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广府建筑和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平碉楼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古建筑群,有1800多栋,大多分布在开平境内,目前主要开发景点有自力村碉楼古建筑群、立园、马降龙景区、锦江里村和三门里村。</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7日我们上海——广东省自驾游从江门金碧酒店出发近一个小时行驶70公里来到了开平碉楼群第一站的“自力村”。自力村,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隶属于塘口镇强亚村委会,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黄泥岭,东距开平市区12公里,是由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犁头咀首先立村。建筑风格是采用外国的建筑风格。新中国建立后的土改后期,三村合称自力村,取其自食其力也有自力更生之意。</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内现有63户人家,175人,但华侨、港澳同胞却有248人,其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侨汇是这村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立村之初,只有两间民居,周围均是农田,后购田者渐多,又陆续兴建了一些民居。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力,来华招募劳工,开邑地区很多人离乡别井,到国外谋生 , 自力村人也是这个时期开始旅居海外。以后一个带一个,旅外者众。他们赚了钱,便纷纷回来购田置业,尔后又返回国外,如此循环往复。</p> <p class="ql-block">走进自力村,最先看到的是建于1916年的永庆楼。据史料介绍永庆楼不属于自力村,而属于上塘村。是建造历史较早的一幢碉楼。自力村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的。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球安居庐是旅居美国华侨方富球于民国九年(1920年)回乡建筑的居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57.88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闊9.03米,进深6.41米。门楣为彩画装饰,顶层后面悬挑并筑柱廊。楼顶正面两角均筑有方形“燕子窝”,所谓“燕子窝”并不是想象中的燕子筑巢的地方,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和进攻。燕子窝上有许多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射击,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耀光别墅是旅居美国华侨方富耀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回乡建筑的别墅,占地面积59.35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闊8.43米,进深7.04米。门楣为彩画装饰。第一第二层用腰线分隔,第三层正面悬挑并设柱廊。室内外灰塑、壁画精美。自力村现存15座碉楼,有9楼6庐,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澜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p><p class="ql-block">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碉楼和居庐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谐,错落有致。一眼望去:逶迤蜿蜒的石板乡间小道,碧绿生青的农田水稻秧苗,巍峨耸立的世纪(百年)碉楼,伴随淅淅沥沥的霏霏春雨,踏着田间小路,穿过绿树修竹,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养闲别墅是旅居南洋华侨方文济与民国八年(1919年)回乡建造的居楼。占地面积124.57平方米。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闊6.39米,进深7.42米。楼梯中下部造型简洁,门窗窄小,每层用腰线分隔。第五层正面为退台式平台,拱劵柱廊,两角筑有方形“燕子窝”。</p> <p class="ql-block">龙胜楼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45.05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闊7.29米,进深6.18米。每层用腰线分隔,门楣施与西洋花拱劵并雕展翅雄鹰。第三层用16个托脚出挑平台,四周筑有钢筋护栏。该楼是自力村最早的一座碉楼,是方文龙、方文胜兄弟合建,取兄弟名字“龙胜”为楼名。</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居安楼,建于1925年。五层高,第五层正面两角有“燕子窝”。“燕子窝”的作用除了装饰,更是用作应对敌匪来袭时架设机枪武器的角堡。右边是安庐楼,建造于1926年。与居安楼相依而立,其窗户用钢板做成,可以防弹。自力村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先是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具,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自力村碉楼群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有的没有图纸,只是出于楼主的独特心思。因此,在整个开平,你很难找到两座完全一样的碉楼,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云幻楼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碉楼。它由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方文娴先生于1921年建造,楼主别号“云幻”,因此得名。云幻楼高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造型简朴,装饰朴素,是乡村匠人设计与建造的典范之作。楼内装饰有一副长达50个字的对联,这也是游客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楼主方文娴,名伯泉,号云幻,是一位私塾老师,他的妻子关氏是小脚女人,洪水来了或是躲避劫匪时,方都会背着妻子、牵着儿子们跑到邻村岐岭村的碉楼里躲藏。在历史上,方文娴曾希望妻子和孩子们一起出国生活,但关氏选择留在家乡。方文娴于1921年寄钱回家建造了云幻楼,以供家人避难之用。云幻楼的建造并不是很华贵,属于自力村较为普通的一座碉楼。云幻楼不仅为家人提供了庇护,在抗战期间也成了村民的避难所。一次侵华日军入村搜掠,乡邻入楼避难。因楼身坚固,日军只撞落一个门栓,只能悻悻而归。云幻楼后人较早交付政府托管并同意对外开放,是自力村除了铭石楼之外,另一座能够让游人进入参观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云幻楼外部造型和装饰带有明显的西式特征。如檐角、浮雕、环行的回廊、高大的石柱和圆拱的小门以及展现出巴洛克风格的楼顶山花。</p> <p class="ql-block">在“云幻楼”第5层平台门口的两侧,有一副对联竟长达50个字。内容是:“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 幻影坛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横批是“只谈风月”。据介绍,这是开平碉楼中最长、最令人陶醉的对联。这副对联由方文娴自题、自撰,不仅意境高雅,寓意深刻,而且书法潇洒,一气呵成。对联主要是表达方文娴青年时代怀抱的爱国爱乡的豪情壮志,以及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此图片采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初春的自力村这时飘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让人联想到许多描写春雨的古诗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唐;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高启•明;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 · 宋;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李德裕 · 唐;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邵雍 · 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p> <p class="ql-block">澜生居庐由美国华侨方广寅(澜生)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332.81平方米。主楼高三层,坐西北向东南。砖混结构,三间两廊布局,室内外灰塑,木雕、壁画等传统装饰极为精美;附楼为三间两廊布局,砖木结构,传统坡屋顶。内部庭院、喷泉的设置反映了主人对生活的更高追求。</p> <p class="ql-block">官生居庐官生居庐由美国华侨方广容(官生)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222.76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三层,砖混结构,混凝土墙心,三间两廊布局,室内外灰塑、木雕、壁画等传统装饰皆极为精美。附楼为三间两廊布局,砖木结构,传统坡屋顶。</p> <p class="ql-block">曾有学者专门考究过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发现其中虽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的,但更多的却是欧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兰的叶形券拱和铁雕、哥特时期的券拱、巴洛克建筑的山花、新文艺运动的装饰手法乃至工业派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等等,都融进了开平碉楼的乡土建筑中。有的从国外带回设计图纸,有的则只凭在国外侨居时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想象边建边改。</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碉楼群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7月被评为“广东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民居”;05年11月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4月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经开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维修后,更加体现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协调性,以她独特的面貌吸引前来观瞻的海内外游人。</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的碉楼只是开平碉楼的其中一部分。除了自力村,开平周边还有赤坎古镇、立园、马降龙和锦江里等地,它们形成了开平碉楼群。</p><p class="ql-block">这些碉楼基本都是用青砖或石头砌成的,大多装饰着红色的窗格,显得很有特色。碉楼四周基本都是农田和水池,春夏时节田里生长着水稻或莲藕,郁郁葱葱,灰白色碉楼与墨绿色田园相映成趣让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这是“葉生居庐”,建于1930年,主人为旅港同胞方宽广(葉生),建筑分为主楼和副楼,总占地面积221平米。主楼高四层,砖混结构,外墙水泥批荡,楼房造型简洁,强调了居住的舒适性,它是自力村早期“庐”建筑风格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里的池塘与民居。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形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洋式城堡村落。</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是自力村碉楼群中最靓丽的一座。铭石楼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方润文的父亲方守锡原先是清朝末年的武举人,但因朝代变更,后来只得归乡以打石为生,为当地出名的石匠。主人在建造此楼时,为了铭记父亲的教诲,而起名“铭石楼”。该楼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五层,砖混结构。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也是祭祖场所。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有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楼主方润文是自力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享年57岁。据说他家早年缺田少地,只好到美国谋生,开过餐馆,后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娶有一妻二妾,妻吴氏,妾梁氏,杨氏。像许多自力村人一样,1925年10月,方润文回乡花巨资兴建了铭石楼。其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被称为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座碉楼。</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是姜文执导和由姜文、葛优、周润发、刘嘉玲联袂主演的喜剧电影《让子弹飞》的外景地,自力村第一楼——铭石楼当年就作为黄四郎(周润发饰)的家,很多重要剧情在这里上演。铭石楼也因此名声在外。</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底层大厅。在客厅正对大门的墙壁上挂着四幅照片,楼主人方润文戴着眼镜,打着领带,西装革履居于其中,一副西方绅士的行头。方润文的左边是大太太吴氏的照片,吴氏穿一件清式对襟绣花长袖衣,一位循规蹈矩、持家有方的旧式太太。吴氏的左边是二太太梁氏,梁氏是香港人,穿一件短袖的碎花旗袍,带着眼镜,梳着民国时女子流行的卷曲发式,知识女性。方润文的右边是三太太杨氏,来自美国,是一位美丽时尚的中法混血儿。方润文57岁病逝于美国,出于叶落归根的情结,坚持一定要回家安葬。应方润文的要求,妾杨氏及其子女将其遗体进行防腐处理后,雇船运回自力村,葬于该村斜对面不远的小山丘上。美物犹存,美人不在,斯人已逝。</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内的厨房和灶台</p> <p class="ql-block">主人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室内的陈设</p> <p class="ql-block">在铭石楼的四楼可以看到楼主方潤文的铜像,看上去温文尔雅。那么这样一位商人,为什么要修建一栋固若金汤的碉楼呢?此楼建于1925年,彼时正是北洋军阀时期,天下大乱,匪患四起,当地人为了自保,只能修建这样集居住与方位于一体的碉楼建筑。</p><p class="ql-block">当时建碉楼的大部分人都是方润文这样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以他们在修建碉楼的时候也就融合了许多西式建筑的风格。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集居住与防卫于一体,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身的开平碉楼。</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顶前部一条宽敞的柱廊构成一个巨大的“阳台”, 就是电影《让子弹飞》中周润发扮演的黄四郎和替身在楼顶用单筒高倍望远镜瞭望敌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五楼露台的石柱,和楼顶的凉亭,都是极具西式风格的设计,但是凉亭的顶却又是中式的琉璃瓦,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得非常巧妙。这也和楼主的经历有着极大的关联。楼主早年间就在美国打拼,先是开餐馆后来又做杂货生意,经商致富之后便斥巨资修建了这座碉楼。建楼所用的水泥等材料以及屋内的陈设也有很多是特意从国外运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在铭石楼顶层露台俯瞰小雨中的自力村芳草萋萋,漫无边际的青翠禾苗向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峦无限延伸,溪流、水塘、草地、翠竹杂处其间,如同诗意无限的田园农耕画。</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从一楼到五楼的每一扇窗户都是外有铁窗,内有铁栅栏的设计,看上去就有着极强的防卫性能。当然,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这还远远不够,所以楼栋的上上下下还能看到不少的射击抢眼。土匪来的时候,不能只是防卫,还得反击。</p><p class="ql-block">整栋楼的四个边角都有外延出来的一个圆形露台,俗称“燕子窝”。这其实就是一个防卫岗哨,而这个露台的下面也特意设计了射击孔,即使土匪想从外墙爬上去也不可能,可谓是易守难攻了。</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楼顶的“燕子窝”是不是有点像地堡?此图片采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逸农庐。逸农楼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钿先生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回乡建造的居楼。由碉楼和庭院组成,座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517.8平方米,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闊9.06米,进深7.38米,设有一厅两房。第四层为柱廊式露台。此楼取名“逸农庐”寄托了楼主渴望落叶归根回乡过平淡退休生活的游子心情。</p> <p class="ql-block">振安楼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乡建筑的居楼, 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115.80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3米,进深4.92米。第三层用七个托脚出挑平台,并与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釉宝瓶栏杆护栏。</p> <p class="ql-block">竹林楼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振安楼的北侧,处于自力村比较偏僻的东北角。因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茂林修竹之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自力村碉楼群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仅4公里处的立园。立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塘口镇赓华村,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的私人园林。开平立园以人名作园名,有“立树立人”的含义。开平立园从1926年动工建设,1936年初步建成,占地约19600平方米,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是中国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p><p class="ql-block">立园门楼建于1926-1936年,占地面积69平方米,副楼宽5米,高4.3米;主楼宽4米,高6.5米,顶部采用中国传统的绿瓦顶结构,梁脊上采用双鳌争珠,四龙走斜边,造型布局气势非凡。其意为独占鳌头,鼓励后人努力学习,出人头地,强国富民。后为晒书台,面积260平方米,四周用洗石米形式,建筑围栏,栏柱顶采用倒莲装饰。门楼正中上方“立园”二字,是书法家吴道熔书写的。两边的对联是:“立地楼台百年岁月风调雨顺,园林胜景千载春秋客通人和。”</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大厅里停放着一辆粉红色英国“宾利”牌小轿车,是当年谢家的坐骑,到现在都是私家车的奢侈品牌。宾利是一家享誉全球的豪华汽车品牌,其产品以高贵、奢华和性能卓越而闻名。可想而知当年的谢家是多么富贵!</p> <p class="ql-block">2007.7.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证书</p> <p class="ql-block">云眉建于1928年,共有5座,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平侨乡一带传统的民居。“云眉”二字取自父子辈分所得,每座房子的占地面积、形状大小、建筑特色一模一样。,表达了这位老父亲对其儿子一视同仁的态度;二楼走廊相互连通,也寄托了主人希望儿子们兄弟同心、手足相连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一个类似大铜钱,两边是开平碉楼微缩板的立园简介牌矗立在绿地中,十分引人注目。立园以人名作园名,有“立树立人”的含义。开平立园从1926年动工建设,1936年初步建成,占地约19600平方米,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是中国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立园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整个立园不但在建筑物构图独异,而种植花草树木也构思独特、新颖,各种名花异草、风景树等,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始建于1926年的花园别墅。以《红楼梦》描绘的大观园为依托,以“小桥、流水、人家”为意境,园内布局成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巧妙地将古典园林韵味与欧美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融会贯通,堪称中国华侨园林一绝,被誉为“中国华侨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立园是旅美华侨富商谢维立建设的私家园林。建造前,谢维立带着工程师先后到了北京、苏州、杭州等地去博览各地著名园林建筑,从中吸取我国古典建筑的精华,然后,参考欧、美等国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形式,从而使设计尽臻完美。谢维立亲自主导设计、主持施工。谢维立很有创意,廊柱取古罗马式,燕子窝取英国城堡式,拱券取伊斯兰式,楼顶按拜占庭的穹窿顶设计,根本不考虑什么建筑流派什么建筑风格,工匠则不照单全收,而将自己的审美观也融进了碉楼的建造中。晚香、观澜、玩水、揭翠等中式园林景致精髓一个不落。立园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整个立园不但在建筑物构图独异,而种植花草树木也构思独特、新颖,各种名花异草、风景树等,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泮立楼建于1931年4月,建筑投影面积146平方米,长12.6米,宽11.6米,楼高三层半。楼名是园主谢维立先生取其父谢圣泮及自己的名字联珠而成,是园主及四位太太生活起居的中心。其楼顶为中国古式琉璃瓦重檐建筑,并巧妙在架空成隔热层。室内地面和楼梯皆为意大利彩石,墙壁装饰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壁画、浮雕和涂金木雕;彩坭浮雕是“刘备三顾草庐”,涂金木雕为“六国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各层均置西式壁炉,悬挂古式灯饰,摆设雅致的酸枝古式家具,用水和卫生设施均从国外进口。门口的深锁重门为当时的家庭防盗设施。楼前小花园有园主谢维立的铜坐像。谢维立祖父谢曰佑早年去美国淘金、经商,到了父亲谢圣泮接手后,在美国经营“至各堂”药材铺和“环球货品”商行,在香港设立“佑和办庄”经营出口贸易、货币兑换等,家产丰厚。谢维立1893年生于开平,6岁赴美读书,大学毕业后也从商,1919年创办维立公司,经营服装、手工艺品和药材,有了相当的积蓄。1926年遵父训回家乡开始修建家园,历时10年完工,遂以自己名字一字命名为“立园”。1936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携带一家大小返回美国,从此再也没有回来。</p> <p class="ql-block">泮立楼内部陈设</p> <p class="ql-block">"泮立"主楼屋内的楼梯和地面铺设彩色意大利瓷砖,墙壁则装饰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彩色壁画,彩泥浮雕和涂金木雕,每层楼都装置冬天取暖的西式壁炉,悬吊古意盎然的灯饰,摆设精致的酸枝家具。楼中保全完好的艺术品颇多,有晚清民间艺术家的大型彩色壁画、金漆木雕、灰雕、陶瓷塑像,以及当年由美国进口的洁具及供水系统。其先进程度至今仍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泮立楼的楼梯也极其富丽堂皇,楼梯转角处上方有中国古代人物故事和当地民俗的精美壁画。</p> <p class="ql-block">四楼设置着谢维立"祖先神位",神龛对联题写着:"宗功伟大兴民族,祖德丰隆护国家"。</p> <p class="ql-block">立园炯庐位于泮立楼左侧,建于1932年夏,建筑投影面积为146平方米,长12.6米,宽11.6米,楼高两层,为园主维立的叔父谢圣炯的别墅,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手法,造型新颖、通风流畅、布局合理。</p> <p class="ql-block">建于1917年的乐天楼是立园内唯一的碉楼,也是立园最早的建筑物,闲时用于娱乐,整个设计将两种用途融为一体。楼内冬暖夏凉,夏天凉风拂面,凡暑立消,大有空穴来风之感,让人惊叹。 乐天楼高五层,占地面积37平方米,共有14个房间,楼体方柱形,钢筋混凝土建成;墙身光滑,墙厚30公分,设有多个枪眼,外窄内宽,既保护了射击手的安全,又保证了射击角度的最大化;门窗窄小,以防弹钢板制造,窗上有粗大铁条,展现了防备森严的面貌;楼地下有通道与周围的别墅相通,如遇敌情,各楼的人可以通过地道来此避险,里面有充足的烹饪设施与饮食用具,以及卫生设施;楼内还有秘道通往人工运河,一旦乐天楼失守,还能循秘道往运河脱逃。乐天楼也是谢氏家族的“保安中心”,坚实牢固,防盗性强,四周遍布枪眼,是典型的开平传统式碉楼。也是村民为防洪水、盗匪而建的公众避难所,故取名“乐天楼”。历史是先有乐天楼,再大规模建造立园。(1926-1936)</p> <p class="ql-block">呈一字排列的立园别墅楼(从左到右依次为泮立楼、炯庐、乐天楼。</p> <p class="ql-block">明庐位于乐天楼左侧,建于1931年,楼高两层,是园主谢维立的堂兄谢钦明的别墅。“明庐”二字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榜眼朱汝珍所题,雄健有力,屋子为二层式结构,一楼厅内摆放着座椅,墙上挂着老式镜子以及谢维钦(谢钦明)夫妇遗像。</p> <p class="ql-block">泮文楼建于1926年,是园主兄长谢维文及夫人生活起居的别墅。其结构造型与泮立楼相似,建筑投影面积为146平方米,楼高三层半,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颇有中国古典建筑风貌。而内部装饰又充满西洋情调,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经典。</p> <p class="ql-block">泮文楼廊道的罗马柱</p> <p class="ql-block">立园晃庐 建于1936年,建筑投影面积为146平方米,11.6米×12.6米,楼高两层半。为园主的叔父谢圣相之子谢维晃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立园晃庐前面的绿化丛中有一尊楼主谢维晃的塑像。大理石基座上镌刻着“海纳百川,龙腾九洲”八个金色大字非常醒目。谢维晃生平不详。</p> <p class="ql-block">跨虹桥晚香亭建于1936年,桥长10.5米,宽5米,南北相跨,上建晚香亭,宽5米,深4.6米,投影面积22.5平方米,亭高两层,琉璃瓦顶,石米墙身。因桥两侧为东西向,四周种满果树香花,早晚都香飘纷纷,晚清书法家吴道熔先生书“晚香亭”,并将“晚”字书写成既可读“晚”又可读“晓”的字样:旭日东升时为晓香亭,夕阳西下时为晚香亭。意景相融,令人叫绝。</p> <p class="ql-block">观澜亭</p><p class="ql-block">建于1926-1936年间桥长6米,宽1.5米;上建桥亭,宽2.5米,深2米。位于小花园区,横跨东西,桥身及亭柱用洗石米形式,栏、柱造型别具一格,桥身两侧各用彩瓷嵌上桥名,桥顶为古式琉璃瓦顶,瓦檐四边原挂响瓦,风吹瓦动,悦耳之声犹如风铃。</p> <p class="ql-block">园内刻意开凿多条宽大水深,并连接互通的运河,把别墅区、大花园区和小花园区分隔开来,又用桥亭或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运河之上点缀着长长的回廊、小桥、亭台楼榭,回廊四面绘上了民间故事的人物及虫鸟花草,艺术水准极高。园内景点之丰富多彩,堪称"中国华侨博览园",是珠江三角洲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立园运河风光旖旎。最惊艳的是,谢维立斥巨资开挖了一条长近20公里、宽11米的小运河,将立园与潭江相接,建造期间的材料很多都是通过运河运输,既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p> <p class="ql-block">挹翠亭建于1926-1936年间,投影面积为20平方米,为中国传统六角亭式建筑。柱、栏均为水洗石米式,顶层透气窗斜装玻璃,明亮透气。内顶中央悬塑金龙一条,口含玉坠,鳞光闪烁,六侧各塑民间传说:蓬莱仙景,明皇月宫,王母祝寿,寿星进桃,弄玉萧郎、天女散花。图中人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开平立园的建筑风格上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依托,吸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并对欧美当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和东洋装饰艺术融会贯通,是中国较为完整的中西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名园之一。 开平立园从1926年动工到如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开平立园占地约19600平方米,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其融汇中西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这座中国绝无仅有的华侨私人园林,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糅中西文化为一体,自然融汇,别致又大观,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立园鸟巢占地面积12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骨架,平面呈“井”字形,构造完整,顶层四角尖塔和中间塔亭为仿古罗马式样,中段采用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图案做成水泥通花窗,底层有简化的须弥座台基及四围的宝瓶栏杆,都与建筑通体色泽一致,鸟笼用柚木框、不锈钢网围封,中间有一水池,整座建筑中西合璧,新颖独特。</p> <p class="ql-block">立园花藤亭,占地面积共150平方米,顶部仿英国女皇金冠而建,顶尖至下面的亭阁全部采用了细密的框架结构,形如鸟笼,底部建有金鱼池,亭四角种植春夏秋冬四季藤木花卉,当年客人未进花园先闻花香,花藤亭与亭侧鸟巢相联系,寓意鸟语花香,花开富贵。形如鸟笼的通花建筑“花藤亭”,造工精巧,反映了主人祈望日后子孙像百鸟归巢一样,无论去到哪里都不忘故土、落叶归根。花藤亭上有攀援植物遮阴,一年四季花开不辍,与花藤亭旁鸟巢相映衬,寓意鸟语花香,花开富贵。此图片采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本立道生牌楼”位于立园大牌坊之后,占地面积69平方米,主楼高6.5米,宽4米,附楼高4.3米,宽5米,墨绿色琉璃瓦顶,梁脊是双鳌争珠,四龙走斜边,造型气势非凡,其意为独占鳌头。鼓励后人努力学习,出人头地,强国富民。牌楼两面匾额题写分别是:“本立道生”、“修身道立”。牌坊与牌楼的门柱上都有对联。立园牌楼建于1926-1936年,占地面积69平方米(副楼为宽5米),高4.3米,主楼为宽4米,高6.5米顶部采用中国传统的绿瓦顶结构,梁脊上采用双鳌争珠,四龙走斜边,造型布局气势非凡,其寓意为独占鳌头,出人头地。后为晒书台,面积260平方米,四周用洗石米形式,建筑围栏,栏柱顶采用倒莲装饰。牌楼两侧有对联:上联:立身为齐家之本注重莊修提倡憩游欢迎,梓里同游遍观智水文澜无限怡情真适宜。下联:园林乃救国之基振兴种植增加生产利便,乡邻共乐仰望灵山秀岭有余美景可骋怀。</p> <p class="ql-block">别墅区西边是大花园,立园大牌坊是整个花园的轴心,大牌坊采用绿瓦挑檐、洗石米立柱,建筑工艺精湛,气势雄伟。“修身立本”大牌坊大花园区在别墅区的西边。它的布局为南北向(即是坐北向南),主要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大牌楼为轴心进行布局。立园牌坊,南隔运河,遥对"虎山",牌坊左右有两条圆形"打虎鞭"。大花园地下,是用钢筋水泥建筑的地下室,有暗道内外相通。大花园四周是曲径回廊,把整个花园建筑连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大牌坊两边的对联为,上联:立身在山水之间此地后耸罗汉,前绕潭溪四望蔚奇观尽堪容膝。下联:园境离尘氛以外尔时春挹翠亭,雅载宝树一方留纪念殊洽娱情。</p> <p class="ql-block">毓培别墅是一座塔式碉楼别墅,占地面积64平方米,楼高四层半,以园主乳名“毓培”命名。楼体结构奇特,融合异国的建筑风格,外墙采用了意大利装饰艺术。此别墅是园主谢维立为纪念其二夫人谭玉英而建。谭玉英是当地一名才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园主喜爱,呵护有加,还专门为她修建了鸟巢亭台楼阁等。可惜天妒红颜,婚后次年因难产而去世。园主久思成疾,故建此楼以寄托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毓培别墅女主人卧室。别墅内部装修极尽奢华,处处充满园主的不舍和留恋。卧室内雕花大床、梳妆台等,散发着淡淡的古旧幽香,只是,伊人逝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感伤…</p> <p class="ql-block">毓培别墅客厅</p> <p class="ql-block">立园大牌坊位于潭溪河旁,建有码头可经立园运河直通潭江。大牌坊石柱有一副对联 :立身在山水之间此地后耸罗汉前绕潭溪四望蔚奇观倦堪容膝 ; 园景离尘氛以外尔时春揖翠亭雅栽宝树一方留纪念殊洽娱情。这付对联简单概况了立园的地理位置,后耸罗汉前绕潭溪, 而且也显现了园主建园宗旨。立园牌楼建于1926-1936年,占地面积69平方米(副楼为宽5米),高4.3米,主楼为宽4米,高6.5米顶部采用中国传统的绿瓦顶结构,梁脊上采用双鳌争珠,四龙走斜边,造型布局气势非凡,其意为独占鳌头,鼓励后人努力学习,出人头地,强国富民。后为晒书台,面积260平方米,四周用洗石米形式,建筑围栏,栏柱顶采用倒莲装饰。牌楼两侧有对联:上联:立身为齐家之本注重莊修提倡憩游欢迎,梓里同游遍观智水文澜无限怡情真适宜。下联:园林乃救国之基振兴种植增加生产利便,乡邻共乐仰望灵山秀岭有余美景可骋怀。</p> <p class="ql-block">运河对面花园中的小亭名唤‘思源亭’,便是告诫子孙,无论身在何处,必须饮水思源,不能忘本。</p> <p class="ql-block">立园运河边还有一个艺术长廊,是仿造北京颐和园画廊而建,全长180米,廊内展示了开平独特的民间艺术灰雕和壁画等。</p> <p class="ql-block">离开立园,又驱车来到10公里外的马降龙古村。被联合国专家赞为“世界最美的村落”之一的马降龙村建在山脚下。位于百合镇的马降龙村,由黄姓的永安、南安和关氏的河东、庆临、龙江五个自然村组成,环水枕山,宛如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村子得名“马降龙”,与当地的风水有关。村落东面有一座形似骏马的马山,村后方又有一座形似蜈蚣的百足山。当地人以“百足为龙”,又因为龙多兴风雨,村民希望以“马”来降住“龙”,以保一方平安兴旺,所以取名“马降龙”。马降龙村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碉楼和西式别墅(庐)掩映在村落茂密的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5个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景色美不胜收。马降龙村有信庐、敏庐、筦庐 、祯庐、耀庐、昌庐、骏庐、林庐和惠安楼、保障楼、北门楼 、南门楼、天禄楼 、保安楼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匆匆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是马降龙村最具代表性的碉楼天禄楼。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29户村民集资12000多块大洋兴建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典型的众楼。该楼高7层21米,第1至5层共有29个房间,每个集资户各有1间,当时每到傍晚,集资户男丁均入住楼里以防匪盗绑架;第6层为 公共活动空间,第7层为了望亭。登楼环顾,四周景色美不胜收。据记载,1963年、1965年、1968年 开平连续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楼得以避难。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 碉楼得以避难。</p> <p class="ql-block">骏庐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关崇骏在民国25年(1936年)回乡建造的别墅,以建造者名字命名。骏庐楼高四层,113.97平方米,面闊11.63米,进深9.8米。欧式外型,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抹上红褐色让它在众碉楼中格外抢眼。它的窗套非常讲究,把一、二层连贯起来,显得雅致秀气。</p> <p class="ql-block">昌庐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占地面积112.38平方米,楼高4层,平面布局为三间两房,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闊11.55米,进深9.73米,窗套装饰讲究。马降龙碉楼群,这里空气清新,满眼青翠,背后有气势磅礴的百足山,前面有清澈如镜的潭江水,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更有两幢碉楼可以登楼,远眺那些罗马风格的凉亭尖顶,疑为天上人间。马降龙,一座完全掩映在绿林之中的村庄,古树青竹随处可见,细雨过后,整个村庄里弥漫着植物的芳香,似乎整个村庄都喷洒过空气清新剂。</p> <p class="ql-block">林庐是旅居墨西哥华侨关定林耗资一万二千银元,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回乡建造的别墅。坐东向西,四边为石板铺面平台,总占地面积348.31平方米。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闊11.5米,进深9.72米。外墙抹浆。窗套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敏庐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349.51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东向西,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闊4.8米,进深5米。顶层背面两角筑“燕子窝”,并有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庆临里门楼位于马降龙村南部,也是进村的大门通道。主要是起守卫和瞭望功能。</p> <p class="ql-block">楚庐大门紧锁,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最后又去了距离马降龙古村10公里的锦江里古村。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东北距开平市区22公里。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由黄氏家族按规划建成此村。属潭江上游水系的锦江河从村前东南方流过,村民把这条河视为“生命之水”和“聚财之源”。同时因为这条河,才有了“锦江里”的名字。锦江里碉楼群中,以村后并列着的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3座碉楼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锦江楼建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由村民集资兴建,是典型的众楼。楼高 5层17.3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层为悬挑出来的平台,墙外有中西融合的灰塑图案,正中为一悬山顶的楼屋,墙体密布枪眼,窗口狭小,置有铁门、窗,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是防御性显著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锦江里升峰楼。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赴美谋生,后来经商致富的黄峰秀在家乡兴建了升峰楼。取楼名为“升峰”,寄寓楼主祈求家庭幸福、事业腾升的意愿。黄峰秀晚年落叶归根,从美国回家乡后一直居住在楼内,直至终老。该楼高7层12.3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锦江里碉楼群有三座最具吸引力的碉楼,分别是升峰楼、锦江楼和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瑞石楼大约建于公元1923年,高9层25米,是开平现存碉楼中的第一高度,也是一座典型的可居可守的碉楼。 瑞石楼集开平碉楼建筑工艺之大成,无论整体造型还是楼内细节的雕琢都极为考究,其楼宇内部装修秉承岭南建筑风格,得益于开平华侨的雄厚财力,家私均采用酸枝木等当时的顶级材料打造,历经岭南百余年湿热的气候考验,却保存完好,几乎从未经历修葺,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瑞石楼坐落在开平市蚬岗镇锦江村。于1923年兴建,于1925年落成,至今己有近百年的历史。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他和儿子黄畅兰(长子)、黄赐兰(次子)一起在香港经营药材铺和钱庄,事业成功。20世纪初,社会治安不好,盗贼横行,群从备受苦难。当时五十九岁的黄璧秀因父母和妻子在家乡居住,为了家人的安全,所以他不惜投入三万多元港币的巨资,于民国十年(1921年)筹建家居碉楼,民国十二年(1923年)竣工,历时三年。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因为他与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有旧,铁禅大师便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赠给他。铁禅大师苍劲浑雄的书法给该楼提高了知名度和文化品位。为了防匪,楼内配备了枪械、铜钟、探照灯。在兴建瑞石楼的过程中,黄璧秀父子由于观念不同而多次产生冲突。当时,锦江里周围的碉楼都是4至6层高。黄璧秀的父亲黄贻桂发现,当自家的碉楼建到第6层时,还没有封顶的迹象。 朴实的老人不希望太张扬,于是要黄璧秀就此封顶。黄璧秀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言,碉楼继续向上施工。他告诉父亲,这座碉楼的设计是9层,他就是要在全村、全乡、全县建最高、最壮观的碉楼,让人们远远就能看到黄家的碉楼,无人可比。最后,一幢9层高25米的碉楼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开平农村,直到今天还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1923-1925年),在香港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致富的黄璧秀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回乡兴建了瑞石楼。瑞石楼位于锦江楼的东侧,坐落在村落民居的主轴线上,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瑞石楼是由黄璧秀在香港谋生、爱好建筑艺术的侄儿黄滋南设计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楼所用的水泥、钢筋、玻璃、木材等均是经香港进口,总投资3万港元。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9层25米。室内布置也受到西方生活的较大影响。第1层是客厅,第2至6层每层都配备设施齐全的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和家具。第6层外部为柱廊,第7层为平台,平台四角各伸出一个了望、防卫用的圆形塔楼,南北面则以巴罗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第8层内部放置祖先神龛,该神龛雕刻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为家人祭祖的精神空间所在,室外则是一周观景平台,第9层是堡垒式的了望塔,整体建筑呈现出中世纪意大利城堡风格。瑞石楼在立面上运用西洋式窗楣线脚、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有建材都是从国外进来的。瑞石楼下面五层四壁直立、坚固厚实,上面四层则非常“洋气”,充满着欧陆风情。有仿罗马式的风格四角托柱带,爱奥妮克风格的拱券式柱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和古罗马风格的穹窿顶。楼内家具形式与陈设表现出十足的传统格调,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的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做工精致,格调高雅。特别是用篆、隶、行、草、楷等多种中国书法刻写的屏联,更具中国传统风韵。瑞石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在瑞石楼邂逅一位从北京单身自驾来广东旅游的年轻女子,(从北京到开平碉楼约2300公里车程,而上海是1600公里,足足远了700公里!)今天也和我们一起来到开平碉楼景区。经短暂交谈后知道她也是走完了自力村、立园和马降龙古村后最后来到锦江里古村的。听说我们是上海自驾来的一家三口,和她殊途同归、不期而遇后很开心!大家在一起共同交流了各自在旅游观光途中的所见所闻后而不亦乐乎!当时我很纳闷:她千里迢迢怎么没有和男朋友一起出行?莫非和我儿子一样也是单身一族?此时我从心里佩服她不畏路遥人生,径自独往独来的胆略!</p> <p class="ql-block">在瑞石楼前,抬头仰望,楼顶“瑞石楼”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立即映入眼帘。门前种了两棵约有二三十米高的槟榔树。这楼高九层,占地九十二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牢固非常。瑞石楼由于坚固可守,又居高临下,还配备探照灯,成为了该村的保护神,瑞石楼建成以后,未有盗匪敢进犯锦江村,为锦江村民安居乐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显得灵活多变。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循序渐进,向上总自然过渡,很有美学上的祠堂效果。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楼的顶部有三层亭阁,凸现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庭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给人以异于常态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实际功能的建筑物,它还代表着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了人类共同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些碉楼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共存。</p><p class="ql-block">因此,开平碉楼作为中国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辛勤劳动的见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有力证明。开平碉楼“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千辛万苦建成的碉楼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建筑本就属于艺术的范畴,侨乡人民在建造这数千座碉楼的时候,不经意地便创造出一种绝世艺术,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历史见证:开平碉楼记录了开平人民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2. 建筑艺术价值:开平碉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艺术,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欧美建筑的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3. 民俗文化价值:开平碉楼还承载了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如家族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这些信息对于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4. 文化遗产价值: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期合成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经人像抠图更换背景后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开平碉楼后的感悟:开平碉楼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如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欧洲城堡构件等,展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不仅是乡土建筑风格的特殊存在,还是华侨吸取国外先进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心态的体现。它们将所见所闻和各自的审美情趣融入碉楼的建造中,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在实用技术和审美情趣上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意味的创举。碉楼中西合璧、内外兼修之独有建筑艺术并非被动接受之“舶来品”,而是侨乡人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主动吸纳外来文化并与本土情调和谐相融的智慧结晶,是侨乡人民漂洋打拼、抗击盗匪、走避洪涝、保家卫国之血泪史的缩影写照,更是侨乡人民“东西南北任尔击,我自屹立不倒”之毅然精神的具象象征。</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通过实地旅游参观,让我知晓了侨乡的历史和文化,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真是“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杜国兴撰稿于202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