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日(六)从夫子庙到江南贡院

行色匆匆

<p class="ql-block">离开老门东,沿来燕街转琵芭街北行,这一路都是南京秦淮河风光带的一部分,游客众多,非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上到文德桥上,两侧小船游弋,人群摩肩擦踵,那是南京旅游最热闹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太阳就要落山了,夫子庙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2024南京夫子庙孔子文化月虽然已经结束,但搭建的彩门依然竖立在那儿,在金色的银杏树辉映下异常夺目。</p> <p class="ql-block">灯光亮了起来,大成门在夜色中暖融融的,院子的甬道两侧,站立着孔门十二哲中的八位贤人,它们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穿过戟门,孔子的青铜像竖立在大成殿前。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在灯光中璀璨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的后边是学宫区,那是科举时代学子们读书的最高学府。学宫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东南第一学”的门匾是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学宫的区域很大,我们在学舍中穿行,体味儒家文化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结束使命。从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和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的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分南院和北院两部分,南院主要是展示科举民俗。进门的铜影壁上,一只白鹭从莲叶上飞过,取其谐音“一路连科”,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院内,一条巨龙腾空而起,两侧的房子上挂有匾牌,上书解元(省府乡试)、会元(京师会试)和状元(皇帝殿试)等,均系各级科考的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临河的影背墙上,是一幅“南闱放榜”图,呈现了当年江南贡院乡试发榜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从院里右转,一座圆门竖立在河边,上方有一块当代书法家言恭达题写的篆字匾额:“扶文启运”。</p> <p class="ql-block">南院最美处就是临河的长廊了,长廊下,一连串的名字把科举文化与秦淮美景完美地柔和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太阳落山了,西边天际一片橘红,站在长廊下,这里才是欣赏拍摄秦淮河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红灯高挂,船影晃动,人声鼎沸间,仿佛又看到了秦淮河的灯红酒绿。坐到廊下的靠背上,背后就是“秦淮人家”,来一张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北院现在是“中国科举博物馆”,入口处的牌楼前,一群高中生正在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博物馆的平台上,可以看见一方砚形水池,水池对面矗立着那座三层的木质建筑明远楼,它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投影在楼体上不断变换,或人物,或书本,都在展示科举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沿着“连中三元”的步道往里走,墙幕上显现出科举考试的场景,一个个格子间内,学子们在紧张地答着卷子。</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一座下沉式的建筑,沿着步道往下走,迎面而立的是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故居的“科第世家”牌坊,人们可以穿越时空,开启科举文化的“时光之旅”。</p> <p class="ql-block">科举博物馆依托地面遗址,规划了五个展厅,分别是“为国求贤厅”“鱼龙变化厅”“金榜题名厅”“金陵佳话厅”和“源远流长厅”,仔细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古代学子的考试场景、金榜题名的社会影响、江南贡院与南京城市的文化关系、科举文化对近现代考试以及东亚和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影响等。</p> <p class="ql-block">乘电梯上到地面,那里有江南贡院仅存的明远楼和至公堂。明远楼是江南贡院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是乡试时监临官等居高临下检阅考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至公堂也是江南贡院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监临等外帘官员聚会、办公之地,也是填写榜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从贡院出来,天已经黑透,这一天,收获良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