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8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表演,唱红了弥渡。这次来大理,就是要了却某人的一个心愿——去看看《小河淌水》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下午我们离开巍山,沿着弥巍公路,翻越沙帽山到弥渡县城。</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弥蒙古道,它因连接弥渡和蒙化(巍山)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为东北——西南走向,总长约70—80公里,是徐霞客所记“迷渡道”向西延伸。是一条连接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线,也是弥蒙之间有史以来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巍山县城出发沿弥巍公路往东22公里,在巍山县和弥渡县交界的隆庆关隘口即是鸟道雄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鸟道雄关是古代“西南丝绸古道”人马驿站的重要通道,这里植被良好,森林茂盛,环境幽静。在这个关隘口,刻有一块“鸟道雄关”的石碑,史料记载这块碑刻于明朝万历年间。</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多我们到达了弥渡县城。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在唐代,弥渡是南诏王国的腹心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弥渡的第二天,我们先去了位于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的“南诏铁柱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髯翁在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的下联中有写道: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其中的“唐标铁柱”便是今天我们要追寻的影迹。</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南诏铁柱”是弥渡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留存下来唯一的唐·南诏时期古铁柱实物,也是西南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实物见证,显示了“威镇弥”、“标绩全滇”的神威。南诏铁柱庙因“南诏铁柱”立于庙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庙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为一进三院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前、中、后、北四院组成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铁柱庙庙内环境清幽宜人,高大翠绿的古榕,造型古朴的梅树,色彩缤纷的茶花、天竺葵、秋海棠,芳香袭人的桂花,幽静自然的紫竹林……。青石板铺就的整齐路面和树木搭配得相得益彰的山石,营造出一种肃穆、优雅的古刹氛围。</p> <p class="ql-block">南诏铁柱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柱身中段有直列阳文楷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建极”为南诏第十一代国王蒙世隆年号),即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建立。是研究南诏时期历史、宗教和冶金技术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的匾和两边的对联书写出自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之笔。</p> <p class="ql-block">离开南诏铁柱庙,我们沿着G214、祥临公路到达苴力镇,再沿着一条柏油路上山直达密祉镇。山路很宽敞,但不是国道,弯道比较多,因此车速不快,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密祉镇。</p><p class="ql-block">密祉古称“六诏咽喉”,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文化之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故乡”。</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到花灯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在广场西面的密祉大寺。大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之后按照导航把我们带到了游客中心。在游客中心不远处有家“壹号豆腐宴”的家庭餐馆。据介绍,密祉豆腐宴是一个专称,特指以密祉豆腐为主要加工食材做成的“豆腐全席”,地道、耐品、令人回味无穷。村子里有几家豆腐宴,也许是旅游淡季都没开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密祉古街,完全没有商业气息,满是乡土气息。小镇非常原始,可以看见几个老人坐在魁星阁里聊天,时不时还有三五个小孩子在追逐玩耍,五颜六色的灯笼一排排挂在街头,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魁星阁位于文盛街北出口处,青瓦覆盖和钩角飞檐,顶层高高挂着“魁光普照”的匾。</p> <p class="ql-block">密祉的古建筑群文盛街是一条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古驿道,是滇西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称。文盛街茶马古驿道也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街道两旁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如马店、马厩、马鞍等,每一处都透露出古朴典雅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马店是茶马古道上来往马帮住宿歇脚的地方。自明清以来,地处滇西的边陲小镇密祉因为马帮来往频繁,开设了不少马店,如文盛街的聂家马店、杨家桂花店、杨家马店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家马店</span></p> <p class="ql-block">聂家马店</p> <p class="ql-block">道路中间的长石条便称为“引马石”。</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难怪晒玉米的簸箕要这么大</p> <p class="ql-block">也来感受这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石家耕读大院</p> <p class="ql-block">很想参观马帮陈列馆,可惜陈列馆的大门紧锁,只能拍张照。</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国学馆</p><p class="ql-block">文昌宫国学馆由近现代文明的文盛街“大木匠”刘京安负责设计建造的传统建筑,也是民国以前当地乡绅文士摩拜文昌帝君,开展祭孔崇文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历史变迁,文昌宫曾几易其用。如今,文昌宫也作为传承教育文化事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文盛街中央的一条小巷里找到了尹宜公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土木结构,青瓦屋顶,为明清时期的走马转阁楼。</p> <p class="ql-block">故居基本形成了以介绍尹宜公生平及歌曲《小河淌水》为主题,兼具历史纪念性、艺术性的立体多元陈列展览体系,充分体现了歌曲《小河淌水》与“民歌之乡密祉”的天然联系。</p> <p class="ql-block">《小河淌水》的粉丝</p> <p class="ql-block">走在文盛街,仿佛自己穿越时光,来到这座古老的镇子,感受那古色古香的韵味,聆听那悠远的历史回响。似乎能看到青石板路上,行人匆匆,马蹄声声……</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尽头是凤凰桥,它是古驿道上极负盛名的古桥梁之一,历经近千年风雨,如今依然是南来北往进出文盛街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道路。2013年,凤凰桥及茶马古道驿站文盛街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说《小河淌水》里阿哥阿妹离别的桥头就是这座凤凰桥,</p> <p class="ql-block">凤凰桥旁边的服务站,是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穿过凤凰桥,从文明阁下通过,往右转便去往珍珠泉。珍珠泉的水非常清澈,周围有震动时就会冒出一串串水泡,像一串串珍珠,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亚溪河是密祉镇的母亲河,也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密祉因《小河淌水》而闻名于世。但这里不仅有世界名曲,更有古道情韵。走在这茶马道上,畅想古街人文,上千年的文明通过这条小小的驿道得以传承,经过岁月的洗礼,昔日的繁荣虽然早已不见踪影,但留给我们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