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巧用《打金枝》传播的好家风教育女儿

高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郭忠烈会长发表主旨讲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郭世科荣誉会长作研讨发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毛主席巧用《打金枝》传播的好家风教育女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在2024年12月9日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三家”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荣誉会长郭世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纵览历史,皇帝的女儿在婚后生活幸福的没有多少。其主要原因是公主贵为“金枝玉叶”,往往位尊气骄,很难与丈夫和婆家人相处好。特别是公主与丈夫和公婆之间有“君臣”之分,相互之间是“君臣”之礼为先,普通家礼为后,容易产生磨擦。毛主席熟读史书,很了解这一点。为了使女儿婚后家庭幸福,他提前给女儿上教育课,打“预防针”,教她如何调整“公主”心态,避免因此产生家庭矛盾。不过,毛主席对女儿既不板起脸来生硬说教,也不死板地罗列历史典故。他采取“寓教于乐”的巧妙方式,让女儿在欣赏传统戏剧艺术的同时受到启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回忆,父亲一再让她看戏剧《打金枝》。这个戏讲的是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嫁给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为妻后发生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汾阳王是中唐名臣,平定“安史之乱”时,屡立大功,史家评价他对唐朝有“再造之功”。唐代宗对他十分倚重。他有八子八婿,都出身显贵。不过,按照唐朝的礼仪制度,婆媳相见,公婆要拜公主,公主则拱手不答;夫妻见面,也得先行君臣之礼。“驸马”郭暧年少气盛,对此看不惯,但因为是新婚,也没有发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汾阳王七十岁大寿这天,七子(二子阵亡离世)八婿,文武百官及东宫太子都前去拜寿。公主却以君臣有别,说什么也不肯去给公爹拜寿,使郭暧在众兄嫂姐妹面前丢尽了脸。他羞愤地离席回家,踢坏红灯,怒打公主,并在气头上说:“你倚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屑做天子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主挨打,那还了得!她一气之下跑回宫去,哭哭啼啼,要父皇、母后为她做主。汾阳王闻讯,深感事大,连忙绑子上殿,请唐代宗发落,自己也下跪请罪。唐代宗见此情景,深被老功臣的行为所感动,他急忙扶起汾阳王,笑道:“不痴不聋,做不得阿家阿翁。儿女闺阁中语,不必挂怀。”他不仅给女婿松绑、加官,还劝女儿跟丈夫回府。并说:“他父亲实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天下岂是我家所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汾阳王回府后,严厉地训斥了郭暧,又令仆人打了几十板,教训他再勿出言“犯上”。双方家长都采取高姿态,分别批评教训了自己的孩子,终于使小夫妻重归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很喜欢看《打金枝》。从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晋剧、黄梅戏、豫剧、京剧的《打金枝》,他都看过,有的不止看过一次。1957年,他在中南海怀仁堂看《打金枝》时,对身边的周恩来和彭真说:“郭子仪的儿子与皇帝的女儿结婚后闹矛盾,两人都各自批评自己的孩子,矛盾很快解决了,这很好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与女婿孔令华夫妇之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矛盾,但他们婚后生活和谐,家庭幸福,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主席用心良苦的教育。对此,李敏回忆说:“我父亲当初一再让我看《打金枝》这出戏,意在让我明白自己婚后该怎样对待丈夫、公婆及他们家里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事例揭示:如果上至国君大臣,下至庶民百姓,朝朝代代,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国事、家事、夫妻事、邻里事,再天大的事,都能用《打金技》传播的好家风去对待、去处理,国家怎能不盛,家族怎能不兴,邻里怎能不和,夫妻怎能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们凝聚团结,和谐友爱,传承好家风,为国(郭)做奉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