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摸黑起早,约7点30分离开巫山,我们乘车前往奉节县瞿塘峡“三峡之巅”,到达“三峡之巅”团队购票处,发现路旁石壁上金色“夔”字有几十种,一下子让我觉得脑子有些懵,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忽然感觉自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一时让我难以确认当今“夔”字是如何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 进入游客中心,感觉天气寒冷,眼前雾茫茫一片,换乘景交车到达景区,已是9点30多分钟了,还是云雾朦朦,倒是景区外的竖立石碑“三峡之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入园走过一条索桥,便已进入三峡之巅景区,山岭上已被削成平台,平台上立碑介绍“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夔为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怪兽,似龙似牛,仅有一腿,声如洪钟,黄帝将夔皮制成战鼓,据说,可声闻五百里;后夔,人名,为雅乐鼻祖,是舜帝时掌管音乐之官——“乐正”,商及西周,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经常会释有夔纹;奉节,古名夔州,相传,后夔献身制成战鼓以号令千军和助禹治水有功,被尊奉为夔神,化身为石,寄骨于峡巅,梦圆生姓为夔,三峡之巅有十三块排列酷似夔字笔画演变,为神夔图腾,故,夔州是否因此得名,我不得而知;夔门,又名瞿塘峡、瞿塘关,瞿塘峡之西门,三峡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名。因瞿塘峡是川东门户,故别称夔门。</p> <p class="ql-block"> 粗略了解有关夔字学问后,一路向西,一个朱红“夔”字的最后两笔组成的八字门傲立山巅,我们从门中穿过,感觉穿过了“夔门”。十几分钟山脊之路,周身云雾已渐渐散去,西天微露蓝天,路旁红叶稀疏,感觉没有“神女天路”的红叶娇艳,也就随意观赏,几分钟后,便到了“三峡之巅”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 观景平台有三层,上两层是水泥板面,最低一层是玻璃板面,建在断崖绝壁之上,玻璃透明,脚下悬空,宛若凌空而立,让你卓尔不群、呈现潇洒飘逸之美;凭栏而立,顿感风力强劲,冷风灌体,立即感到体温流逝,我也和众多游客一样不敢贪恋绝巅之美色,在护栏边拍照完便立即离开,心想,这会不会就是“高处不胜寒”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三峡之巅,如凌空鸟瞰。瞿塘峡的白盐山除了其山巅依然被云雾笼罩外,靠江一侧的山川地貌尽收眼底;而赤甲山这边的山川沟壑也同样映入眼帘、一览无余,只见瞿塘峡两岸的条条山脊如长鲸吸水一般探入平湖,高峡平湖平静安详、美若仙境,一艘艘船只忙碌穿梭,一幅壮丽山河图卷映入脑海,让我久久回味,大感祖国山河壮美,仅此一处美景就不虚此行了!</p> <p class="ql-block"> 随着栈道走向北面观景平台,从平台上可以远眺奉节县城,奉节县城依山傍水、高楼林立,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整体搬迁新建的县城。平台摆放朱红“夔门”两字,为美术字体,和“1388米、三峡起点”摆放在一起,标识醒目,供游人打卡,我们也不能免俗,也排队上前摆拍起来。</p> <p class="ql-block"> 随后,返回之前“三峡之巅”观景平台,从其右侧一条石阶小径下山,石径曲折迂回,在灌木丛林中来回穿梭,这条石径一直在赤甲山的断崖边上。我好几次跨过护栏透过树隙去窥探夔门美景,连绵断崖有几百米高,断面平整,如斧劈刀削、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江面平静绿水无波,船只穿梭往来,依稀可辨得船只划破水面荡起的阵阵涟漪。心中叹惜,眼前少了瞿塘峡奔腾咆哮的滔滔江水,山势水势合一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下山到了第一个补给站,回望来时路,已完全被灌木丛林掩盖,只见右侧的千仞绝壁高高耸立,可见绝壁呈暗红色,如人袒背,这应该是“赤甲山”得名的缘由了。</p> <p class="ql-block"> 翻过两个小山包后,继续下山,此刻阳光明媚,“三峡之巅”的天空敞开一片蔚蓝,仰望走过的两个小山包,似乎与之前的千仞绝壁一样,峰回路转却美景依旧。</p> <p class="ql-block"> 时已过午,群主“中华”在一个平台等候大家,我们草草用了午餐继续下山。很快,白盐山的断崖绝壁已历历在目,那断崖绝壁像一堵高大厚厚的“门墙”,垂拱耸立在平静的水面上,那便是夔门中的一扇门了。游轮在瞿塘峡中游弋,但在那扇“门墙”面前显得渺小如蚁,当得起“夔门天下雄”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石径取名“危石鸟道”,于2017年12月完成石砌铺路改造,全长9.9公里,现已成为网红打卡线路。“危石鸟道”取自唐代诗人刘长卿《寻张逸人山居》的一句“危石才能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清康熙皇帝御笔改书其中两字,赐监察御史傅作楫(夔州人),“危石才能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原诗为“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只有诗人才能想像的到“涧水会有飘浮而来的落花”那种意境,此时,也许江边可以寻到那片红叶花吧。</p>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多少诗人到此一游我无从考究,李白、刘禹锡、苏轼、陆游、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留下了不朽诗篇,但我觉得与三峡之巅紧贴的,唯有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中的“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注:闾阎,古代里巷内外的门,诗中闾阎意指夔门)。</p> <p class="ql-block"> 危石鸟道上,游人络绎不绝,我不知转了多少个拐,也试着走了几段之前的小径,感觉异常难走。走过985,又过520,这两个海拔平台上人头簇拥,人们对这两组数字情有独钟,既做秀、也围观还可休憩。在评头论足、谈笑风声中,我们漫步三峡危石鸟道;在天生一对的双戒光环中,我和妻子也同其他有情人或者夫妻一样,留下了“三峡520”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穿过重重灌木丛林,终于见到山脊裸露,这里应该就是著名的66拐了,妻子还一个拐一个拐数着,当数到40多个的时候,因为拍照忘了继续数。但站在66拐上,要拍出有多个拐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只能寄希望于对面的山岭上了,还好奉节人特意设置一个打卡点,让人站在66拐画筐中留下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 约20分钟后已走到66拐对面的山峦上,可观赏66拐的侧面样貌,只见山脊上白色的羊肠小道上,游人如蚁奋勇向前,三峡之巅也渺渺如梦幻。看看时间已是下午2点多了,心中感慨下山都这么艰难,花了4个多小时,但看看登山的游人仍然络绎不绝,我真的担心他们不能在夜幕降临前到达山巅?事实,我终究无法知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下山走“诗意栈道”,而是一路上坡,穿过一处挂满果实的柑橘园,就到了坳口自然村,沿着公路继续上坡走进坳口观景平台,坳口观景平台很宽大呈圆弧形,圆弧一侧可俯视夔门白盐山那扇巨大的长方形门墙;圆弧另一侧可仰望危石边缘和部分悬崖绝壁,也可以意测那悬崖断壁的险峻,还依稀可见三峡之巅的北侧观景平台;中间一段可远眺长江平静的湖面,以及湖面上被船只拖迤出的水线,而后是波澜不惊的平静。</p> <p class="ql-block"> 等齐人即乘车前往白帝城,走过风雨廊桥,便见一尊手持羽扇的诸葛亮塑像伫立在广场正中,心中感叹,现在的白帝城只是一座湖中小绿岛,毫无当年军事重镇的气象。因需乘船有时间限制,谭导便指引我们先去白帝城炮台。</p> <p class="ql-block"> 渡船约十分钟,我们便上岸了,此刻已是下午4点,天空蔚蓝阳光正好,照亮了瞿塘峡的山山水水,“夔门”这个险要地理位置也一目了然,据说,夔门最窄处仅有50米,现在最窄处已淹没水底,它东控荆楚,西扼巴蜀,南达滇黔,北通秦晋。</p> <p class="ql-block"> 路旁,有两根铁柱锈迹斑斑,像是在诉说从前的故事,旁边立着一块牌匾,告诉我们这是“锁江铁柱”。据历史记载,锁江铁柱是长江三峡最早的一座锁江铁链桥,叫做铁柱溪大桥,是宋代大将军徐宗武为了抵御元兵的入侵而修建的,到了明清时期,成了官府收税的关卡。桥上的七根拦江铁链早已被毁掉,但铁柱却一直保存了下来,因三峡蓄水,水位上涨,才将这两根铁柱迁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 走到赤甲楼,见到一面《赤甲楼碑》(1998.4.18立),才知赤甲楼建于1996年春,是在古炮台遗址上修建的,意为江楼一体,景物相得益彰,既增添瞿塘峡一景,也是夔门之口的第一楼,还是陈复澄刀笔书法的艺术陈列馆,将历代文人咏三峡瞿塘夔门的诗词文赋由陈复澄教授创作,镶于赤甲楼壁内外,共计有二百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这群人更关注眼前的景物和古炮台遗址。在赤甲楼最底层,我看到了复建好的火炮,炮口对准江心,大有一炮锁全江的威势;也看清了“两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的夔门,和“夔门天下雄”“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的雄姿。可惜,炮台上有一群猴子扰乱了炮台的宁静,让人无法安静冥想在古老的漫长岁月中,瞿塘峡夔门咆哮的滔滔江水,那些为生计而奔波的纤夫拉船的情形,以及低沉高亢的船工号子。</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夔门瞿塘峡口有一块巨石,名为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旧时为长江三峡著名险滩,因航运障碍已被炸除。旧时很多船只在此船沉舟覆,都把原因归罪于这块巨石,北宋苏轼作《滟滪堆赋》,为这块巨石正名。苏轼认为,滟滪堆的存在,应该有功于航运;他认为,蜀江融汇很多支流而奔流到夔州,水势浩大,奔流滔滔,横跨宽阔的原野,但是,流到瞿塘峡,峡中的宽度,不足蜀江的十分之一,如果不是夔门的滟滪堆首先阻挡在三峡中,那么江水必然飞流直下,奔腾而泻,其锐势必定直冲瞿塘峡口,它的凶猛险恶之势,必定不像现在这样。据悉,有经验的航运人,也可以通过当日在滟滪堆上的水位高低得出是否有利于通行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乘着阳光明媚,有驴友拿出市面流通的2019年发行的第五套10元人民币背面对照夔门,发现票面主画面就是整个瞿塘峡,但拍照不在炮台这个位置。后来得知白帝城中有一个10元票面观景台,但即便位置正确,三峡之巅之后的画面却是看不见的,有好事抖音爱好者称,即便在观景平台用无人机拍摄(无人机的控制高度为500米,说明此处海拔加上500米,还没有超过1388米),还是无法看见10元背面的画面,看来10元画面的作者是通过直升飞机来观察的。所以,欲从地面看到10元票面的瞿塘峡全景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 乘渡船回到白帝城已是日暮时分,夕阳掉落,霞光漫天,平静的长江湖面泛起一片金色毫光,一时间水天一色、江山如画。</p> <p class="ql-block"> 白帝城遗址本体占据鸡公山、马岭、白帝山,是“两山夹一岭”的险要地形,面积约1.5平方公里,由白帝、下关、子阳三城相连而成,城墙多依山脊走势而建,内部存在城套城、城压城的建筑形式,有效增加了城池的防御能力,特别是南宋抗元战争期间,山城进一步发展成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像一个加强版的军事堡垒。</p> <p class="ql-block"> 现白帝城景区原先三面环水,后因三峡水库蓄水,水位上涨,原先连通白帝城的路被淹没了,变成了四面环水,于是修建了一座连廊。</p> <p class="ql-block"> 白帝城享有“诗城”的美誉,更有“白帝托孤”的故事,现白帝庙是祭祀刘备及其忠臣的殿堂,既有“白帝托孤”故事,更有众多诗词名家的碑刻,等等。李白、刘禹锡、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来过白帝城,也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最著名的,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p><p class="ql-block">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p><p class="ql-block">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p class="ql-block"> 从白帝庙出来,已夜幕降临,我们便夜辞白帝城满载而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