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川西自驾行D9(11月10日):雅江~理塘~稻城

马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行程:雅江~理塘~稻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雅江过理塘至稻城,相距286公里,车程接近7小时。早上,出松茸之乡的雅江,跨过雅砻江大桥西行,大约1小时左右,我们就从海拔2600米的雅江县城,到了剪子弯山海拔4168米的日照金山观景台。据说这里是观看贡嘎雪山的最佳角度。我们也停车驻足,走到观景台回望,群山重峦叠嶂,云海之上的贡嘎雪山屹立天际。盘旋向上的公路中,天路十八弯几个大字点缀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剪子弯山隧道钻出来,经过雅江与理塘分界的卡子拉山垭口时,海拔高度已达4718米,确几乎感觉不出那是山,更像是一片辽阔的牧场。行走在这条高山草甸中的天路,远端的雪山如冠,山脊坡面曲线优美。继续前行,我们到了有“世界高城”称谓的理塘。实际上,理塘‍县城的海拔只有400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理塘在我心中就像它的海拔一样高,我对它至今心生敬畏,就像拉萨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一样。我猜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没有多少人愿意在生命禁区的海拔高度上冒险过夜。半年前自驾西藏大环线时,尽管我已经适应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但是今天又再次头痛高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假如浪漫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没有写过那些向往理塘的诗句,这座高原小城肯定至今默默无闻。诗歌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何况诗人还是万人敬仰的宗教领袖。他创作的一首首诗,如今改编成了人人传唱的动听歌谣。比如写理塘的这首: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确是这位宗教领袖钦定接班人的神来之笔。后来拉萨派出的高僧因这首诗,在理塘寻访到七世达赖。从此,理塘声名鹊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生‍在藏南地区的六世达赖喇嘛,对理塘情有独钟,理塘并不是这位佛爷的家乡。仓央嘉措不是藏族人,而是出生于藏南地区达旺的门巴族。翻开旧时的西藏地图,能轻易找出达旺这个地方,可我们却一辈子也到不了那,因为麦克马洪线把包括达旺在内的九万平方公里土地划给了印度。按我国的行政区划,达旺属于山南地区错那县;按照印度的行政区划,却成了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理塘寺也叫长青春科尔寺,是康巴地区最大的黄教寺庙。据说明朝年间,三世达赖喇嘛前往蒙古弘法,返回西藏途中经过理塘,坐骑突然失踪。寻马时发现理塘山色秀丽,遂决定在此修建寺庙,取名长青春科尔寺。除了理塘寺,理塘县城内还有另一处人文景观:理塘白塔。白塔塔高有33米,四周有119座小塔环绕。在距离白塔十米开外,更有一个室内最大的转经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理塘的赶集日,散居在各个牧区的人们,都到县城来赶集。走进县城农贸市场,卖牦牛肉的摊位最多,有几十个。摊位后面的几家商铺,除了经营牦牛冻品,还提供真空打包服务。听当地藏族人说:理塘的牦牛四季都是散养,从来不喂饲料。因为品质好,每天市场内牦牛肉的交易量都很大。一般来说藏族人一次都会买几十斤,而我身边的一位藏族大叔,直接买走半头牦牛。他们买得多,交易时却显得干脆爽快,没有讨价还价的啰嗦话。这应该是康巴汉子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草原、山川为伴,这种天然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他们纯粹如一的性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藏区,宰牛都是下午,而且宰好的牦牛还要挂起晾至第二天,待肉中血水滴干才会售卖。对于内地现宰现卖含水率高的牛肉,藏区人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样做对顾客有失公允。相比藏区人们的良善,内地一些肉贩突破道德良知底线,屡屡售卖活牛注水肉的行为,着实为人所不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了理塘,有两座海子山。一座在理塘和稻城之间,另一座在理塘和巴塘之间。前者巨石堆垒,后者土匪出没。巴塘自古就是一个土匪窝,恶名远扬。如果在今天还有人说巴塘土匪荷枪实弹,在海子山设卡埋伏,抢劫来往车辆,我会觉得像个天方夜谭。解放军的天是晴朗的天,巴塘又焉能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径直往稻城海子山而去,在匆匆行进中到了兔儿山。兔儿山,山如其名,惟妙惟肖的双耳造型,是亿万年来大地不断变化的印迹。兔儿山垭口海拔4696米,垭口停车区配有吸氧室,游客如有高反,可以在此吸氧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驶离兔儿山,穿行在稻城海子山的凌乱碎石之间,有种置身于火星世界的怪异之感。通常我们把海子山这些身世扑朔迷离的大石头叫作鹅卵石。科学家们可不会像我们这样无知和草率,他们把这些石头叫作花岗岩漂砾,把这样的地形命名为古冰帽。其实,这些专业词汇我根本不在乎,我只知道这些石头曾经生活在汪洋大海里,被鱼儿依偎,被水草爱怜,绝不像现在这样孤单。四川人称高原湖泊为海子,海子山据说有上千个大小不等的海子,散布在海拔四千多米的这些巨石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海拔4500米的海子山上空气稀薄冰冷,阳光确特别刺眼,晃得人睁不开眼。驶过稻城机场的岔路口不久,隐约看到前方出现一组大型基础设施,孤寂的站立在这片荒野之地。走到近处才看清楚,这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海子山的一个天文观测站“高海拔宇宙线观测基地”。什么是宇宙线观测?我不懂,后来查阅相关介绍后,好像懂了。想到海子山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大气层通透又干净,应该是个仰望星空的天选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转眼日暮西山,天空开始了它自己的无穷变化。沿着公路行驶,平缓的丘陵逐渐被高山峡谷所替代。待峡谷渐渐开阔,再抬头已是群星满天。驶入稻城县驻地金珠镇时,街道上的路灯已经亮了起来。看着夜色中静谧而肃穆的稻城白塔(也叫尊胜塔林),我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那首广为传唱的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山转水转佛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为修来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只为途中与你相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