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坑村(游四明山2)

柯思嘉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0日上午 阴有雨</p><p class="ql-block"> 昨天来到酒店,我注意到了大厅里的宣传栏,其中就有古村落李家坑。前台告诉我:“李家坑是旅游首先之地,离酒店只有14公里”。</p><p class="ql-block"> 昨晚下了雨,早餐后,天气阴霾,趁着还没下雨,先去李家坑。</p><p class="ql-block"> 李家坑村地处四明山腹地,四面环山,溪水绕村,有“溪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之清雅风韵。古村落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现为唐皇李世民后裔聚居地,村民多为李姓,民居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保存完好,规模较大,为四明山之最。</p> <p class="ql-block">  李家坑村地图。</p> <p class="ql-block">  入口为四明廊桥,架于大皎溪‌之上,廊顶呈略倒弯的奇特形状,与众不同。桥内有桌椅,花卉,环境干净,方便村民歇脚。</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环大皎溪‌而建。</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一香榧古树,为李氏祖先移栽于此,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一位村民告诉我:“一棵古树,几代乡情!它与李家坑村民世代为伴,惺惺相惜,共度风雨流年。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早已把它尊为树神,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还会来到树下祭树、祈福,虔诚地祈盼树神保佑家人幸福平安”。</p><p class="ql-block"> 香榧树,属红豆杉科,姿态优美,树干挺拔,细叶婆娑,终年不萎,有"寿星树"之称。</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年轮碾过沉静岁月,感受着千年沧桑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唯恐时间不够,我单飞了。或上或下、走街串巷把古村落兜了个遍。沿途很少遇到乡民,村落一片寂静。</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传统木结构为主,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以石为基,灰瓦青砖或白墙黛瓦。建筑错落有致,房屋大多彼此相连、内外贯通,形成了独特的“通走”形式,散发出浓浓的山村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  以"李氏家庙、环溪楼、与鹿游、凤跃鱼游、千祥云集、奠阙攸居、凤竹鹤松"等为代表的明清建筑风格通转四合院,加之保存古村落原貌的民居、铺满鹅卵石的小巷,李家坑古村落俨然成了一座浙东古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奠厥攸居"四合院,始建于清乾隆后期,占地830m,房屋17间,是由山门屋、正楼、两厢组成的最大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门眉门联上有:“上善若水,向阳门第春常在”。</p> <p class="ql-block">龙眼井</p><p class="ql-block"> 李家坑村后左右山脉形如两条神龙,村后两处泉眼恰如龙的眼睛“泽被苍生”,涓涓细流汇聚于此形成一汪井泉滋养着古村,故名"龙眼井"。历经百年沧桑,井水依旧甘美澄香、福泽绵长。</p> <p class="ql-block">  柿树长在山坡上,满树只有一颗“柿坚强”。点缀着浅冬李家坑。</p> <p class="ql-block">  半山腰上有李氏先贤墓园,山坡上斜长着一棵古锥栗,已有371年树龄。</p> <p class="ql-block">  俯瞰山下,李家坑村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老屋的瓦上有“福”“寿”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家庙。从唐太宗李世民算起,至今已有58世。‌我纳闷李世民的后裔怎么会到李家坑的?问了多位村民,原因主要是避难迁徙。‌李家坑村的始祖李龚<span style="font-size:18px;">薦为</span>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为避战乱,从河南洛阳迁徙到浙江永康,最终定居于李家坑‌。</p><p class="ql-block"> 我查了李氏家谱,“李家坑村始祖李龚<span style="font-size:18px;">薦</span>为38世,“四明李氏始祖名龚薦,字龄一,系南宋进士吏部侍郎景祥公之十六节孙。清初自永康长恬迁此卜筑定居,垦荒开基,生息繁衍丁旺逾千,为山乡之盛族。”</p> <p class="ql-block">  李氏书塾。</p><p class="ql-block"> 善教堂:同治七年(1868年),李家坑绅士李圣良、每年用50亩粮田的租金办书塾,耕读善教,诲人不倦,开辟了赤水、杖锡办学之先河。从此,李家坑书声琅琅,吸引了四明山区的四方学生来此读书。</p> <p class="ql-block">羽灵庙</p><p class="ql-block"> 康熙年间建成,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很多名人雅士,都曾到此拜谒,有晚清的大文豪、书画家姚燮;首任西泠印社社长、著名书画家吴昌硕…… </p><p class="ql-block"> 羽灵庙,曾是四明名刹!"羽灵庙"的"羽",就是羽翼,也有"庇翼、庇护"的含义;"灵",灵气、灵验,一方面,是祈愿李家坑在菩萨的庇佑之下,福泽连绵;另一方面,也是祖先希望李家坑成为人杰地灵之地,族中后人,从此万里鹏翼、前途无量。</p> <p class="ql-block">  我到时,大门闭着,里面传来朗朗诵经声,推门而入,但见一帮老妪围成一圈,念念有词,似乎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这种诵经方式是我第一次所看到。</p> <p class="ql-block">  步入村文化礼堂,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晚清出了二位秀才,近代出了一位设计南京中山陵的大师,还出了一位教育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  老人73岁,老伴曾是村干部。现为大女儿的环溪楼农家乐做些琐碎事。村里有过百岁老人,几年前病故了,现在最长寿的95岁。</p> <p class="ql-block">  各式门头。</p> <p class="ql-block">  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是孤寡老人。</p> <p class="ql-block">奠厥攸居</p><p class="ql-block"> 清,坐西南朝东北,四合院式结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硬山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建筑雕花木构件牛腿。</p> <p class="ql-block">  蟹坑岭古道,起点竖着新牌楼,两侧有对联:“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这是古时李家坑人来往杖锡的唯一通道,深深的幽谷,狭长的小道有近5里的路程,一路风景如画,植被茂盛。我走了一段,如是时间宽裕,定会走上一遍。</p> <p class="ql-block">  花二个小时游历完李家坑村,给我的印象是环境清幽,仿若世外桃源。小溪清澈,古树参天,仿佛穿越百年,感受到了先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底蕴‌。村内许多明清古建筑,风格独特,保留了原有的风貌‌。此外,文风鼎盛,“耕读传家”,培养出了多位文化名人和教育先驱‌。</p><p class="ql-block"> 李家坑村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卓有成效。一个深山里的古村落,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1日晨草于四明山书画院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