓郁地方传统特色的超大型晋商文化主题宾舍。内设豪华套、豪标、普标房间近三百间,且设有享誉三晋的民俗艺术演艺场所平遥大戏堂和宴会厅、雅间、会议室、棋牌室等,是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和停车为一体的理想的休闲度假之所。馆内设施典雅豪华,特色显明,别具一格,令您惊喜感受当年晋商生活的典雅与奢华。</p> <p>平遥大戏堂位于古城九龙壁处,西临文庙、财神庙,南望魁星楼,东临古城墙,“大戏堂”原名“礼乐堂”,始建于清康熙42年(1703年),园区由九龙壁、戏廊、古典式封闭式大戏堂演歌厅、酒吧区和东南海宾舍等6部分组成,是集北派宴舞展示、传统剧目表演、名优小吃品尝、现代化设施助兴、文化艺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场所。</p> <p>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位于平遥城隍庙东南,文庙旁边。平遥古城这小镇竟也出现九龙壁就比较奇特始建于明初,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该寺(已毁)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罗卫国净梵王太子的塑像。</p> <p>平遥九龙壁系明代早期遗物,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p><p><br></p><p>壁面由预制的高浮雕五彩琉璃件拼砌而成。画面的下方是惊涛骇浪的沧海,上方是漫无边际的云山。</p><p><br></p><p>在波涛起伏的巨浪里,居中的是一条黄色蟠龙,前爪作展翅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依序各有蓝、黄、白、黄八龙,白为升龙,其他均为降龙。九龙戏象万千。</p><p><br></p><p>照壁前1米余,筑有一道花砖墙,东、西两边设木栅,置门额,西为“三摩”,东乃“九如”。</p><p><br></p><p>平遥九龙壁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平遥文庙东侧,曾一直是古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p><p><br></p><p>特色</p><p>该壁以泥陶为胎,裹以琉璃,悬塑极高又充满张力,龙身翻腾且错落诸宜,造型夸张,生动独特,堪称中国古代壁塑艺术之极品。</p> <p>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p> <p>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硕果仅存的平遥文庙有“小故宫”之称,规模宏大,规制齐全,也有一条类似的中轴线。魁星楼却在文庙外城墙上的东南角,她小巧玲珑,却直指天空。登上此楼,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平遥古城尽收眼底。据说,当年凡中状元者要从东门城楼登上云路,然后再登魁星楼、文昌阁,经过云路坊(凌空而架,像云中虹桥),再跨进棂星门,经过拌桥(也称状元桥),再到大成殿祭拜孔子。这些,只是形式上的表演而已,其实,从隋朝确立科举制度以来,那科举路上的七百多名状元,十多万进士,以及难以计数的举人,在经历过“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苦难历程之后,今日登云梯,上星楼,跨云桥,进棂门,在世人面前风风光光地招摇展示一番,为“一朝成名天下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p> <p>超山书院位于平遥文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落,走过明伦堂便是平遥城内最大的书院,现辟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科举博物馆。</p><p> 超山书院在创建之时,平遥的社会经济已不同于康熙年间,但晋商却突飞猛进的发展,票号银行业也逐渐兴起,使得晋商能够慷慨解囊资助书院,让超山这个书院如虎添翼,日益兴旺。</p><p> 书院是一个县同国家科举考试接轨的教学场所,孩童的启蒙教育基层教育都得在这里进行,但在平遥,当地受“学而优则商”思想的影响,书院除了教授学生必读的四书五经,更多的时间还要用于学习书法、珠算、社交等知识,这也是后人所说的晋商成功的经商三大法宝。</p><p> 商贾乐于助学,学生热衷经商,使平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形成了清代平遥超山书院的儒学教育特色。</p> <p>文庙学宫博物馆,即平遥文庙,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较久远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文庙中尚保存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以及孔子和儒学先贤的塑像群,拥有1300多年科举史仅存的一张状元卷现存于平遥文庙之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 ,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p> <p> 平遥县衙博物馆。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大堂又叫“亲民堂”,内宅又叫“勤慎堂”,共占地两万六千平方米,房屋二百余间,是中国现存的明清时期县衙的典型建筑。明清时期,共有149任知县在这里为官。</p> <p>二堂主要是处理一般民事的地方,也是知县办公中间临时小憩或幕僚商议政事的地方。</p><p>二堂建筑规格较大堂要低一等,这从梁架及不施斗拱等都能够看出来。</p><p><br></p> <p>堂外两边的立柱上书:“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撰联者故意将愧字少写一点,民字多写一点,巧妙含蓄为官一任就该多得点民心,少一点愧疚。</p> <p>2002年朱榕基总理亲笔题写的“平遥县衙”。</p><p><br></p> <p>晋商府第。立柱两边的楹联为:同是晋人四座高风倾甲第,来游陶地八方贤客赞名城。</p> <p>这座三间二层重檐歇山顶的楼阁就是尊经阁,明隆庆四年,也就是1570年创建,隆庆六年竣工,原名藏经阁,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祖籍平遥县朱坑村人,回乡访亲拜文庙时手书尊经阁三字,沿用至今,现在是科举博物馆的第六展室。 </p><p><br></p><p><br></p> <p>听雨楼,位于平遥古城老县衙外。从县衙里面可以登上去,在楼上可以俯瞰平遥全景。</p> <p>城内中心点立有一座罕见的市楼,楼阁高耸而秀丽,为平遥古城的地标。 </p><p><br></p><p><br></p><p><br></p><p>作为全城地标的跨街市楼 城内中心点有一座罕见的“市楼”,形制乃汉代鼓楼之遗留,是平遥城的地标;又因横跨于南大街上,故又称“过街楼”。始建于明代,古代具有报时与示警之功能,现物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所修建,造型高耸,秀丽典雅的气息与城垣的稳固严肃形成对比。市楼全高18.5米,外观作歇山顶三层楼三重檐,二明一暗,二楼夹层为暗层,屋顶饰青黄二色的琉璃瓦,铺瓦排列藏有“寿”、“喜”二字的吉祥图案,屋脊上使用葫芦、宝塔、鸱吻及有剪影效果的装饰铁件,远望略具民俗趣味。</p> <p>市楼底层面宽三间,进深亦三间,明间甚为宽阔,可容车马通行。</p><p>二楼南向供奉关圣帝君,悬挂关公之圣 画,是晋商奉拜的职业守护神。</p><p>三楼四面设回廊,登楼凭栏远眺,市街景观尽收眼底。门额题有“金井古迹”一中国古时勘地建宅或筑城,常先寻穴凿井,以检验水土是否适合人居,平遥城市楼一侧即存古井一口,井内水色如金,故有“金井市楼”之称,来往的商贾行旅络绎不绝,自由取水,市况热闹繁华。</p> <p>平遥市楼位于平遥古城的中心位置,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是研究平遥城市发展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贯通南大街南北,昔日古陶中心。</p><p>日有“朝”“午”“夕”三市,市楼由此得名。市楼南偏东有水井一眼,世传:“水色如金”故又有金井楼美称。</p><p><br></p> <p>此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高18.5米,歇山造。黄绿琉璃瓦顶。楼之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占地133.4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中间南北向是通道,东西两边砖砌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市楼既居于平遥城“天心十道”处,则应有东西向的横街,在此却因地制宜,在东西两边的台基上各有砖券拱门一道,与南大街路面交汇成一个象征性的十字形通道。楼下四周置木栅栏围护。楼之上架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间平身科一攒。平座斗拱为五踩重翘,平身科两攒,角科施附角斗,厢拱做成鸳鸯交首拱,滴珠板狭窄,斗拱全部外露。二座平座上筑廊,前后有隔扇门装制,内设前后神龛,武圣关帝像与观音大士像相背而坐。更上一层,北向的檐下曾悬有魁斗星君像。上层檐下斗拱七踩,平身科三攒,皆出翘。楼顶屋面的彩色琉璃瓦镶成“囍”、“寿”图案。</p> <p>平遥蜡像馆,里面有许多世界名人蜡像。门口坐在椅子上的酷似赵本山。</p> <p>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东大街路南22号。全馆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分前、中、后、楼院四部分,开设6个展室和两个展区,充分而真实地再现清代乾隆以来我国镖局的独特风貌。镖局,作为我国早期保险业,它随着明清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其职能以为工商贸易客户运送现银为大宗。据《武术汇宗》所述,号称神拳无敌的山西人张黑五于乾隆年间,领皆在北京前门外大街首开“兴隆”镖局。</p> <p>华北第一镖局位于平遥县东大街24号。镖局介绍了清代中叶华北地区保镖行业中的3位杰出人物,即神枪王正卿、铁腿左二把、形意拳名家戴二闾,3位镖师的生平事迹及所在镖局的资料。在后院还辟有练武场,武术爱好者常在此习武。 全馆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分前、中、后、楼院四部分,充分而真实地再现清代乾隆以来我国镖局的独特风貌。镖局在后院辟有练武场,常有当代武术爱好者在此习练,也常有游客参与活动。</p> <p>昇”是为“升”字的旧用。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历经一百多年,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p> <p>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p><p><br></p><p>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p><p><br></p><p>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p><p><br></p><p>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p><p><br></p><p>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p><p><br></p><p>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21届大会决定将平遥古城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发展的实物标本。</p> <p>1986年,国务院公布平遥古城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p><p><br></p><p>1997年12月,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p><p><br></p><p><br></p><p>1999年9月,平遥县旅游局因旅游发展的需要从平遥县文物旅游局分设单列。</p><p><br></p><p>从2000年开始,“我在平遥过大年”活动和晋商社火节逐步形成发展为平遥中国年大型喜迎春节系列活动,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在平遥古城举行。</p><p><br></p><p>2001年,举办首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p><br></p><p>2007年11月19日,平遥古城获得由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的“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十大古城”的荣誉称号。</p><p><br></p><p>2013年,我国第一部大型情境体验演出项目《又见平遥》推出。</p><p><br></p><p>2014年9月13日,山西平遥县城乡规划局2012年启动的首批上百年古民居修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政府投资六七百万元对首批48处私家传统民居修缮进行资金补偿,使百年老宅又恢复了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2014年规划局启动了39户第二批修缮工程,待修缮方案敲定后,将正式开展维修工作。</p><p><br></p><p>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被评为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p><p><br></p> <p class="ql-block">景点门票</p><p class="ql-block">1、平遥古城通票:全价125元/人 半价票65元/人(平遥古城门票均无需在线预订,景区窗口购买即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双林寺:35元/人 半价票15元/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镇国寺:25元/人 半价票10元/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优惠政策: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残疾人、6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予以免票优惠,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的青少年、学生凭有效证件可购买半价优惠门票。[3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1日起,平遥古城旺季门票价格由现行130元/人/次降为125元/人/次。</p> <p>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p><p>拍摄于2018年10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