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时代的时传祥:张喜忠

小水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走近新时代的时传祥:张喜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水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卫辉安都乡南关村,一方占地540㎡,名曰“新时代的时传祥”展览馆,已经开馆。近段时间,来自四面八方参观学习团队逐渐多了起来。当我走进这方庭院时,得知这个小院的主人叫张喜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为何叫做“新时代的时传祥”展览馆呢?这里面有故事要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据当地官方媒体近期的《新乡日报》载文这样说:新乡市唐庄乡镇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新时代的时传祥"展览馆正式揭牌。这是该中心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推动新老典型接力永续的又一重要举措。展馆展出面积约为540平方米,分为序章、军营岁月、艰苦创业、首都奉献、抢险救灾、科技创新、回馈家乡、组织发展、社会活动、组织关怀等篇章,以被中央媒体誉为"当代时传祥"的张喜忠事迹为主要内容,既有图片展板、珍贵实物,也有视频记录、情景再现,集中反映了张喜忠"作为一名退伍兵,“退伍不褪色、奉献无止境"的老兵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起张喜忠这个名字,在首都北京和家乡河南卫辉可是一位大名人。我们从他获得的诸多荣誉中可见其传承“时传祥”无私奉献精神一路走来的艰辛和风采。他先后当选北京市工会第十四届代表、新乡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新乡市第九届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中国好人、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第五届优秀复转军人等荣誉。并多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招待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建国70周年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天安门广场阅兵观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9年初冬,张喜忠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市安都乡南关村。1978年他和许多爱国青年一起应召入伍,来到了首都北京卫戍区服兵役。三年后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张喜忠主要承担连队的最平凡的蔬菜种植工作。为保障连队官兵高质量菜品供应,他积极联系驻地群众,采取军地联手共建蔬菜大棚的方式,取得军地双赢效果,他也成为当年兄弟连队学习蔬菜供应新方法的榜样,部队给予他记三等功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4年退伍返乡后,经再三考虑,张喜忠抱着“当兵保家卫国,退伍奉献社会”的爱国情怀,决定返京创业。他想充分利用自己在部队掌握的种菜技术,为退伍后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起初,他靠着仅仅只有6亩的蔬菜大棚和先后从家乡卫辉带去的50余名农民工到北京种菜卖菜。淘得第一桶金的他,开始在首都北京渐渐站稳了脚跟。进京创业的步伐,张喜忠也不是太顺利的,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长足发展,他所承包的几亩菜地被征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直到2000年,年至不惑之年的张喜忠依据首都作为国际大都市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经过走访论证,开始改行步入另外一个全新的行业——化粪池清掏、污水管线疏通等城市保洁服务工作。并以退伍的河南籍30多位老兵为主要成员,相应成立了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他东家借西家凑,加上多年的一点积蓄,购买了老兵保洁服务中心第一辆二手污水抽运车,开始了自己在首都的保洁服务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管条件多艰苦,不管情况多复杂,不管工作多脏多累,有活就接,接就干好"。这是张喜忠带领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一起干事业的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弓没有回头箭,创业更须意志坚!</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喜忠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革命军人,他带领团队坚守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对中心实行军事化管理。该中心先后承揽过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及多个部队大院、企事业单位的化粪池清掏及管道疏通业务。为了高效完成保洁任务,他和同事们夏顶烈日,冬冒严寒,遇到地下管网疏通方面棘手的活时,就第一个爬进臭气熏天的下水道,跳进化粪池,用手一点点掏挖,靠着这股实诚劲儿,几年下来,在首都北京海淀区一带,"老兵"保洁有了点小名气。中心员工也从30人逐渐增加到50多人。拥有了7辆环卫抽吸车,1辆应急排水作业车,1辆高压清洗管道车及化粪池清掏的专业设施。2005年,在有关部门的建议和指导下,中共卫辉市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党支部挂牌正式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创业艰难终功成,回报社会步不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除了解决当地部分青年就业问题外,还积极回报社会。他先后出资为家乡修路、为贫困家庭义务收麦,定期看望慰问孤寡老人、老党员,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情怀。在中心发展壮大的同时,张喜忠积极主动开展公益活动,先后又成立老兵应急服务队、首都老兵志愿者服务队。出资500多万元购置了大量应急抢险装备。两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参加过2003北京非典消杀保障、2008.5.12汶川地震抢险、2008年奥运会场馆及天安门周边防汛值守、2010年西南干旱找水、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抗洪抢险、2020年新冠疫情消杀防控、2021.7.20卫辉特大暴雨抗洪抢险、2023年河北涿州特大暴雨抗洪抢险等应急抢险任务。张喜忠还数年坚持义务为北京市孤寡老人、老党员、军烈属无偿疏通管道6000多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位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张喜忠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赢得了北京市和家乡人民的广泛认可。除了获得的诸多荣誉外,全国多家官方媒体,自媒体,都对他“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奉献社会”的退伍不褪色,躬身京城做保洁服务创业精神和那颗回报社会、闪闪发光的公益之心而生发无限感动和感叹。有官方媒体记者们曾用这样的标题夸奖张喜忠。“老张为河南人正名”“管道里摸爬的活雷锋”“干的是畅通活,办的是敞亮事”“部队里走出的当代时传祥”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返乡不忘根,奉献无止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在,北京保洁服务中心的事儿,张喜忠大都交给了儿子来管理,自己返回了家乡卫辉。这个从北京服务中心复制过来的展览馆开馆后,有学习参观的团队过来时,他就认真地给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和团队一路走来的创业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问到返回家乡今后有何打算时,张喜忠笑着给笔者说:南关村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下一步,准备把北京保洁服务中心的一部应急车辆调过来,主要目的是想继续为村里办点实事。时传祥的“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精神,我决不能丢掉呀,我要继续学习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村和周围村曾和张喜忠在北京打拼的多名志愿者更是受张喜忠的影响,主动请缨来展览馆为大家开展志愿服务。他们都是军人家庭的成员。宋玉林一家三代军人,父辈参加过解放战争。他本人参加过自卫反击战,儿子曾在黑龙江武警部队服役;赵忠雨的爷爷在解放辉县城时失去双眼;孔德喜的父亲曾参加过淮海战役 ;唐启胜的叔叔,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转业干部唐振河,还有唐春海等人都曾是当过兵的人。这几名志愿者每天在展览馆报到,服务前来参观的学习团队,不要任何待遇。一个个表示将和张喜忠一起携手在南关村里为群众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如今,张喜忠的儿子已接过传承接力棒,可以说是父子两人,一个在家乡,一个在京城,继续共同谱写“新时代时传祥”的新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相关链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时传祥(1915年9月20日—1975年5月19日),男,汉族,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时传祥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担任掏粪工人,是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时传祥提出“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无冬无夏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2009年,时传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并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