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阁游记(散文)

李明鹏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李明鹏</p><p class="ql-block">美篇号码:8589135</p> <p class="ql-block">  武汉,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城市,有一处宛如明珠般璀璨的古迹——晴川阁,它静静伫立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p><p class="ql-block">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武汉地区留下诸多痕迹。晴川阁所在地禹功矶,便是大禹治水成功之处。</p><p class="ql-block"> 晴川阁景区整体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虽面积不大,却布局精巧 ,其景区景点彰显了大禹文化内涵。禹稷行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重修,是为纪念大禹和其助手稷而建。朝宗亭,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于此,与《尚书·禹贡》中“江汉朝宗于海”的说法相关。此外,还有如“灵龟镇怪化龟山”和“大禹治水收赑屃”等传说故事在民间流传。</p> <p class="ql-block">  步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晴川阁主体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 。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正面牌楼悬挂的“晴川阁”金字巨匾,字体雄浑有力,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p><p class="ql-block"> 北侧的“园中园”,园内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与庄重的楼阁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 。</p><p class="ql-block"> 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重修 。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展现出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西侧院落外的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石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p> <p class="ql-block">  连接龟山的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背倚龟山,俯控江浒,是兵家必争之地 。城墙厚实坚固,虽历经风雨侵蚀和岁月洗礼,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烽火硝烟与金戈铁马 。</p><p class="ql-block"> 晴川阁的楹联也颇具韵味,如清湖广总督张之洞题写的“洪水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既描绘了长江水的波澜壮阔,又展现出晴川阁的雄伟壮丽 。</p><p class="ql-block"> 古阁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 。它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命名 。这里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享有“三楚胜景”之称 。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千古佳话和墨宝,为这座古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p><p class="ql-block"> 站在晴川阁上,凭栏远眺,长江奔腾东去,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江面,如巨龙腾飞;江对岸的黄鹤楼清晰可见,与晴川阁遥相呼应,仿佛在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围的山水、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壮丽的景色之中,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领略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