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平天下——黄袍加身

长岛歌吟

曾为后周皇帝的柴宗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60年正月初一,河北的镇、定二州突然传来北汉勾结辽国大举入侵的急报。后周朝廷就匆忙派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迎敌。而在这个时候,京城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认为出师之日就是赵匡胤当皇帝的日子。由于前几次武将夺权都对京城进行了大肆抢掠,很多富人就带着家眷到外地避难。唯一不知情的就是年仅七岁的后周恭帝,以及他二十多岁的继母符太后。他们甚至还为赵匡胤置酒送行。往往没有想到,这个重臣在几天之内就将他们取而代之,成为皇宫的新主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月初三下午,赵匡胤率领的主力军到达距离开封城仅数十里的陈桥驿,并在此留宿。据说这晚赵匡胤喝多了酒,在帐中沉睡。而赵匡胤的亲信聚在一起,对士兵们说:“主上幼弱,未能亲政。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谁则知之?不若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于是他们立即派人通知留守开封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做好内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天刚亮,部分战士就手持兵器,冲入帅帐,振臂高呼:“大军无主,愿立点检为天子!”有人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然后大军回城,迅速控制了京城。后周宰相范质虽心有不甘,但见大势已去,值得率百官臣服。赵匡胤接受禅让,但发现没有禅让诏书,翰林学士陶榖立即从袖筒中拿出早已拟好的禅让诏书。赵匡胤在殿下受拜后,登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建隆,是为宋太祖。太祖即位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享年20岁,被谥为恭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兵变应该是唐末乃至五代武将篡权的继续。也是必然之事。自东汉灭亡以来,曹魏代汉、司马氏代魏、八王之乱、南朝兵变、杨坚篡权、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活生生的史实,让皇权“有德者居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句空谈。“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成为众多有野心之人竞争皇位的真实想法。如果是突然兵变,那么乱军之中怎么会有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呢?正如有诗云:“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但赵匡胤却要为这次夺权披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他和柴荣曾经拜天祭地、称兄道弟,从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的孤儿寡母手中夺过天下大权,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赵匡胤将各种“神迹” 附于其身,企图让人相信他当上皇帝是天命所归。</span></p> 谣言:“两个天子一担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许多关于他是真命天子的说法便流传开来。比如说赵匡胤出生时体有异香,三日不散。还有一种说法,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幼时虽母亲杜氏逃避战乱,因为他们年纪很小,便被杜氏放在箩筐里担着走。当时名气极大的道士陈抟见到了,开口吟道:“谁说当今无真主(真龙天子),两个天子一担挑。”就在陈桥驿兵变的前一天晚上,赵匡胤的谋士苗训告诉周围的人,他发现有二日的奇观,并说两日相博必有新王兴。小太阳代表的就是小皇帝柴宗训,大太阳就是赵匡胤。实际上天有二日完全是荒诞无稽的谎言,苗训煞有介事地编造这个神话,就是要在人们心中留下赵匡胤即位是顺天应命的印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