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非遗展

银杏叶

<h1>薪火相传 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h1> <h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蕴含着各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p>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保护成果显著,我市现有包括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和朝鲜族等48个民族在内的364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8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16项,呼伦贝尔市级非遗项目230项。</p><p> 为了增进和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我们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厅按照文旅部划分的十大类非遗项目分别展现给广大观众,充分体现了呼伦贝尔非遗保护工作的平衡性和严谨性。展览展出了呼伦贝尔地区众多代表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彰显了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p></h1> <h1>  民间文学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形式有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笑话和谚语等。呼伦贝尔各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包括宇宙万物的起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风俗习惯等内容,是各民族历史的集体追忆,是研究各民族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h1> <h1>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是鄂温克族群众反映现实、表达意愿和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具有朴素、真实、夸张、离奇等特征,有神话、传说、故事、谚语、笑话等多种形式,是散文体和口述体结合的民间文学集成。鄂温克民间故事对研究民族历史、考察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h1> <h1>  呼伦贝尔的名称缘起呼伦湖和贝尔湖,传说:呼伦姑娘和贝尔小伙,他们能骑善射,为了解救在自然灾害中挣扎的父老乡亲和畜群,拼死与恶魔“莽古斯”斗争,最后化作呼伦湖和贝尔湖,草原人民世代感念。</h1> <h1>苍狼与白廘的传说记载了蒙古先民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重要史实。传说被母狼养育过的男孩孛儿贴赤那在与部落一位勇士捏昆争夺乞颜部酋长的时候,追赶一匹白廘,沿着白廘足迹寻找时遇见了他未来的妻子。随后孛儿贴赤那成为酋长,并在养育过他的那匹母狼死去的地方找到了铁,打造了武器,乞颜部落征服了室韦诸部,他们率领部落迁到斡难河源头布尔罕山生存下来的故事。</h1> <h1>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呼伦贝尔森林和草原孕育出了北方游猎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他们崇尚勇武。千百年来,游猎游牧活动逐渐演变为赛马、摔跤、射箭、鹿棋、曲棍球和抢枢等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娱乐身心、节庆表演的活动。</h1> <h1>蒙古马耐力赛(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 <h1>布里亚特蒙古族布龙射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h1>巴尔虎通克射箭(呼伦贝尔市级非遗项目)</h1> <h1>达斡尔摔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h1>达斡尔夺宝体育竞技(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 <h1>巴尔虎陶力亚特博克(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 <h1>摔跤选手的装备</h1> <h1>  传统美术是广大民众创造的,代表民族文化底蕴、审美情趣与艺术水平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传统画制作与绘制工艺、传统刺绣挑花工艺、传统雕塑工艺、传统镂刻工艺等。呼伦贝尔地区的传统美术生动立体的记录了先民们在以游牧、游猎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形态,体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游猎民族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形态。</h1> <h1>鄂温克族希温·乌娜吉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h1>“希温·乌娜吉”鄂温克语是“太阳姑娘”的意思。鄂温克族崇尚太阳,用皮毛等材料制作各种象征太阳的工艺品。</h1> <h1>达斡尔族民间缝布艺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p>鄂伦春族剪纸(自治区级非遗项目)</p><p>达斡尔族刺绣(自治区级非遗项目)</p><p>哈尼卡(自治区级非遗项目)</p></h1> 剪纸 <h1>牛、羊角、骨雕刻</h1> <h1>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国家级非遗项目)<p>哲仁嘿(自治区级非遗项目)</p><p>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萨满舞(国家级非遗项目)</p><p>鄂伦春族斗熊舞(自治区级非遗项目)</p></h1> <h1>鄂伦春族斜仁柱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 <h1>蒙古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h1> <h1>俄罗斯族木刻楞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h1> <h1>  传统戏剧是指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传统戏曲艺术。戏曲艺术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武术等元素,舞台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强的虚拟性、程式性与技术性。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在呼伦贝尔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受众群体。</h1> <h1>  女蟒是皇后、嫔妃、公主、诰命夫人等贵族女性最庄重的礼服,比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赴皇帝之约时要穿蟒,《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与刘备成亲时要穿蟒。</h1> <h1>  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相辉映,引人入胜。</h1><h1> 一节兽骨、一张桦树皮、一块塔坨草、一朵列巴花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无不映射出地域的文化习俗,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h1> <h1>2024年8月17日观展拍摄</h1><div><br></div><h1><i>拍摄、编辑、制作:银杏叶</i></h1><div><br></div><div><br></div><h1><b>谢谢您的浏览观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