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简静默</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0885811</p><p class="ql-block">笔名:尘埃落定</p> <p class="ql-block">三年级的明慧在清明节的假期里,家中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位德高望重的省委老领导。他们的到来,对于明慧的父亲而言,犹如天降福星,使家中蓬荜生辉,倍感荣幸。在安桥镇领导的带领下,两位老领导气质如陈年佳酿,历经岁月的洗礼,散发出独特的韵味。</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接近晌午的时刻,父亲与两位领导伯伯谈笑风生地走进家门。两位伯伯环顾四周,对明慧的家赞不绝口,忽然目光停留在客厅的堂画上,问道:胡村长,胡厂长,老朽我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你了,哈哈,敢问这堂画是哪位艺术家所赠?</p><p class="ql-block">胡秉诚连忙回答:朱老,您就叫我小胡吧,在您二位老革命家面前,就不用称呼我村长厂长了。这时,朱老身旁气宇轩昂的陈老说道:回到家乡,倍感亲切。虽然我们相隔一个乡镇,但都是凌城人,凌城一家亲嘛,何必那么拘束呢?老朱,就直呼他的名字好了,叫秉诚。秉诚,这画是谁送你的?这幅《凤凰于飞》画得真好!凤凰于飞,翙翙其羽。</p><p class="ql-block">旁边的朱老点头称是:画得栩栩如生,凤凰于飞象征着高贵自由。落款的字也写得极好,欲飞的凤凰,老陈,这画可与你的画不相伯仲呀。陈老笑道:哈哈,别忘了那画旁的楷体字,也可与你一较高下哦。秉诚,这画是谁所作?</p><p class="ql-block">秉诚谦虚地回答:二老真是抬举小儿了,这堂画是我小儿子画的,怎么能与二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及艺术家相比。朱老赞叹道:秉诚,这画技高超无比,每一笔都充满了神韵。孺子可教也,教导有方。孩子是在哪里上学的?</p><p class="ql-block">秉诚有些无奈地回答:二老真是过奖了,小儿只读到五年级,已经在厂里上班了。陈老惊讶地问道:为何不让他继续上学呢?只读五年级就能画出如此水平的画,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朱老也表示赞同:秉诚,我们过去在旧社会处于战乱,孩子们很小就要干活谋生。你这个孩子如此有天赋,只读到五年级真是太可惜了。安桥镇的李镇长在一旁补充道:朱老,陈老,胡村长家的孩子们天资都很高。二儿子在凌城市重点高中成绩优异,大儿子建华虽然只读了初一,但毛笔字写得行云流水,在村里企业做会计,工作细致认真。三儿子建设读到三年级,书法草书也写得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朱老疑惑地问道:秉诚,你家有几个孩子?为何都只读了那么少的书,却都热爱书法和绘画?真是头一回听说,为何能读书却不继续读书?秉诚叹了口气,解释道:家里孩子多,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个,只有小女儿和哥哥们隔岁多。家庭条件有限,村里也是近几年办了厂才有所好转。大女儿读到初二,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为了弟妹到生产队挣公分,大儿子建华也主动分担家务辍学了。三儿子建设性格倔强,三年级时起早贪黑地队里放牛,耽误了作业因为挨老师打就跑回家了。年边我出差在江苏要水泥厂的欠款,家里养的鱼塘过年就交给孩子们去抽水捞鱼,建飞小小年纪捕鱼中被刀具割伤脚,几个月不能下地走动因此辍学。目前只有二儿子和小女儿还在上学,说来惭愧我做父亲的无能也有责任,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村里事务上投厂建设,对孩子们教育没尽到义务,反而让他们早早辍学帮助家庭。</p><p class="ql-block">朱老感叹道:为村民你的思想值得敬佩,共产党员的精神你起到带头作用!孩子们真是可惜,不过值得表扬。他们虽然早早辍学步入社会,但仍然坚持画画和练习毛笔字,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李镇长也称赞道:工作之后,老大已经成家立业。他们家的孩子们依然书不离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p><p class="ql-block">陈老点头道:难得,难得。学历固然重要,但学习力更为关键。喜欢读书的人至少懂得道理,明白事理。秉诚对明慧说道:明慧,快到二分地喊你妈妈回来做饭,朱老和陈老今天就在我们家吃点家常便饭了。</p><p class="ql-block">李镇长提议道:胡村长不用麻烦了,难得朱老和陈老回家乡视察,镇里已经安排好了。朱老摆手道:李镇长不用安排,今天我和陈老就想在秉诚家蹭顿饭,老陈,你看如何?陈老笑道:看来我们心有灵犀,就像过去作战指挥一样不谋而合。今天大家就都陪我和老朱在秉诚家蹭顿饭吧?</p><p class="ql-block">朱老接着说:做饭也辛苦了,大家都围在你家别让你爱人慌张着急。正好趁着等饭的时间,由秉诚带路看看你们村的水泥厂、窑厂,顺便走走家乡的田间地头和荷花淀。过去我和老陈还有秉诚的大姐、大姐夫在这里打游击,经过了不少地方,如今变化太大,都认不出来了。</p><p class="ql-block">李镇长问道:胡村长要不要叫万书记一起?秉诚回答:那李镇长我去叫。朱老制止道:李镇长不用叫了,我今天和老陈回家乡没有监督检查的意思,就是想见见胡秉诚。过去和他姐姐、姐夫一起抗过战,近几年听到省会找我的老邻居们常说,隔壁镇桃源村企业兴旺是胡秉诚带头的,所以想来看看桃源村,看看乡亲们口中的胡秉诚,走走亲戚。</p><p class="ql-block">李镇长点头道:那好,一切听两位首长的。明慧满头大汗地跑去二分地喊回了母亲,又匆匆忙忙地跑去邻村叫回了大姐。大哥建华拿出了过节才用的网具到村口鱼塘网鱼,小哥建飞拿着网套追赶着家里散养的鸡鸭。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拔鸡毛的拔毛,杀鱼的杀鱼。明月像大厨一样分配弟弟妹妹们的任务,就连平时懒惰的明慧也细心地挑着韭菜。</p> <p class="ql-block">明慧的父亲耐心地向两位首长汇报着水泥厂的年计划和月计划,回忆起当初花了三年时间绘制图纸并获得审批的过程。他提到村民和村领导班子的团结,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朱老站在桃源村口,望着桃湖闸,感慨道:变化太大了,老陈,当年我们去夏江河参加芜湖渡江战役就是途经这里,还记得吗?</p><p class="ql-block">陈老点头道:老朱你记性真好,这么多年过去了,河道拓宽改建我对地貌都有些模糊了。朱老严肃地说:老陈,历史记忆不能模糊。我们是幸存者,那些死去的战友们又何尝不想看看这改革春风下的河流呢?秉诚补充道:朱老,陈老,您看那边是我们水泥厂的水运码头。</p><p class="ql-block">陈老看着码头上忙碌的工人,说道:不错,航运和公路运输都很发达,这是运到哪里的货物?”李镇长回答:胡厂长,这是运到江苏省的。我一会儿叫他厂长,一会儿叫他书记,因为他身兼两职。到厂里就叫他厂长,到村里就叫他村长。秉诚笑道:李镇长您看怎么方便就怎么叫。</p><p class="ql-block">朱老听着船鸣声,深叹一口气,说道:家乡变化很大,河道也拓宽了不少。秉诚,过去我记得你大姐是地下党员,妇女队长,给我们送情报,联络员常在这桃源村西的荷花淀芦苇荡碰面。一来二往的,你大姐与警卫员好上了,也就是你的新四军大姐夫。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啊。你大姐和大姐夫在凌城还好吗?</p><p class="ql-block">秉诚回答:解放后,他们在凌城郊区的工家窑厂工作到退休,身体都很好。朱老感慨道:你大姐值得敬佩,为革命地下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你大姐夫思想上有些糊涂,解放后犯了错误,还是我在省委写了信将功抵过。秉诚,你们年轻人在工作上可不能犯糊涂,老百姓信任你,要对得起父老乡亲,李镇长你说是不是?</p><p class="ql-block">李镇长点头道:朱老的话我们时刻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明慧满头大汗地跑到水泥厂喊道:爸,爸,饭做好了,妈喊你们回去吃饭。明慧的父亲急忙说道:朱老,陈老,都忘了快一点半了,我们赶紧回去吃饭,让你们饿着了。</p><p class="ql-block">陈老笑道:老朱,时间过得真快,好像还没转完桃源村。秉承,这是你家老六吗?小老六能和陈伯朱伯说说你叫什么名字?</p><p class="ql-block">明慧:陈伯,朱伯,我不是小老六,我叫胡明慧。</p><p class="ql-block">朱老:明慧,名字好,读几年级有想过长大干什么?</p><p class="ql-block">明慧:我长大了可不可以当记者?我想采访您们如何打鬼子?怎么打的在那里打的?您和我说了我好把您和我大姑姑大姑父一起写成书呢。</p><p class="ql-block">陈老:秉诚,闺女机灵,好好教育。孩子你写我们的故事,你可要好好读书才能写成故事,我和你朱伯等着你到省城采访哦,把我们和你姑姑姑父革命战友门写成故事,还有父老乡亲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明慧:必须的,您们要和我多说说,我才好写。</p><p class="ql-block">秉诚:小孩子说什么大话,还不赶紧回去。</p><p class="ql-block">朱老:孩子的话最纯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说不定那天我们都会成为她故事里主人翁嘛!</p><p class="ql-block">陈老:秉诚,你家这个小六娃子,我看好她。孩童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我们要用信任和关爱鼓励浇灌,理想种子才会慢慢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明慧听到朱老和陈老的鼓励,回家途中开心地像风一样奔跑着。</p><p class="ql-block">明慧母亲张罗完一桌饭看到两位首长不知道该说啥,两首长轮番和她握手:辛苦你了,这也太丰富了家常便饭就好,你这满汉全席了!</p><p class="ql-block">明慧和哥姐在灶房里说着悄悄话,兄妹们特别兴奋见到了家乡家喻户晓的老革命家。明慧对那天的记忆终身难忘,也是那天老首长送给父亲一本书《皖南事变》,一家人翻阅如获至宝。因为两位首长的鼓励,她内心萌生出一颗作家梦的种子,朱老那句:你还要写写父老乡亲。童年的她时常从这家转到那家,把七大婶八大爷的琐碎写在日记中,在家中和胡村有了外号“胡老六白脚猫”。</p><p class="ql-block">成年后的明慧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会机缘巧合成为送给父亲《皖南事变》陈老大侄儿的儿媳妇,而二爷爷明慧也只在童年见的唯一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