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兵骑行海南记之二十三广东篇

何梦浩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茂名市下辖化州市。</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出广西入广东,百十公里轻松,</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翻山越岭检验,骑界封神成功。</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9日信宜市出发奔化州市段,道路平坦,温度适宜,零上18度,着装已稍显厚重,有广西几天大山经历,进入广东倍感轻松无压力,悠闲着104公里抵达化州市,宿鉴江边,发源于信宜的鉴江‌,流经整个市区。今天是远彬生日,晚餐住宿都提档上了层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化州为县级市由茂名代管,别名橘州,因盛产化橘红而得名。化橘红是中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化州所产橘红消痰化饮有神效。明清时期,化州橘红被列为贡品。化州地处两广(广东、广西)三市(湛江、茂名、玉林)的交会中心,扼粤桂交通的咽喉。是著名的水果产区,盛产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多种水果。 </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信宜市“窦州古城”,是粤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古村落之一。</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号化州沿207国道,奔雷州半岛雷州市,道路平坦宽阔,车少人不多,骑行十分畅快。中午特拐上228偏离207国道,多跑20公里,去湛江市品尝久负盛名的烤生蚝,湛江吃过蚝,别处生蚝瞧都不瞧,那叫一个美味。这里气温二十多度,着单衣裤即可,此时东北已是零下,反差近三十度,温度上可体验冬秋春夏,实现了一路看四季的愿望。136公里顺利抵达雷州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雷州是湛江代管县级市, 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文化由俚僚文化、闽潮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构成,居民91%以上以雷州话为主,雷州话是闽话的一种次方言。雷州人的祖先大多数是由唐至清从福建的闽中、闽南移民来的。雷州是海洋大市,常见的鱼类有521种。</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窦州古城。</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湛江地级市‌,广东排名第14,车牌粤G。别称“港城”,沦为法国殖民地时称“广州湾”。因天然内海湾似一条湛蓝的大江,故得名。居民主要常用语为粤语、闽语和客家话。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即“雷州文化”)。 雷州文化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并列为“岭南四大文化”。 湛江菜是粤菜的一个分支,潮州菜注重酱味提鲜,客家菜以咸香著称,而湛江菜则以“鲜”为本,强调食材新鲜和自然风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下辖21个地级市,是地区生产总值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发达,但七十年代末前,整个广东经济并不突出,记得一个中山大学讲师,文革与我父亲牛棚患难,因家庭困难还问我父亲要过钱。77年我们当兵时,使用牙膏香皂,一些广东兵还看不惯,说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斗转星移,今天的广东多已很富裕,大亨遍地。时空政策相同,客观条件不差,物产比广东还丰富,发展不起来,或许是务虚多务实少。</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中潮汕战友小邱右付军。</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有一个潮汕地区的战友,他南空炮兵我南空地勤,南京空军医院病友结缘,成一世朋友。1977年我因胸膜炎住院,被转去安徽省巢湖空军疗养院时,同车一个同是胸膜炎的广东兵,又瘦又矮,颧骨高高,嘴唇厚厚,内心觉得与越南人无异,一路不太说话,颠簸四五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有凑巧,我俩分到一个病室,一来二去,知道了他叫邱锦南,广东潮汕地区潮安县77年兵,大我两岁,朴实憨厚,抄着一口我很难听懂的倒装句“广普”,初期我俩交流基本是各说各话,一半靠猜一半意会。闲暇我教他学汉语拼音,教他普通话,我跟他也学会了几句潮汕话,如“庚当赛刷桃漆”(广东省汕头区)。只知道普通话的自己,第一次知道还有方言的存在,开始对听不懂的语言感兴趣,这也是我日后大学选择学英语的一个动因。他抢着为我洗内外衣,从不要我动手,令我感动难忘。半年后出院我把新华字典留他做纪念,从此南北天隔一方,但一直保持联系,从书信,到座机电话,到手机,到微信,到抖音。每年春节互致问候时,他退步的潮汕普通话让我基本是鸭子听雷。1986年我在四平结婚, 5元随礼基本是大钱,他竟然寄给我200元。 </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书香八坊,信宜市镇隆镇的八坊村,中心区域古称“窦州。</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12月我去南方开会,我的学生付军,惠州高中校长陪我,专程开车去潮州市登塘镇看望他。巢县一别32年,我总想亲眼看看小邱,身体如何,生活怎样。感觉见面后我会流泪,但奇怪的是远远见到他等在高速出口,斜靠在蓝色别克轿车门边张望时,我反到平静了。他家新楼建在村边,潮州至厦门公路旁,五六百平米的五层独立楼房,一二层开餐馆,三四做客房,五楼自住,儿女双全,早早当了姥爷,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他家乡已成世界闻名的卫浴之都,家家有产业,户户千万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一南一北两个不可能有交集的人,竟奇妙的成为一生的朋友。2013年11月他在儿子陪同下特意到东北看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归正传,原计划10号我们同时对向出发去海口,但兴隆昨天下午开始一直下雨,预报沿途这两天都有雨,岳林我俩调整方案,改11号带车乘大巴前往海口,其它按既定方针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