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古风遗存

木土兴国

<p class="ql-block">浙江泰顺廊桥已经去过三次了。第一次是2006年在上海巴士公司开旅游车,接某单位嘉宾去泰顺氡泉度假村泡温泉,顺便去看了看廊桥。第二次是2010年文汇报党委书记(正局级)带队、巴士四汽公司经理亲自陪同,携同报社各部门有关领导去浙江龙泉市中学扶贫帮困并赠送教学工具(数十台电脑等)途经泰顺廊桥又匆匆一游,由于是顺路经过,时间仓促短暂,只看了少数的几座廊桥。但泰顺廊桥的优美造型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我总期盼有一天再故地重游!2019年5月29日我们从上海自驾去浙江泰顺。在苍南县裕源商务宾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去泰顺。先走了一段104国道(京福线),再转331省道(分泰线)俗称“廊桥之路”,大约一小时车程,就来到了泰顺廊桥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泰顺廊桥文化园以“世界最美廊桥”为主体,以山水休闲度假、红色经典回顾、生态休闲农业为主要特色,是一处好山好水好生活的怀旧“慢生活圈”。园区内的两座廊桥是浙南闽北众多廊桥中造型和气势皆出众的,廊桥与民居建筑连成一片,与千年古树构成一幅唯美的图画。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文化园还拥有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线木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十四信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可以感受到魅力非凡的泰顺民间文化艺术魅力,了解泰顺36座国宝廊桥的风貌、廊桥营造技艺、廊桥相关的故事与风俗,是非常好的文化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廊桥文化园是以泗溪镇“姐妹桥”为核心的观光休闲旅游区域。“姐妹桥”的北涧桥、溪东桥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这两座廊桥为编梁式木拱廊桥,两桥造型古朴,结构精巧,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廊桥的“活化石”。2009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泰顺廊桥建造工艺独特,桥梁造型精巧。类型有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以三条桥、文兴桥、永庆桥等17座廊桥为代表。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蚀,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然而,"廊桥"这一称谓泰顺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无"蜈蚣脚"。</p> <p class="ql-block">泰顺有比较知名的有15座廊桥: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最为著名的是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的泗溪北涧桥和溪东桥。2006年5月25日,泰顺廊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接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廊桥主要分布在泰顺县的三魁镇、罗阳镇、泗溪镇、筱村镇以及洲岭乡,各乡镇之间均有班车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适合自驾或者自助出游。主要廊桥的分布如下:罗阳镇:仙居桥;洲岭乡:三条桥,毓文桥;三魁镇:薛宅桥,刘宅桥,永庆桥;筱村镇:文兴桥,东洋桥;泗溪镇:溪东桥,北涧桥,南阳桥。</p> <p class="ql-block">泰顺廊桥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现存廊桥的修建年代多为清代。数量较多,有一定的群体优势。特别是其中的木拱廊桥仅存于浙、闽交界的山区,有较典型的地域特殊性及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木拱廊桥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因桥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当地人称“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级;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石阶26步。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世界最美廊桥石刻</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间,北涧桥显得异常绚丽。显然,与它的一身红妆是分不开的。风雨板上的红色运用得非常好,艳而 不俗,从中可见匠人手工的精巧。红色的运用使北涧桥整体色彩有别于周围呈绿色的自然环境,突出了廊桥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这种贴切的红又能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色彩融合起来,可谓相得益彰。北涧桥的风雨板虽然施加了颜色,廊屋的柱架却保持原木本色,天然且朴素。桥屋的大部分石质附件也没有太多雕琢,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感。</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民宅,廊桥屋檐上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枝叶的摇曳中,若隐若现。一条小径从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小石板桥延伸到溪的对岸去。在宽阔的溪滩上观赏青瓦红身的北涧桥,仿佛身处古意盎然的宋画之中,便能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了!</p> <p class="ql-block">桥屋也是廊桥工匠们精心构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增加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附近的“毓秀亭”大概是取自“钟灵毓秀”这个成语,看上去确实很秀丽。</p> <p class="ql-block">毓秀亭立柱上有三副楹联,其一:水水迴澜一方美景收眼底,桥桥相映百年胜迹壮人间。其二:北水桥古古树古屋呈古色,南山亭新新桥新路育新娇。其三:放眼溪山惟见松云存静气,荡胸沧海当悟英杰历春秋。</p> <p class="ql-block">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有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用途,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长的卵石路,来到了北涧桥边。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民宅,廊桥屋檐上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枝叶的摇曳中,若隐若现。一条小径从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小石板桥延伸到溪的对岸去。在宽阔的溪滩上观赏青瓦红身的北涧桥,仿佛身处古意盎然的宋画之中,便能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了!</p> <p class="ql-block">最美廊桥——北涧桥可谓: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廊桥文化园溪水矴步</p> <p class="ql-block">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绿野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下溪水中体态肥硕的红锦鲤鱼来回穿梭觅食。红色锦鲤寓意着喜事降临,也寓意着你的生活如鱼得水。</p><p class="ql-block">红色锦鲤是一种高品质、高品味的观赏鱼,寓意象征“富贵、吉祥、健康和幸福”。红色锦鲤因为色彩艳丽,如水中牡丹,所以又称“富贵鱼”。锦鲤被称为和平、友谊的象征,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寓意吉祥欢乐、年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旁有棵1200年树龄,十分罕见的双体古樟树至今任然遮天蔽日、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古樟树近景</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桥正中的南面廊屋有三间,每一间设一个神龛,神龛里没有供奉的神像,只有在年节里才摆上。神龛上头匾额有三块,从左到右的依次是“威肃乾坤”、“广济众生”、“气洽太初”,笔力圆润大气。</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头有许多商业店铺,是村民们的商贸场所。桥的东边原来有一座戏台。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年初时,乡民们要到临水殿、陈大翁宫里许愿,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合家团圆。到了年底,就进行还愿,并且还要抬陈十四和陈大翁的神像到北涧桥头的戏台前看戏。</p> <p class="ql-block">廊桥也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廊桥上建有神龛,上方匾额有广济众生、气洽太初。</p> <p class="ql-block">广济众生 的意思是心怀慈悲,济世救人。这个词语源自佛教,强调的是以慈悲为怀,施以宏大的法力,尽力救济大众,使他们能够脱离苦海,达到精神上的彼岸。它蕴含了儒家“兼济天下”的仁爱思想和宽广胸怀,泛指救济帮助群众。</p> <p class="ql-block">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对象有佛教人物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还有些当地知名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p> <p class="ql-block">国家文物管理局的桥梁专家杨道明教授亲临考察指导,他感叹道:"四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运用力学原理建造这种叠梁式木拱桥,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中国桥梁史中的'双碧'"。所以他亲手题了"古建文物,民族精粹"八个大字,制成双匾,高悬桥之两首。</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下有三位造桥首事雕像:陈汝昌、林友卿和僧明灯三位。</p> <p class="ql-block">它的桥头有四个石碑,三位首事者的石像。其碑(择第四次修缮所立石碑)文刻有:本桥创建于清康熙拾叁年,首事陈汝昌、林友卿、僧明灯。</p> <p class="ql-block">截止目前,泰顺共有46座各个时期的廊桥,其中19座廊桥在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p><p class="ql-block">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15座以及南溪桥,登云桥,霞庄桥,墩头桥。</p> <p class="ql-block">从北涧桥步行500米就来到了溪东桥。</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位于于浙江省温州泰顺县泗溪镇白粉墙村, 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离水面9.5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此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东溪早时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绪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溪东桥)。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张考首书“达尊有二”匾相赠。此桥修建者是修北涧桥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将这两桥称为“师徒桥”,也称“姐妹桥”。桥的外型美观,号称“最美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比北涧桥规模略小,全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离水面9.5米。桥的两头各有一块匾牌,一面是“虹气临虚”,一面是“影摇波月”。</p> <p class="ql-block">在溪东桥的桥头,立有一个塑像,下书林正绪三个大字,原来他就是溪东桥的建造者——林正绪的雕塑,据资料介绍,在清朝乾隆年间,东溪上建于1570年的桥梁早以被洪水冲毁,村民过河十分不便,只能碇步渡水,若遇涨水,则只能望水兴叹。</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清乾隆十年(1745)年,白粉墙村先贤林正绪和王佐两个人捐出巨资,以林正绪为首事,聘请名匠资重建溪东桥。相传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张考首书“达尊有二”匾相赠。关于林正绪建桥,其中还有一段轶事:</p><p class="ql-block">溪东桥完工之时,阴阳先生悄悄对林正绪说:“初八日是良辰吉日,日子最好。但是,假如在这一天圆桥的话,首事和师傅中的有一方会受损,不损首事,就损师傅,二者何从,请你定夺。”林略加思索说:“先生,保师傅吧。”于是林正绪按阴阳先生的吩咐,于园桥吉日之前一日,林正绪却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故土,搬迁到百里之外罗阳镇江渡村生活。</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旁有一座临水殿,供奉临水娘娘陈靖姑,如今是“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这座三进建筑外观古朴,内部却相当精美,尤其是第三进大殿的木雕,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仍可看出昔日精致。</p> <p class="ql-block">临水殿始建于明万历37年(1610年),清道光年间重修,祭祀的中心神祉是被成为“陆上妈祖”的陈靖姑——陈十四。临水殿为四合院式建筑,共三进,一进为门楼,二进为大殿(下殿),三进为临水殿(上殿),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古朴优雅,是难得的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临水殿里的陆上妈祖——陈靖姑手持宝剑的彩色塑像显得英姿勃发。</p> <p class="ql-block">泰顺县旅游景点示意图。离开廊桥文化园行驶了20分钟,来到了15公里外的文重桥。</p> <p class="ql-block">文重桥坐落在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泰顺县筱村镇境内,是一墩两孔式木平廊桥,该桥横跨在玉溪上,呈东西走向,桥长27.4米,宽4.2米,净跨22.4米,由桥屋11开间,桥柱46支,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桥梁之一,也是我国32座“国保级”廊桥之一。我们知道泰顺筱村镇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村民们也都一直崇尚耕读,重视教育,乐于公益事业。而文重桥与境内的另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兴桥遥相呼应,也正彰显了筱村“文化重兴”深刻含义。文重桥始建于明初建文年间,由东洋先贤林遇(字文重)出资兴建。</p> <p class="ql-block">左一是重修文重桥碑记。另外两个是文重桥留芳碑,上面镌刻着当地村民慷慨集资捐款的名字和数额,最多的达2万至5万元!</p> <p class="ql-block">文重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现桥重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2017年3月重修。文重桥距文兴桥仅数公里之遥,离著名的徐岙底古村落也很近。文重桥造型端庄平直,古朴别致。 桥的一侧依靠着山坡,一条古道默默地延伸进了密密林中。桥的台阶下竖着国保碑和一溜的修桥碑记。文重桥古朴典雅,桥身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廊屋有十一开间,桥面平直,仅仅是由石砌的桥墩架着圆木铺上木板而成,桥廊的迎风面全部封闭,另一面仅筑有栏杆和桥裙,行人可以在廊桥里歇歇脚说说话避风雨凭栏远眺看风景。在2016年中秋节,受“莫兰蒂”台风的影响,泰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在短短1个半小时内,文重桥、文兴桥与三魁镇的薛宅桥,这三座国宝级廊桥都被洪水冲毁。泰顺人民从上至下打响了一场“全民救桥”的战役。木拱廊桥技艺传承人赖永斌带着6个熟练的木工花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文重桥的修复工作。2017年9月,当地百姓举行了圆桥仪式来庆祝文重桥的涅槃重生。</p> <p class="ql-block">文重桥的基本结构和所有的廊桥相似,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该桥为青石桥墩木梁廊桥,且为一墩。该桥横跨在玉溪上,东西走向,屋檐左右两端为歇山顶,中间梁架稍提高,屋顶为悬山顶、皮条脊,桥屋用柱46支,梁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构作。</p> <p class="ql-block">从文重桥到徐岙底古村仅3公里。徐岙底古民居石刻</p> <p class="ql-block">徐岙底古村落, 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是泰顺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形态上古朴自然。</p><p class="ql-block">虽然古村名“徐岙”。可村中的居民却不姓徐,而姓吴。据记载,宋宣和年间,方腊作乱,徐震(泰顺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牺牲,在扶柩返乡的途中,经玉溪(今徐岙前面的溪流)时显灵,天降甘露。因此地久旱而歉收,如今却连年丰收。于是村民将这块地方命名为“徐岙”,以此纪念。</p> <p class="ql-block">徐岙村内街巷纵横,路面铺以鹅卵石,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两旁,颇具韵味。村内可参观:文元院、举人府、吴氏宗祠、顶头厝等古建筑。 如今村中已很少有人居住了,显得寂静而荒凉,到处都弥漫着一派颓废的气息。当年的繁华已经凋零,让观者心中惆怅不已。 作为旅游、避暑、休闲,这里是理想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宋代宣和年间,方腊作乱,泰顺仙居人的徐震,挺身而出,率兵抵抗,不幸牺牲。其灵柩扶归乡里途经徐岙前之溪流(玉溪)时恰逢天降甘霖,当地因久旱而欠收的田地在这场及时雨的滋润下连年丰收。村民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地称为"徐岙",后来又在村中立祠祭祀,就是现在的忠训庙,又名徐三翁祠,徐三翁是当地百姓对徐震的尊称。</p> <p class="ql-block">“文元”牌匾。文元是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考中举人的一种称法。明清时期秀才参加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中除前六名外统称“文元”,又称“文魁”。明清时期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中除前六名外称“文元”,又称“文魁”。据清史稿所载,乡试考中的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其意是地方选送给朝廷的第一名人才;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其余的称为文魁,也就是文元。</p> <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一年的牌匾“华国俊英”</p> <p class="ql-block">嘉庆四年的牌匾“萱荫槐堂”。</p> <p class="ql-block">顶头厝为村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处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们俗称为“顶头厝”。</p> <p class="ql-block">徐岙前有玉溪环流,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对峙,似龙虎踞镇之势。村中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粗壮的枝干和虬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徐岙底古村的公路修的不错,宽敞整洁。</p> <p class="ql-block">离开徐岙底古村到文兴桥只有2公里多。矗立在公路边的“文兴桥”石刻标志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文兴桥,位于浙江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全桥长40.2米,宽5米,单孔净垮29.6米,距水面11.5米,为叠梁式木拱廊桥。</p> <p class="ql-block">该桥始建于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文兴桥是泰顺地区现存廊桥中环境较好的一座,保存完好,1998年被例入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文兴桥长42.6米,净跨29.6米,宽5米。传说文兴桥的建造者是一对师徒,开工前,师徒商议不用一钉一铁,从桥左右同时开工,在溪流中心点实现对接。建造过程中,师父按部就班地建造,而徒弟为了使自己负责的一侧更加牢固,偷偷加用了铁钉,因此增加了桥身的重量,使桥身向没有使用铁钉的一侧倾斜。等到建成完毕,桥体形状已经无法改变,因此文兴桥也成为泰顺廊桥中造型最为怪异的一座。它的左右不对称,又被称为“廊桥中的比萨斜塔”。</p> <p class="ql-block">离开文兴桥行驶了约半小时,到达23公里外的永庆桥。</p> <p class="ql-block">永庆桥位于温州市泰顺县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年间。永庆桥为伸臂式木廊桥,造型古朴典雅,是县境内最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之一。永庆桥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p> <p class="ql-block">离开永庆桥再去仅2公里外的薛宅村的薛宅桥。沿古村锦西河的千年古樟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薛宅村翠荫亭。亭子立柱上的楹联为“古桥雄姿碧水烟波偏媚我,樟枫苍翠秀山风月正宜人。”</p> <p class="ql-block">横跨锦溪的薛宅桥</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宅桥,又称锦溪桥,位于三魁镇薛外村,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此桥跨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多,是泰顺县内桥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桥,造型古朴大气,巍峨挺拔,已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薛宅桥始建于明,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1986年重修,为灰色叠梁拱式木廊桥,长51米,宽5.2米,离水10.5米,单跨29米,桥屋14间,薛宅桥与刘宅桥两桥都很大气,相比下刘华丽典雅,而薛挺拔辉宏,大红桥身高高耸起,凌架于锦溪之上,灰色挑檐直指蓝天,在周围白色小盒子似的现代建筑中鹤立鸡群,夺人眼目。溪旁有千年大樟树,粗可几围,树身布满青苔,枝繁叶茂,盘根虬节,与溪流、廊桥一起,在三魁这个越来越热闹的泰顺交通中心,隔开尘世的喧嚣,写尽淡尽繁华的归隐情怀。</p> <p class="ql-block">薛宅桥系贯木拱廊桥、叠梁拱式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单檐,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较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樟树树龄已有1015年(2018年)</p> <p class="ql-block">薛宅村到刘宅村很近只有3公里。这是村里的刘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刘氏宗祠上高悬“祖德宏光”的牌匾。两边立柱的楹联为“功高遍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德深惠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p> <p class="ql-block">刘宅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水尾,又名仙洞虹桥,为木平梁廊桥,二层重檐,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梁桥中造型较为精巧别致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刘宅桥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全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离水面高3.5米。刘宅桥古称“仙洞虹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主桥屋脊上有二龙戏珠雕塑,造型精美。旧时,刘宅桥为由温州泰顺前往福建福鼎方向的必经之路,那时这里很热闹。如今,刘宅桥隐在农田与民宅之中,鲜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位于温州市泰顺县三魁镇的西旸廊桥,也称“西洋廊桥。”该廊桥长40米、宽5米,桥底到水面高度为11米、跨度20米,总造价200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西洋廊桥,在泰顺西旸,709县道边,这是附近村民新修的一座廊桥,可能是泰顺廊桥中最年轻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桥头上悬挂有“中孚和合”的牌匾。中孚意为心中诚信,说明立身处世应该心怀诚信、取信于人。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价值观,代表着和谐、团结和共同进步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厚德诚信”牌匾。厚德”意为积累德行,意味着人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这包括仁爱、正义、礼仪、智慧和信义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德行为重,做到有德有才,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p><p class="ql-block">“诚信”意为保持诚信,意味着人们应该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不背叛信任。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不轻易许诺,但一旦承诺就要尽力去实现。</p><p class="ql-block">“厚德诚信”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同时也要做到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不背叛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p> <p class="ql-block">西洋廊桥碑记</p> <p class="ql-block">从西洋廊桥去三条桥有15公里。因三条桥深藏在丛林之中,附近没法停车。只能把车停在一处较为平坦的高坡上,然后步行前往。这是我们途经号称“泰顺三条古道”的荆棘小道。艰难地走了十多分钟,才来到了深藏不露的三条桥。</p> <p class="ql-block">三条桥深藏在密密丛林之中。我们现在见到的三条桥是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重建的。走在林间小路上,远远听见了潺潺溪水声,顺着声音望去,一座廊桥横卧在水面上,它就是山中‘隐居’的三条桥。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悠久的木拱廊桥。</p> <p class="ql-block">泰顺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 年(1137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式木拱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p><p class="ql-block">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年间修建时曾发现唐朝贞观旧瓦,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泰顺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p><p class="ql-block">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列入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作为泰顺廊桥的15座单体之一,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三条桥“威灵显赫”牌匾。威灵,尊贵庄严的神灵。显赫,光明盛大的样子。颂神用语,指上天威武灵验,善恶都有报应。</p> <p class="ql-block">离开三条桥经15分钟,行驶7公里来到毓文桥。</p> <p class="ql-block">毓文桥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洲岭乡洲边村水尾,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宛如一幅精致的古画。</p> <p class="ql-block">在泰顺的所有廊桥中,毓文桥最为精雕细琢。此桥为清朝道光年间所建,呈半月状横跨山谷之间,廊屋七间,阁楼三层,翘檐斗角,屋檐上嵌葫芦顶,是谓别具匠心。桥边古树参天,造型优美的毓文桥掩映其中,宛如一幅精美的宋画。虽算不上最古,却可能是泰顺地区最美的廊桥。与其他廊桥不同的是,桥身的两边不是用木板侧封,而是代以做工精细的格子木雕,更显精致细腻。</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毓文桥再去泰顺闻名于世的胡氏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胡氏小宗祠。</p> <p class="ql-block">胡氏小宗祠建筑也是非常考究,也分前后堂。前堂的隔板上还遗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醒目大字,告诉我们这里也是曾经的村小学。小宗祠内大小房间有十几间,时至今日仍有教室与办公室的痕迹。后堂神龛里供奉着祖宗牌位,但显然没有经过正规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胡氏大院位于浙江省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亦称石门楼。胡氏大院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综合价值。胡氏大院周边的山水环境非常优美,群山围护,田野开阔,溪流逶迤环绕。胡氏大院坐落的基本方向是坐西(偏南)朝东(偏北)。四面环建石砌高墙,整座大院共有四座门,其中大门一座,小门三座。在房屋四周有水沟相通,是排水的主要渠道。石门楼的主要建材是杉木,建筑的结构部分与围护部分截然分开,柱子、梁架支起一片遮风蔽雨的屋顶。梁、柱、屋顶体系是开放的,空气可自由流通,在湿热的环境中,可保护木构架。胡氏大院共有上下两堂。上堂为三合院式建筑,下堂由南北屋及前堂组成,中间为沟通上、下堂的甬道。胡氏大院主体建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侧厢房以及正屋都以这根轴线左右对称。大门原也处在中轴线上,后北移,现在大门正对前方笔架山的最高峰,可以说朝向环境更美了。下堂第一座门楼即为整座大院的门楼,主体石构,构筑简约,风格大方。门槛内外的地面用小卵石铺成精致的图案,进入石门楼后向左行即为大院的第二座门楼——族人亦称前堂。明间的柱头镜、月梁、牛腿、斗拱等构件均有精细的雕刻,内容有龙凤、狮子、花鸟、人物故事等,呈现出浓厚祥和的人文气氛。</p> <p class="ql-block">胡氏大院甬道。为十一级青石台阶,踏上台阶后即为上堂门楼。上堂与下堂有1.2米左右的高差。上堂门楼主体框架用条石建造,悬鱼雕刻有凤凰等图案,匾额为“日拥祥云”四字。匾额左边泥塑喜鹊、梅花,并按泥塑内容配有诗:“寻常一样窗前月,囗有梅花便不同”。匾额右边泥塑杨柳等,配诗:“数枝杨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胡氏大院又去6公里外的仕水碇步。仕水矴步位于仕阳镇溪东村,共有碇步共223齿,为我国现存最长的碇步,都非常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始建于明代,明中叶被洪水冲毁,移建于上游,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于现址,这些古老的石头稳稳地固定于河床上,至今仍是当地人步行过河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全长136米,共223齿,因为“仕水碇步”较高的桥道材料为花岗岩,较低的桥道材料为青石,月光下呈现出一黑一白的奇观,酷似钢琴上的黑白琴键,因此“仕水碇步”又被大家形象地称为“琴桥”。</p> <p class="ql-block">“仕水御碑”,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仕水矴步石碑,由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颁发。</p> <p class="ql-block">泰顺地处山区沟谷纵横,溪流交错,造桥甚多,惟泗水溪河宽阔,不宜造跨河大桥,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简易矴步以便交通,实非得已。此矴步颇为典型,被《中国桥梁史话》定为原始桥梁雏型。</p> <p class="ql-block">矴步桥呈一字形凌波而立,架于平坦宽阔、水流平缓的仕水溪河面上。全长130米,共223步,每步由高低两块条石构成,整条矴步可同时容三个并肩而行,相对的行人可自如交汇,高者还可供行人在涨水季节行走。两组矴步间距0.6米,在矴步的上下游两侧,用卵石砌成护坦,护坦间相隔数十米深埋木桩,并用横木相联,以加固坦基,即所谓“木石牙错”。岸边有碑12通,记载仕水矴步的建造工艺。建造者在选择矴步的石质上也颇费苦心:高的用白色花岗岩,低的用青石深砌。</p> <p class="ql-block">留有嘉庆年间刻字的“仕水桥”。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离开仕水矴步去仙居桥,最后有十多公里的陡峭鸭翅膀急弯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仙居桥已经快六点钟了。仙居桥位于仙稔乡仙居村水尾,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弘治四年(1491)、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p> <p class="ql-block">廊桥,是“千桥之乡”泰顺最杰出的代表。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将此桥的学名称为“贯木拱廊桥”。其运用木拱榫卯结构——完全借助木材的摩擦力和主墨师对木材直径的把控——坚挺非常,百年不腐。2009年,这一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廊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浪漫的爱情故事感动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廊桥"。</p> <p class="ql-block">泰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泰顺的廊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把建筑学、力学和美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泰顺廊桥是浙江省泰顺县的一大特色,被誉为“中国古桥之乡”和“中国廊桥之乡”。泰顺县拥有各式桥梁900多座,其中以木拱廊桥最为著名,现存最多的廊桥,因此又被称为“廊桥王国”。泰顺的廊桥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包括木拱桥、石拱桥等,其中以木拱廊桥最为独特和著名。泰顺廊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这些桥梁不仅是实用的交通设施,也是泰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泰顺的廊桥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结构造型而闻名。我们这次只是参观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座廊桥。由于泰顺廊桥分布较广,自驾车都难以面面俱到!令人遗憾的还是有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廊桥没有看到!由于我们把过多时间放在了泰顺最美姐妹桥——北涧桥和溪东桥上,想再去距离更远的廊桥时间不够了。泰顺廊桥如长虹卧波,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美不胜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对于热衷于拍摄古建筑的我来说是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木土兴国编辑于2024.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