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称:蔷薇</span></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06397</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当过年时,总会想起我在赤水市联合公社大田农场,吃年夜饭的情景。那是75年下乡的第二个春节,我们农场有20个知青,临近过年有几个知青已回家,还有12个包括我在内没回家过年,准备以农场为家。我们农场虽然有几十人,但都是本公社的农民,离家近,大多数都是早出晚归,只有农场几位领导、煮饭的、喂牛的在场里长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年代全中国都在开展“农业学大寨”的“与天斗、与地斗”学习大寨人的改天换地的大无谓精神。变荒山为粮田,我们联合公社,当时是贵州愚公移山的典型代表,把位于半山腰的三座小山包炸平来开大田,每天都有上千的农民热火朝天穿梭在毛坯百亩大田里挖土石,桃泥土,争取早日把贵州独一无二的百亩大田开采出来。所以春节都未放假,我们也留下来与农民工一起开山挖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临近过年,农场米都快没有了,虽然农场的农民工,与知青每人每月定量是45斤大米,但是都要在各自的生产队去提取,因为我们每个知青的户口都是下到生产队的。每次农场领导都派知青去收粮,那些年农民都缺口粮,所以他们去经常是空手而归,只有知青去管粮仓不敢怠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年三十早上,我们在农场吃过汤圆,农场领导让我们兵分几路到生产队去提粮食,我和几位知青到了那个粮仓门口,大门紧闭,四处打听管理员的住处,好不容易找到他的家,他家里人说不在家,上街置年货去了。我想他是不是躲起来了,我与大家商量,今天就在他家等,晚上他准要回家。坐到下午2点都不见人,他家女人觉得不好意思,煮了一锅红薯给我们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等到了太阳都快下山了,管理员才姗姗而来,看见我们还在,感觉他的表情有点不自然,他说不知道你们今天会来提粮。我们和他到粮仓把谷子称好,挑起急急忙忙朝农场奔去,因为农场留守的人等着我们回去吃年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挑着粮食回到农场,远远就看见农场二把手周支书,站在农场外的大坝子上向这边看,看见我们几位知青满载而归,很是高兴。另外派出去的知青也陆续回来了,周支书说你们辛苦了,他说今天大年三十你们以场为家,没有回去与家人团圆,今晚你们全部知青到我家去团圆,吃年夜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那些年物质匮乏,但每到岁末年初,知青们总会格外期待,因平时油水少,想着过年总会吃点好的。那时的我们,远离了熟悉的家人,置身于陌生的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然而,即便是这样,年夜饭仍然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期盼。想道今天周支书请客,我们有口福了,这一天的疲惫和委曲都瞬间消散,又充满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周支书我们这群知青平时对他都很反感,他不像老领导李支书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都尊敬他,他也把我们当成他的孩子来关心。也许是经历多,见世面多,所以心胸宽广,在管理上有一套方式方法。他参加过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经常给我们讲解放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其实两位支书都当过兵,但他们性格截然相反。周支书把我们当成他手下的兵来管理,平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在背地叫他周剥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我们随周支书到他家,他家那位忙里忙外正在炒菜上桌,女儿在灶炉前烧火,柴草发出的噼啪声,还有那极富节奏的切肉声,锅碗瓢盆的撞击声,铁锅里滚油发出滋滋声……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年夜饭交响曲,香味四溢,令人馋诞欲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十二位知青坐一桌,虽然桌上摆了腊肉、香肠,豆花、蔬菜,但我总觉得还缺一样大年三十的主菜。这时周支书端了一大盘腊猪头肉出来,肥肉均匀、腊味浓郁,这就是三十夜的主打菜。我老家赤水那一带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把整个腊猪头,装在大蒸笼里蒸熟,然后再切成片来吃,软糯不腻。自从离开家乡后再也没吃过这样的美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这群知青好久没开荤了,特别是那几个男知青,吃得狼吞虎咽。转眼一大盘猪头肉就吃完,周支书又切了一大盘端上来。看着周支书忙上忙下的身影,我很感动,没想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也有温暖的一面,以前是我们怪错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顿年夜饭,让知青们过足了荤瘾,因为贪吃,以至有几个知青受不住补,还拉了肚子。事后有人调侃,像饿死鬼似的。那些男知青不好意思说:菜肴太诱人了。肚子饱了,嘴巴还想吃。直说得周围的人笑弯了腰。真正应了古人言:乾坤烟火大,民以食为天。这年三十夜给我们离家的知青们心灵的带来一份温暖,抚慰了知青们思家的乡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过去了,那年当知青过年的情景却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过年,是一种憧憬,一种快乐,虽然没回家,我也过了一个温暖的三十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