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钟声阵阵</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6900445</p><p class="ql-block"> 图片 自拍</p> <p class="ql-block"> 蜿蜒九曲穿城而过的百里柳江上,分布着年代不同造型各异的桥梁,从抗战时期建造的铁路桥和文革时期建造的柳江大桥,到后来陆续建造的河东桥、壶东桥、壶西桥、红光桥、文惠桥、文昌桥、静兰桥……等等,以及前年11月开工在建的白云桥等等,超过了20座。这众多的桥梁中,建于抗战时期的柳江铁路桥,无疑代表着柳州的桥梁建造史,见证了柳州的变迁和交通发展。</p><p class="ql-block"> 柳江铁路桥长616.2米,是原柳州铁路局现役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位于柳州市U形状市区东的雅儒路中段,跨江连接柳州市区西南的上游路和水电段、木材厂等铁路单位。只见兀立江中的10多座桥墩上,连接起铺满碎片石,或钉铆或焊接的铁轨构建的桥梁,架起呈梯形状的镂空钢架,桥两边辟有狭窄的人行道,这便是柳江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 铁桥两头分别有武警守桥部队的营房哨位和铁路工人的工房,武警24小时值岗,工人定时巡桥巡路检查。每当有火车通过,笛声响起,桥两头放下栏杆,禁止行人车辆通过铁道口,轰隆轰隆而来的火车呼啸着驶上铁桥,带来的震动和疾风,会迫使桥两边的行人驻足背过身。</p> <p class="ql-block"> 铁路桥东边狭窄的雅儒路,沿路有自来水公司及水厂、染织厂、红波电器厂等多家单位及居民住房,铁桥东桥头(铁道口)与火车北站间空旷的铁道两边,全是菜地。如今,这一片区域早已修建了广雅路立交桥和高岭路,连通了雅儒路,还建了学校、体校和运动场、商住楼等等,成为市区中心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铁路桥西边则是铁路单位和职工家属居住的密集区域。从铁桥西头折向南1000米左右的火车南站(客站),西边傍着鹅山,东北边300多米即是原柳州铁路局机关大院,其周边有学校、医院、报社和印刷厂等单位和家属区。以铁路局机关为中心,火车南站分别成为始于衡阳的湘桂铁路和始于贵阳的黔桂铁路呈Y字形在柳州的交集点,柳州火车南站也因此成为这两条干线的广西起点,形成中枢再向南延伸至南宁,成为广西南北铁路交通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 “风雨飘摇世态凉,九曲柳江建桥梁,东来西往长龙过,一道霓虹壮乡落”。</p> <p class="ql-block"> 铁路桥的建成和铁路的发展,拉动了柳州的城市建设。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雨,每天高达150多对的客货运列车通过铁路桥,柳江铁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交通作用,亦成为柳州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柳州的城市交通不发达,行人车辆往来过江,都要通过位于现柳江桥两边的简易浮桥和轮渡码头。从铁路地区这一片去往市区,一般经飞鹅路行至现驾鹤路再走浮桥过江,出行很不方便。我们上街则随家里大人走铁桥过江,从鹅山路的家属区后面,穿过红桥路与铁路边的菜地,经现铁道市场和上游路家属区过铁路桥,就可来到市民广场或龙城路、五角星一带的市区中心,还近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铁桥还是充满童年回忆的一座桥梁。 走铁路桥多了,小伙伴们如果星期天上街去玩,去逛动物园,来回都走铁路桥。曾经有一次,因贪玩忘了钟点,回家来到铁桥东头,早已过了封桥时间,不论我们如何求情,值勤哨兵不予过桥。恰巧遇班长查哨,我们转而围着班长又是一番求情,班长见天色己晚,破例放行,还送我们到桥西头,不然的话,要经中山路或龙城路转,再经浮桥过江,走飞鹅路,拐好大的弯才能回家。</p><p class="ql-block"> 后来工作了,骑自行车去二棉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经过铁路桥时,便推车进入狭窄的人行道,汇入上班的人流,步行过桥,如此六年。那时,铁路桥人行道上的上班族亦是一道风景,桥两边赶着上班的人,行色匆匆,风雨无阻,有序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 柳州的老市长柳宗元(唐时柳州刺史)有两句名诗“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说的是柳州自古就风光美妙,只是那时的交通差矣。</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时,柳州大变样了,自打建了铁路桥,上世纪60年代末陆续又建了多座桥梁。上世纪90年代时,甚至平均3年便建成一座桥,大大改变了柳州的城市交通。</p> <p class="ql-block"> 其实,现在仍在使用的铁路桥是1950年重建的。1939~1940年间,当时的湘桂铁路工程局利用旧的钢轨与钢材建造的柳江铁路桥,在抗战期间的铁路运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奠定了柳州作为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也改变了柳州没有城市桥梁的历史,成为柳州第一座跨江大桥。1944年,为阻止日军南下进入柳州,打通东南亚运输线,湘桂铁路局奉命炸毀铁桥,并于1946年重建至1950年峻工。</p> <p class="ql-block"> 柳江下游红花电站建成蓄水前,每到冬天枯水季节,江水很浅,可以看到距铁路桥南侧10多米,炸桥后残存遗留的桥墩露出水面;铁路桥北侧100多米处,水流宽不足十米,江水更浅,与小腿一般高,卷起裤腿便可趟水过江。只要去江边玩,随时能看到有人步入裸露鹅卵石的河床,脱鞋挽裤涉水,轻松“跨”过柳江,上到对岸。</p><p class="ql-block"> 1996年,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柳州,全城一片泽国,柳江桥、河东桥、壶东桥等所有江桥桥面均己漫上洪水,铁路桥的铁轨也与洪水持平,交通瘫痪,封桥禁行。此时见到屹立于洪水中的铁路桥上,火车机车牵引着一列由60节装满大块片石的货运列车,徐徐驶上铁路桥停住,“重车压梁”,抵御洪水的冲击,镇住水魔,直至洪水退去,保住了巍巍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原柳州铁路局撤消,搬迁至南宁组建更名为南宁铁路局;2013年,广西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动车改线通行柳江双线特大桥后,铁路桥仅作老式绿皮客车和货运列车通行之用,两边的人行道也封闭禁行,铁路桥的功能和作用变小了,有些不那么起眼了。与柳江上众多的桥梁相比,铁路桥的样式形状也显得陈旧落后,最终,铁路桥可能改建为只通汽车的城市公路桥梁。</p> <p class="ql-block"> 我工作的单位离铁路桥很近,退休这些年,只要回单位参加退休支部活动,便会伫立活动室(会议室)的窗前,凝望铁路桥,想象着铁路桥消失后的场景。终于,今年8月的一天,铁路桥道口贴出通知,铁路桥从即日起关闭,过两天,又见有工人在砌砖墙,封闭人行道,铁轨上立起铁门并上锁,市区中心不再有火车通过成为现实。开阔的柳江之上,巍巍铁路桥也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从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