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唐寅故居与桃花坞

朱忠良

<p class="ql-block">历史上,苏州出过太多的名人。然而,普通百姓最熟悉的名人恐怕非唐伯虎莫属,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是二十世纪的一部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还有其他文艺形式所演绎的这位江南才子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在画史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大家”或“吴门四家”,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历史人物。唐伯虎的祖籍在山西晋城一带,父亲为苏州城中一小酒馆业主。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慧,16岁时考中苏州秀才第一名;25岁时,父亲去世,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亦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家境逐渐衰落,对他的打击巨大。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唐伯虎潜心读书准备科考,29岁参加应天府(南京)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从此名满江南。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进京会试,却意外卷入科场冤案,因不愿被贬为小官,而选择辞职回乡。</p> <p class="ql-block">唐伯虎故居遗<span style="font-size:18px;">址即今苏州姑苏区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span>相关记载,<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唐伯虎于桃花坞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唐伯虎开始治圃桃花坞,建学圃堂,常邀好友前来雅集相聚,书画品评、诗酒唱和不断。唐伯虎曾在学圃堂绘有《墨牡丹》、《墨竹》、《秋树豆藤》等图。清</span>初时,唐伯虎故居“桃花庵”还尚存部分建筑。清顺治年间,名医沈明生得此宅,构亭台,植花木,建梦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镜亭等建筑,时人称为唐家园。清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将此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1982年,唐寅故居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又经多方投入资金修复,建成了以唐伯虎故居遗址为核心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总占地面积为96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984平方米,其中的堂、斋、室名称都源自唐伯虎的作品,展现了苏州的文化特色。唐寅故居景区园林占地面积约8740平方米,园内有假山、水池和各种植物,保持了原有的建筑布局和风貌,主要建筑有学圃堂、寤歌斋、蛱蝶斋、梦墨亭等。</p> <p class="ql-block">现在向游客开放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尤其是唐伯虎故居的建筑都是在原址上进行整体修复的。故居坐北朝南,分为两路两进房屋。唐伯虎中年之后,由于人生遭遇、命运捉弄和清困生活,他的内心怀有避世想法,开始信奉佛教,研究佛经,按《金刚经》的“六如偈”,为自己起字号为“六如居士”。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故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六如堂”。</span></p> <p class="ql-block">唐寅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让参观者既能感受这位江南才子的丰富人生,也可领略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六</span>如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巨大的屏风展示唐伯虎生平大事记,屏风上挂匾额“风流才子”。大堂中还展示</span>唐伯虎的诗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学圃堂是唐伯虎故居的主厅之一,主要用于会见朋友和接待宾客。厅堂内展示了唐伯虎所绘的《十才子图》,展现了他与好友一起切磋书画、诗酒助兴的场景。学圃堂的命名体现了唐伯虎对田园生活的雅致追求,“学圃”意指学习种植蔬菜。</p> <p class="ql-block">故居还复原了厨房、卧室、书房等,较为生动地复原了唐伯虎当初的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昔日唐伯虎一首《桃花庵歌》,让无数人对桃花坞这个诗意的地方充满无尽的遐想与向往。历经时间的沉淀,今日的桃花坞愈显吴韵悠长。白墙黛瓦,皆成诗韵。园林故居,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东路荷花池也是唐寅故居内的一个主要景区,池中有石板小桥跨池,以通出入。池周以湖石堆砌,花木相围,景色旖旎。这里的荷花池不仅是观赏的对象,也是唐寅作品中常见的元素,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p> <p class="ql-block">东路景区的布局同样独具匠心,进入故居东景区大门便是双荷花池上的石桥,湖岸边的湖石假山和湖边的曲折长廊。四周遍植桃林,以再现当初桃花庵的胜景。</p> <p class="ql-block">在西路,有一临池而建的水阁,名曰寤歌斋。寤歌就是睡醒后歌唱之意。此处面朝满池风荷,唐寅隐居其中,不问世事,终日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伴,颇有古代隐者风范。唐寅在寤歌斋作有《寻山图》、《梅鹤》等画,并作《正德庚辰冬漫书旧作二首于寤歌斋》诗,有“ 春旸出谷发晨光,灯掩残檠书满床”等句。</p> <p class="ql-block">寤歌斋西面的两幅条幅颇能说明唐伯虎作为“风流才子”的风采,西北面一幅:“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西南面一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眼下,寤歌斋已辟为“文创产品”展示点。</p> <p class="ql-block">寤歌斋面临荷花池,风景秀美。唐寅五十二岁时创作了一幅《采莲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夏日的清晨湖面采莲场景。</p> <p class="ql-block">一叶木舟泊在水边,也为荷花池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西路景区并不像一般古典园林那样有主轴线,显得闲适而随意,绣琴亭、<span style="font-size:18px;">琢棋轩、禅仙居和梦墨楼等都在</span>力图恢复唐寅故居的原始风貌。</p> <p class="ql-block">桃花仙馆也是景区的重要景点,挂有“梦寅”匾。院子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展示点及休闲设施向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文昌阁。文昌阁是古代的一种传统祭祀建筑,祭祀的是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文昌帝君。每逢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求学之人必然要到文昌阁祈拜求福;每次科考前,这里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学子们潜心参拜、祈求庇佑仕途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苏州历史上兴建过许多文昌阁,浒墅关文昌阁、苏州大学文星阁、苏州玄妙观文昌大殿等,还有桃花坞内的文昌阁。桃花坞文昌阁始建于清朝,是桃花坞文运昌盛的象征符号。如今大家看到的文昌阁是根据旧时的文昌阁重新修复建造的,建筑面积约为200㎡。</p> <p class="ql-block">进入文昌阁的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昌帝君金身塑像,神像雍容慧颜,两旁各站立一位神童,其名天聋、地哑,即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二人站立一旁陪侍着掌管文章科举,攸关富贵贫贱的文昌帝君。</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一楼,两侧墙壁展示苏州传统漆画形式的《阴骘文图证》中的版画,传递道德正能量,鼓励人们存好心、讲好话、做好人。顶部装饰选取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状元”和“科举”等主题元素,象征文风昌盛。</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墙壁上展示的是苏州历史上著名的十处文昌阁的传统漆画,再现苏州文运兴盛的情景。同时还以《五亩园》模型配合多媒体设计,展现桃花坞地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同时突出唐寅等历史人物作为江南才子的风采。二楼顶部装饰采用桃花坞年画中的“麒麟”和“童子”等主题元素,象征吉祥喜乐,同样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二楼四周还悬有“学道还淳、琼林人瑞、慈竹春晖、状元及第”等匾额,均为皇帝御赐苏州状元的字,苏州地区的人杰地灵的面貌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三楼主要展示五文昌: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吕洞宾)、文衡帝君(关公)—都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明。三楼还通过玉雕、木雕、泥塑等形式设计制作文昌帝君雕像及魁星雕像,顶部装饰采用桃花坞年画的花鸟花卉纹样,寓意吉祥和传统文化中的迎富贵、守安康。整体而言,文昌阁的装饰风格绚丽雅致,融合了苏州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了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装饰得如此五彩缤纷、富有文化特色的文昌阁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登文昌阁的意外收获是凭窗远望,既能看到了古城区的北寺塔,又望见工业园区的东方之门,古与今的交织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桃花坞在明清时期就是苏州极为兴盛的地段,集中有多种手工业作坊,其间尤以刻版印刷业具有相当的规模,众多的木刻年画铺及其年画作品名传四方,“桃花坞木刻年画”就此成名发祥。明清以来的桃花坞是较有特色的街巷,除了木刻年画铺外,还有竹木作坊,牙雕作坊,制扇作坊,色纸作坊,装裱工场,漆器店,棕刷店,蜡笺作坊,锡器店等等。是一条繁华了二三百年的手工业行会街。</p> <p class="ql-block">2010年,苏州姑苏区启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除恢复唐寅故居及园林景观外,还建有苏州市方志博物馆、桃花坞美术馆、大戏台等配套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这个文化片区正成为苏州市又一处热门打卡地。(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