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晋中农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五日,我去农校上学的第一天。校门口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鼓乐喧天,欢迎新生入学。在这时代感超强的欢乐气氛中,我懵懵懂懂地走进了学校西北角的农六班男生宿舍。</p><p class="ql-block"> 宿舍区有两排房子,四个宿舍,两个坐落北面,两个坐落南面。宿舍西面,是一个排球场,再往前走便是厕所。我住进西北角这间宿舍,收拾好行李后,走到门口,看见东南角房间里走岀一位同学,大约一米七五的个子,修长的身材,圆圆的脸,浓眉大眼,厚厚的嘴唇,朝我笑了笑。之后得知他就是我的同学一一李希刚!</p> <p class="ql-block">吾兄家乡平遥乡村</p> <p class="ql-block"> 希刚比我大几个月,他为兄我为弟。我们两个性格截然不同,我耿直、外向,他温顺、内向。在校期间,我热衷于社会活动,跑里跑外;他热衷于读书,天天扎在教室。虽然一个教室上课,一口锅里搅饭,一块地里劳动,关系很好,但入学老长时间还是没有互相彻底了解。</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的一天,宿舍里闹虱子,咬人咬的厉害,我便跑到他的宿舍借住一晚。闲来无事,我同他开始聊天,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好家伙,没想到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竟然思维惊人一致,人生态度惊人一致,道德品行惊人一致!他直率地说,过去咱们关系不错,但总觉得你我不是一路人!</p><p class="ql-block"> 是啊,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不管你和别人多熟悉,相处多久,如果没有在思想上深度交流,没有真正经历一些事,是不可能彻底了解一个人的!</p> <p class="ql-block">我老家左权北街村</p> <p class="ql-block"> 一夜长谈,升华了我们的友情。中专的最后一年,我们形影不离,亲密无间。上学期间,我曾去他家玩,他的母亲为我们做了平遥碗托和红面擦尖,桌子上摆着平川特色的调味餐具,一小格一小格地放着盐、辣椒、醋、葱和香菜,看着既新奇又美味。我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如同在自己家一样。毕业后,吾兄还特地从平遥跑到左权去看我。</p><p class="ql-block"> 吾兄不仅性格温顺,且品行正直,爱憎分明,做事专一,学习认真,思维敏捷,待人真诚。在校时学习成绩优秀,参加工作后在平遥县国税局办公室主任岗位上任职多年,为人处事好,工作兢兢业业。在子女教育上倾心注力,成功将儿子培养成一名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p> <p class="ql-block">我的美篇《重回母校》</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写了美篇《重回母校》,他看见后和我打电话,说看后很激动,也曾回去过,但没找到母校,真是一别就是一辈子啊!言谈中的他,是那么热情,那么高兴。谈到近况,他说这几年在北京看小孩,自己衰老得太快了,让人几乎认不出来,同学们都还好吧!</p><p class="ql-block"> 挂掉电话,我满眼是泪。人呀,一辈子就这么快,弹指一挥间从青涩青年一晃就到了暮年。衷心祝愿吾兄身体健康,快乐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