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走心入梦的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吹管:宁才神 </div> 同学,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初中校园里的懵懂初见,到古稀之年的白发相伴,时光悠悠流转了六十载,只有那份同学情谊,宛如陈酿的美酒,在岁月深处愈发香醇浓郁,成为贯穿一生、割舍不下的不了情。 特别是退休之后的同学聚会,是情之常理,共同回忆那一段淳朴而又青涩的青少年时期,成为最为激情的佳话。我的老伴(下文用“她”代指)就有这样一群同学,把我也深深带入其中。 她14岁去临湘县四中读书,临湘县四中地处湖南最北的湘鄂边境的羊楼司。她远离家乡,没有了高小的同学的陪伴,哭过闹过,但还是没能回到家乡在熟悉的环境里就近读书。 人未成人,初中尚未毕业,就被“文革”的风暴席卷。学校停止教学,老师被批斗,学生就成了一群自由自在的羊,任人驱使,去“串联”,去“闹革命”。她1966年10月在北京参加了伟人对第四批红卫兵的检阅。受阅后,在北京照相馆,和同学们一起留下了这张具有强烈时代印记的照片。 待到初中毕业时,在三年的同窗共学中与同学们成了好朋友,经常行走在同学们的家乡,熟悉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再也没有感觉异地的差别。正当花好月圆时,文化革命中匆匆了断了学业,又只能离开同学们,孤身一人回到家乡。 同学们各自回到家乡,响应伟人号召到农村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些没有学会多少知识的十几岁的青年,被冠以了“知识青年”的称号,除了日常生产劳动,还有的就是宣传伟大思想的文艺演出。 <p class="ql-block"> 人年青,总好交结,青年时交的朋友没有利益冲突,只有赤诚的心。人的一生,年青时代是求知欲最强的时期、是短暂而又美好的青春时光。因为文革,他们付出了青春的代价,这是这一代人深深的悲哀。</p> 直到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才提出了 “文科大学还是要办的” 这一重要指示 ,也才有了“工农兵上大学”潮流。当年好多的“老三届”的知识青年,很多都选择了“人民教师”的这条出路。而她比较幸运地参加了解放军的2348三线的工作并同我组成了家庭,自此与同学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 在往后的几十年岁月里,同学们都在成家立业,养儿育女,为工作为柴米油盐奔波。人的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就是在重复的日日夜夜里慢慢消融,无情的岁月把一个个小年轻雕刻成了大叔和大妈。 <p class="ql-block"> 1986年我们还住在单位的干打垒的土坯房中时,那时条件还非常有限,同学们在百忙中不忘抽出时间来小聚一番,保持联络没有中断。每每翻阅这张照片时,那年月、那青春、那友谊俱多往事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p> 送走父母后,直到有一天孙辈比自己都高了,才慌忙发现铅华已逝,老将至矣。许多事情尚未做好,岁月却毫不留情地把我们送到了老年。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创建了一个和美幸福的大家庭,从今以后,又回归到了自由的两人世界。我俩又一起在外飘泊了20多年,在空暇的时光里,年青时的一些记忆不时泛起。 在游走他乡的山水时,新鲜刺激淡化了许多乡愁。但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瞬间,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出现在梦中。我们无数次谈及过点滴往事,回忆过同学情谊和自己的成长过程,但在连年繁忙的工作面前也就是一闪而过。 <p class="ql-block"> 直到有同学来访,才发现同学们都是已近古稀之身了,虽然青春已经燃烧殆尽,但年幼时结下的情谊依然在激荡澎湃。难得的一次见面,有说不尽的沧海桑田、有道不明的百感交聚,好像又回到了年青时遥远的岁月。</p> 如果再有15岁,我们不顾青涩依然是好朋友、我们不顾纷扰依然是好同窗。同学情在这一刻不由自主地火辣辣地绽放。 在民俗村里,像小时候一样手拉手地欢聚,一起表白曾经的友谊。辣椒可以见证、南瓜可以见证、沉沉的黄泥地也可以见证,同学情历久弥新,演绎出年青时不曾有过的奇葩。 同学们离去,又是一片孤凄,望云天家乡千里之远,心中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或许这就是传说中情素。 翻寻昔日的照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又涌现在眼前。曾经情同姊妹,在最初的相遇中,给了许多的慰籍,现在年龄不容过多的犹豫,是该回去看看了。山里的故校还在吗?同学们都还好吗?一切念念、念念。 2021年9月,我们回到家乡,她与更多的同学相见了。这可能是我们家很多年来的第一次。5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不禁无限感概:“<b>五十岁月漫悠长,鬓角青丝染白霜,青涩芳华忆犹在,醉美晚霞是安康。</b>”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起时,她无数次讲起过她的母校,这次我也跟随她的同学们一起去了白云深处的临湘县四中,了却了我心中的一桩夙愿。人在变老,学校还在更新,大家都是在这里最初相聚相识、大家也是从这里离别起飞,无论是人无论是物还是念想中的母校,都有了今非昔比的容颜。</p> 是夜,还有许多居住在羊楼司的同学参加进来,因为超50多年未谋面,有的同学们,只知其名不识其人了。同学不必分彼此,美酒美食尽兴而归。 <p class="ql-block"> 座谈得知,有的同学经商多年惠及一方、有的同学从事文物研究博学倾城、有的当老师桃李遍布、有的组织诗社吟颂天下、有的独创书法誉满京城、有的深耕乐器让心率跳动、有的细研声乐引吭高歌、有的坚守青山绿水插花东篱、有的是退休闲赋安享宜年,好一派五彩缤纷的老年生活。是当年的动乱为大家的发展关上了一扇门、是现代社会的国泰民安为幸福晚年又打开了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 他乡的山水巍峨壮丽,引我流连忘返。当年龄步入75岁黄昏时节,秋风起时难免也有寒颤,在外入梦25年,总有梦醒时分。</p> 2023年,我们背起行囊重返故乡,去重温昔时故土、去寻访往日的朋友。黄昏时节不会太长,但一定要让它闪光,我们需要用时间和心情去细腻地领会人生的每一阶段的历程。 她告别了留在城市的同学,我们将要回到曾经的远方,那里是故土,也是落叶归根的地方。 2023年12月26日,我们回家20天,刚安顿好日常生活,她的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来看望了。这让我们还是漂浮的心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温暖,这份同学情谊让我们长存心底。 一年不到,同学们又再次光临,更让蓬荜生辉,温馨莫过于此。老同学老姊妹,身体都还健康,是该好好来往。 来而不往非礼也,再隔半月聚会临湘。绵密的往来,让久违的亲近步步升温。现代社会吃穿不愁,倒是心情不可空虚,每一次同学聚会,都是在温热的胸怀里再续了一把干柴。 初冬季节,同学们相约菊花园,有道是:<b>金菊凌霜韵自佳,秋风拂处舞轻纱。青葱岁月初结识,古稀情缘灿若霞。</b>同学们只要有心来相会,无论身处何处都不缺鲜花。 同学们的家庭互相敬重都传为佳话,几十年相敬如宾,无论在什么病痛和困难面前,从来都是不离不弃。夫妻之间的无言凝视,表达了温情脉脉的爱意,这一代人既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就从没想过轻言放弃。 花田里的回眸,不用导演不用效颦,那是对同学最多情的顾盼。心地坦然没有丝毫的瑕疵,这就是最淳朴的同学情谊。 这种肆意的姿态,了无拘束的青年时代有过,现在卸去了一切重负了无牵挂,重新回到了返璞归真的儿童时代,体验一把自由自在的快乐。 花丛比不上心花怒放的灿烂,是自信也是愉悦的感概。最重的担子挑过,最难得日子有过,只要心情不老,岁月永远美好。 这次把满头白发84岁高寿的班主任老师也请到了场,老师当年也是英俊潇洒,头发微卷服饰时尚,刚毕业满怀热情来校任教。也是时运不济赶上文化革命,书没还教多久,人却成了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 俱往矣,师生们激情燃烧的岁月都已经远去,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经历那个荒唐的时代。眼下不仅是吃喝上的无忧,更是思想上的轻松解放,今天的幸福有如这冬日里的暖阳。 桌席上,师生共同举杯,为老师的健康长寿、为同学们60年来的情缘紧系、为今天的幸福安康送上最真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