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鲁迅博物馆游记

杨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12月10日,我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的北京鲁迅博物馆。这里不仅是鲁迅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一座集文物征集、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研究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博物馆里,我深入了解了鲁迅的生活、创作和思想,感受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精神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走进鲁迅先生的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小时候我们只是在课本上熟知鲁迅先生,今天来到他生活过的地方,了解先生的生平,感受浓厚的文学氛围。</p> <p class="ql-block">鲁迅生平陈列馆:陈列馆共2层,展览以鲁迅一生的足迹为脉络,共分8个部分:“在绍兴”、“在南京”、“在日本”、“在杭州、绍兴、南京”、“在北京”、“在厦门”、“在广州”、“在上海”~以不同年份和地点为线索,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一生。从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到他的文学创作、思想转变,再到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伟大灵魂的成长与蜕变。这里还保存着先生大量的手稿、书籍、笔记、新闻、服饰、照片等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展览以鲁迅一生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文物和文献,全面展示了鲁迅在文学、艺术、思想等诸多领域的卓越成就。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鲁迅的手稿、信件、照片以及他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物品,每一件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和鲁迅独特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后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看到《藤野先生》的解剖室,了解《新青年》的创刊过程,看到《呐喊》《彷徨》的时代背景。</p> <p class="ql-block">除了展览,博物馆还设有文创馆和书店,供游客选购纪念品和阅读鲁迅的作品。文创馆内汇聚了各种与鲁迅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从文具到服饰,从书籍到艺术品,琳琅满目。书店则提供了丰富的鲁迅著作和相关研究书籍,是学习和研究鲁迅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隔壁就是鲁迅旧居,是鲁迅先生于1924年春天购入后自己设计改建成的带后院的四合院,也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的居所。鲁迅在此生活了两年多。</p><p class="ql-block"> 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他先后两次自沪返京探望母亲,也住在这里。鲁迅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9日,时值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旧居正式对外开放。次年3月,许广平先生将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p><p class="ql-block"> 1954年初,在旧居旁建立了陈列厅,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个四合院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改建的,前院有鲁迅先生亲手摘的两颗丁香树,如今已经99岁了。“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鲁迅先生的《秋夜》就写于这个院落。后院是一个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俗称老虎尾,看着房间里陈列的家具,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了解了先生的生活状态和写作环境。我们学过的《野草》《彷徨》《 朝花夕拾》都是先生在这里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次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的经历,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无论是他的文学成就、教育贡献还是思想影响,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未来,我还会再来这里,继续探寻这位文学巨匠的足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