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最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了山西旅游,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今日就跟着黑马户外去山西芮城一日游,参观永乐宫、广仁王庙、寿圣寺和城隍庙,感受古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美女领队:慢慢,小雪;</p><p class="ql-block">司机:王师傅,车号陕AY1025。</p> <p class="ql-block">早上7点上车,一路高速过风陵渡于10:20来到山西芮城县永乐宫。</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北倚中条山脉,南俯黄河东流。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唐代曾建有吕公祠,到金元年间,随着全真教的兴起,吕公祠扩建为观。1247 年始建,历经百余年才全部建成,被赐名“大纯阳万寿宫”,可谓“百年之功”,至今历经七百余年的岁月起伏,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官式建筑群,也是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鄠邑区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p><p class="ql-block">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经批示,由国家水利部拨款220余万,从1959年至1965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搬迁至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保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保存了五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存有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先跟着领队经过古魏城遗址进入山门。</p> <p class="ql-block">山门于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重修,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建筑简朴别致。</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永乐宫”匾额为1963年山西书协第一届主席的郑林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明间辟门,东西两稍间有板,门楣上分别刻有“道义之门”和“众妙之门”,分别出自《易经》和《道德经》。</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永乐宫除山门外,长500米的中轴线上还依次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这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p><p class="ql-block">穿过山门顺着中轴线先来到龙虎殿。</p> <p class="ql-block">龙虎殿又称无极门,为元代宫门,建于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六椽,单檐庑殿顶,为元代典型官式建筑。因殿身前槽东西两稍间原供奉有青龙、白虎两星君泥塑,故称龙虎殿。殿内东西稍间绘有壁画80平方米,内容为神茶、郁垒、天丁、力士等神衹,画面虽有残损,唐宋工笔人物画的风格仍旧鲜明。</p> <p class="ql-block">龙虎殿门额正中高悬"无极之门"竖匾,书体雄健,笔力遒劲,是永乐宫内唯一一块保持最完整的元代原木版匾,据匾额上的题记考证,它是我国元代书法家元正奉大夫参知政事枢密前使商挺所书,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龙虎殿屋脊两端各安高达2米的鸱吻一只,怒目蜷尾,雄猛威仪,造型奔放,是琉璃鸱吻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门枕石上雕刻的石狮和台基压栏石上角兽,姿态生动,形态各异,刀法雄浑有力,是石雕艺术中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上清、玉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也是这里规格最高的殿。</p><p class="ql-block">殿内四壁保存有古代壁画巨制《朝元图》,是壁画中的精品,完成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画中人物身高均在两米以上,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集唐宋壁画艺术之大成,是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到巅峰的杰作,迄今为止所知的中国古代最大人物画,也是十三、十四世纪世界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品。1963年《朝元图》摹本首次在日本展出,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东方画廊。</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门匾为“无极之殿”。</p> <p class="ql-block">元 三清殿琉璃正脊脊身及东西鸱吻</p><p class="ql-block">这组高达 2 米、重约 400 斤的鸱吻和全长 13 米左右的屋顶正脊,也是必看宝物。</p><p class="ql-block">元代以前,我国古建筑屋顶上的脊身使用瓦条垒砌而成,由瓦条脊向堆花脊筒的演变始于元初。永乐宫三清殿正脊脊身花束艳丽,釉面斑驳,釉色以黄、绿、蓝三彩为主,开创后世堆花脊筒之先河。正脊没有脊刹,两侧堆塑凸起菊花、双凤、升龙、荷花牡丹、二龙戏珠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藻井</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东壁壁画《朝元图》(网图)</p><p class="ql-block">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9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于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采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这一铺《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的完整体系,而近三百身群像,男女老少,壮弱肥瘦,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分、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故被称为“众仙朝元,满墙风动”。</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西壁壁画《朝元图》(网图)</p> <p class="ql-block">“玉女”在气势磅礴的朝元行列中是最富风情的人物形象。衣带飞舞飘逸,如满壁风动,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高度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临摹馆内的巨型朝元图。</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亦名混成殿,供奉全真教师祖吕洞宾。吕洞宾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四月十四日,祖居芮城县永乐镇,是唐末著名道学家、医学家、养生学家。吕洞宾一生遍游各地悬壶济世、教化度人,民间有关吕洞宾的故事流传极为广泛。殿中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了吕洞宾神游显化故事52幅,总计212.62平方米。壁画由禽昌(襄汾)朱好古弟子所绘,完成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壁画内容为研究中国宋、元社会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元 汉白玉吕洞宾坐像(网图)</p><p class="ql-block">吕洞宾着道袍芒履,戴纯阳巾,神态俊逸,雕琢精美。吕洞宾师事钟离权,后曾传道予刘海蟾及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p> <p class="ql-block">元 吕洞宾修性百字碑(网图)</p><p class="ql-block">此碑龟趺螭首,原为九峰山纯阳上宫遗物。碑文刻有吕洞宾修身养性之道,以五言诗形式组成二十句一百个字,故名“百字碑”。吕洞宾的理念与全真教相契合,皆主张摒弃俗世欲念,专注个人修行,不为纷乱外物所扰乱内心。</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壁画局部——钟吕论道(网图)</p><p class="ql-block">《钟离权度吕洞宾图》,描绘的是吕洞宾在春天游历的时候,遇到了钟离权向他传授道法。壁画的背景是青水碧水,苍松翠柏,两人对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左侧是湍急的瀑布,身后是苍茫的山峦。</p><p class="ql-block">钟离权身着绿色的长衫,胸怀坦露,长髯飘飘,脚踏芒鞋,随意而坐,一副神仙自在的姿态。钟离权目不转睛地看着吕洞宾,似乎在等待着他的回答,左手伸出两指,轻轻地搭在腿上,好像在讲述着道法。</p><p class="ql-block">吕洞宾正襟危坐,身着白衣,眼睑微垂,似乎在思考着钟离权讲的道理。双手拱握,左手轻捻右衣袖,显示他内心的波澜起伏的状态。</p><p class="ql-block">据《钟吕传道记》一书,钟离权劝吕洞宾与自己一同飞升,吕洞宾拒绝了并发誓度尽众生才飞升成道。</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因供奉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位弟子,也称为“七真殿”。殿内四壁有仙传壁画,分布在东、西、北三壁及扇面墙背面。重阳殿壁画与纯阳殿壁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同,构图排列也基本相仿,画传叙述以时间为轴,按逆时针方向,自东而北向西,一共49幅,以“连环画”形式,记述了王重阳从出生到遇仙证道,建活死人墓修行,到成立道会、传教及度化弟子的神奇事迹。</p> <p class="ql-block">元 永乐宫重阳殿西鸱吻(网图)</p><p class="ql-block">传说龙生九子,鸱吻是其中之一,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把它放在屋脊上,除了用作建筑装饰物,也有防火的寓意。永乐宫三清殿的鸱吻构件,是用红粘土作胎,施艳丽的黄、绿色釉。此件鸱吻内还发现了宋金印刷版《无量度人上品妙经》。</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内壁画产子图(网图)</p> <p class="ql-block">吕祖祠</p> <p class="ql-block">中午12:30左右来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千米的中龙泉村北端高阜之上的广仁王庙,与东南向里许的元代道观永乐宫遥对相望。</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因供奉“水神广仁王”,此地原先有泉水涌出,灌溉了一方良田,所以当地人于泉上建水神庙也就是广仁王庙祭祀。</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广仁王庙是最不像“唐构”的唐构,有人说它“平平无奇”,鲜有人知,但却是现存木制唐建中唯一的道家建筑,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它躲过了公元845年唐武宗的灭佛运动,安安静静的在乡间守候了一千多年。它的造型端丽、结构简洁,显示了唐代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曾经日本人叫嚣道:“中国境内已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想看唐代木构还得去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于是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上营造学社的团队,走遍全国十五个省,经历二百多个县,就是为了寻找自己国土上的唐建。一路骑驮骡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迂回着走,沿倚着岸边,崎岖危险,最终凭着抱定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终于发现了佛光寺,宣布佛光寺是中国当时最早的木构建筑!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距离自己600公里外,还有一座早于佛光寺23年的广仁王庙正在安静的“沉睡着”。</p><p class="ql-block">中国现存的三座半唐木构建筑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 唐建中三年 (782年)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p><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 唐大和五年 (831年)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p><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 唐大和十一年(857年)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定开元寺钟楼 始建于晚唐时期 </span>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南大街109号开元寺内</p> <p class="ql-block">庙内供奉的水神广仁王。相传女娲曾册封五龙,以青龙神居于首,统御诸龙,称广仁王,所以五龙庙也称广仁王庙。广仁王两侧分别是风火雷电四神。</p> <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正殿为唐大和五年遗构,面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距今已有1186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直到1983年之前,这座正殿还是村小学的教室,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历次修缮,台基、墙体、瓦顶均已重建。2013年万科大修将之前历代修缮的痕迹作了保留,因此广仁王庙没有“修旧如旧”成为一座仿唐建筑,反而成为了一所浑然天成的古建博物馆。现在,广仁王庙的唐风,只有在梁架、斗拱的细节里找。正殿的斗拱和梁架结构依旧保留了唐代的作法。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平梁两侧有托脚,托脚入大斗,斜抵梁头,平梁两侧不出头,都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典型做法。由于是民间建筑,柱头铺作也仅为五铺作出双杪,偷心造;而前后檐柱头铺作的二跳华拱是四椽栿的延伸,这是典型的唐代作法。组合式的斗拱是证明广仁王庙正殿为唐代建筑的重要部分。要看中国木构建筑的巅峰还是得追溯隋唐及宋朝,这也是梁林为何如此执着寻找唐代木构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的戏台。</p><p class="ql-block">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三椽,柱头枋子上斗拱形制简洁,中心斗拱于大斗口出龙头,两侧出象鼻,两稍间斗拱于斗口出龙头,硬山式屋顶。</p> <p class="ql-block">中国现存木构建筑遗例</p> <p class="ql-block">因不懂建筑,从网上下载该视频可了解唐代建筑构造之精美。</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芮城县城小吃街抓紧时间吃碗山西刀削面和烧饼加肉补充能量后,又赶到旁边的巷口寿圣寺游览。</p> <p class="ql-block">位于芮城县的寿圣寺,原名圣寿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因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寿圣寺最早由阿育王所建,称为阿育王寺。在唐朝时,该寺被赐名为合林寺,到了宋朝,宋神宗又将其命名为寿圣寺。</p> <p class="ql-block">钟楼与鼓楼</p> <p class="ql-block">巷口寿圣寺砖塔,也称寿圣寺舍利塔、塔寺,占地面积约43.5平方米,始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经过多次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经历了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塔顶的铁覆钵是全国独有的特色。</p><p class="ql-block">巷口寿圣寺砖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坐北朝南,残高约47米,一至三层檐下有砖雕仿木构斗拱,四层以上叠涩出檐。塔刹刹柱折断,残存覆钵。巷口寿圣寺砖塔的造型与结构具有北宋时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巷口寿圣寺砖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保存有宋代壁画,现已不让入塔参观。</p> <p class="ql-block">巷口寿圣寺砖塔上为铁覆钵顶,民间称为神锅。传说,当年施工人众甚多,管饭困难。芮城县城西北有个村子就布施了一口大锅,不论人有多少,都能管饱,被称为神锅。巷口寿圣寺砖塔修建完成后,就将神锅置于塔顶留念。后来,人们就将布施神锅的村子称为“上锅村”,以后衍变为上郭村。</p> <p class="ql-block">中午2:20来到芮城城隍庙,入眼的就是宏伟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芮城城隍庙始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明、清皆有重修。</p><p class="ql-block">芮城城隍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大殿为宋代遗构,享亭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所建。中轴线上有享亭、献殿、大殿、寝殿等主体建筑,两侧配有东西廊房等。</p> <p class="ql-block">山门外观。</p> <p class="ql-block">山门与戏台合二为一,单檐硬山顶,中间为过道,遇有节日在过道上棚上板子即成为戏台。戏台内三面墙上绘有巨幅壁画,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星君以及神荼和郁垒两位门神。</p> <p class="ql-block">山门两侧墙上的绘制的门神:神荼和郁垒。上古传说能制伏恶鬼的两位神人,后世遂以为门神,画像丑怪凶狠。相传远古时候, 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姓,神荼与郁垒俩便将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驱凶,若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亦有驱鬼避邪之效果,而流传至今。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四象神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p> <p class="ql-block">山门两边是钟鼓楼,有钟有鼓动,可上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请来文保员张老师带领大家讲解参观。</p> <p class="ql-block">八蜡(读扎)庙,一座为了灭地里的蝗虫而设的庙宇,庙内有八种与农事相关的神仙,分别承担开辟道路、保护禾苗、提防抗旱排涝和驱除虫鼠的职责。庙宇的原址是山西芮城城隍庙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所称八蜡即为八种神:一为先啬,即神农;二为司啬,即后稷,相传其为母所弃之不养,故名弃,后为舜的农官,封于邰,号后稷;三为农,即古之田畯;四为邮表畷,邮为田间庐舍,表为田间道路,畷是田土疆界相连缀;五为猫虎;六为坊,即堤防;七为水庸,即水沟;八为昆虫,即蝗螟之属。</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内有一尊元代石狮,以其憨态可掬的外表和独特的细节设计,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珍贵的是,这尊石狮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静静地守护着拥有宋、元、明、清四朝古建筑的芮城城隍庙。历经风雨和时间的洗礼,它依然屹立在原地,守护着一方百姓。</p><p class="ql-block">这尊石狮不仅拥有南瓜般的眼睛和如意般的鼻子,还带着一丝俏皮,胸前挂着一个圆润的铃铛,沿着铃铛的绑绳纹路到背面,你可以发现一个可爱的蝴蝶结,仿佛现代的Q版卡通形象。 石狮的獠牙外露,胡须卷曲,毛发卷纹如同现代人烫发的样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石狮的左爪抓着一只小狮子,不同于常见的石狮压在爪下的形象,这只石狮的掌心向内回扣,仿佛在拥抱自己的孩子,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母爱。</p><p class="ql-block">这尊石狮以其灵巧自然、生动可爱的特点,为游客们带来了欢乐。它还成为了山西芮城永乐宫第十一届书画艺术节的吉祥物之一,并被命名为“煌煌”。</p> <p class="ql-block">站在钟鼓楼上看城隍庙,中间是享亭,左边是碑亭,右边是偏殿(八腊庙)。</p> <p class="ql-block">享亭又名看台,是古时庙会时观看戏曲表演所在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享亭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柱子粗矮,柱头置圆木大额枋,额枋上施四铺作单抄斗拱,斗拱硕大古朴,构件加工粗糙,具有早期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享亭中的轿子是城隍老爷巡城时所乘。</p> <p class="ql-block">殿外四角处的压角兽。</p> <p class="ql-block">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始建于明代,民国二十四年重修。献殿正中摆放着一张供桌,用于摆放朝奉祭品或上香之用。内墙面有整墙的壁画,画面上有牛头、马面及一些故事图案。牛头马面相当于阳间的差役。</p> <p class="ql-block">献殿几乎和大殿连在一起。上面房檐之间间距仅二十公分左右,形成一线天。殿内斗拱墨绘以及花草图案为明代绘制。大殿的大木构件及斗拱几乎都是宋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大殿顶屋脊正中的琉璃瑞兽和两端的鸱吻。中间的琉璃瓦上刻有“云涯咫尺”,歇山部分有“二龙戏珠”琉璃山花,系明代嘉靖三十年所立,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寝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是城隍爷和夫人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左边是碑廊区。庙内有历代收藏的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的碑刻、造像、墓志铭98通,为珍贵史料。最具价值的唐代《中条山敬院道堂铭》碑与另一通北魏四面造像碑,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稀有。</p> <p class="ql-block">唐代《中条山敬院道堂铭》碑</p> <p class="ql-block">北魏四面造像碑,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碑廊区的这一石方桌下面压的都是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立的村规民约碑。</p> <p class="ql-block">明碑“魏文侯师事卜子夏处”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p> <p class="ql-block">碑廊区及其他地还散放着一些石马、石棺、蟠龙石柱、石人、石狮、石牌坊构件、墓碑等等。</p> <p class="ql-block">四爪蟠龙石柱</p> <p class="ql-block">游览圆满结束,返程途中在风陵古渡口拍日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