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浅谈推行电影票房多方线上实时结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潇湘阿林

<p class="ql-block"> 【提要:本文首次提出了二大重要命题:1、推行电影票房各方线上实时结算;2、推行“云发行”后,电影院线的转型与发行体制第三轮改革】</p><p class="ql-block"> 近日在一个叫“每日电影漫谈”的微信公众号里读到一篇题为“电影从业者可能又要下岗一大票了”的文章。初看标题,不免让人疑惑:是什么又要让电影从业者下岗一大票呢?</p><p class="ql-block"> 接着读下去,才知道某平台方推出了一个叫电影“云发行”的平台。我们还是先来搞清楚这个“云发行”平台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按文章作者的描述“目前该系统已经正式上线,内地影城都可以去平台方申请,待平台方审验通过就可以接单了,操作还是挺easy的!”</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个“云发行”平台是一个电影发行系统。关键是这个发行系统直通电影院。按文章作者的介绍“内地影城都可以去平台方申请,待平台方审验通过就可以接单了”。接什么单?我的理解是影片的销售、宣发活动的执行与落地,如供片、路演、票补、宣发物料接收等。</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些供片、路演、票补、宣发物料都是由院线、各大片方(发行方)驻地发行人员以及各地电影行业协会负责与影院或影管公司沟通对接。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线上电影宣发平台,包括诸如发行“云平台”之类,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电影宣发模式。</p><p class="ql-block"> 目前,这些电影宣发“云平台”的触角通过互联网可以直达影院,影片发行方可以与影院建立直达通道,直接跳过了院线,同时也取代了驻地发行人员的工作。因此,这就带来一个非常现实与严肃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电影院线公司和驻地发行人员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么目前电影院线公司及驻地发行人员何去何从?要么分流转岗,要么下岗失业!</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电影院线公司。历史上,中国的电影发行体制经历过二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改革,是打破中影公司的统购统销,允许各制片方自行发行,即自产自销。第二次改革,是推行院线制,再次打破了按行政区域的发行体制,各大院线公司按照旗下签约加盟的影院,可以跨区域发行。</p><p class="ql-block"> 二次电影发行体制的改革,对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与壮大都发挥了重大的、积极的历史作用,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这种传统意义的院线公司,有三种形态:一种是与影院有资产关系的连锁型院线公司;二种是与影院只有签约关系的加盟型院线公司;三种是与部分影院有资产关系,与另一部分影院也只有签约关系的混合型院线公司。</p><p class="ql-block"> 无论哪种类型的院线公司,其基本职能,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代理影片一级发行方给旗下影院供片;二是负责代理一级发行方与影院进行票房分账结算;三是组织影院开展影片营销宣传活动。</p><p class="ql-block"> 如前所述,如果推出了真正意义上可直达影院的“云发行”,包括供片、路演、票补、宣发物料收发,那么,传统意义上的电影院线公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原来属于院线公司的几个方面的职能也将随之消失。</p><p class="ql-block"> 那么有人会问,其它诸如供片、路演、票补、宣发物料收发,都可以通过“云发行”实现,那票房结算怎么办?这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我的建议是,对全国电影票务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就目前而言,实现票房片方(第一出品方)、发行方、院线、影院四方线上实时结算,让票房分账款即时到达各方账户,这在技术上应该不难实现。</p><p class="ql-block"> 又有人会问,票房实现了线上多方实时结算,那电影院线公司就可以终结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将中国电影发行体制的第三轮改革,即打破院线制,推行云上电影发行。</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来讨论实行电影票房多方实时分账结算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1、可以减少发行的中间环节,节省发行成本。目前,电影院线公司在代理票房分帐中,一般都持有0.5到3个百分点(当然也院线零分账)。如果去掉院线公司这个中间环节,其原来所持有的票房分账点可以向制片方或影院倾斜,提高其分账比。</p><p class="ql-block"> 2、有利于现有院线公司转型。由于近几年院线公司在争取影院加盟上竞争十分激烈,本来就很少有分账点不断受到影院的挤压,导致完全靠影院票房分账作为主收入来的院线公司财务亏损,尤是疫情后电影市场遭遇重创,票房总量大幅缩水,全国电影院线经营亏损面持续扩大。与其赖活着,不如及时转型,另谋出路。</p><p class="ql-block"> 3、有利于院线公司的重组,兼并中小型院线,真正成为功能完善的电影发行主体。尤其是在院线公司转型的过渡时期,提供部分中小院线多种转型的机会与可能。</p><p class="ql-block"> 4、有利大幅度缩短票房结算周期,加快电影制作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现在的院线代理票房结算方式,电影票房结算资金全部到达片方账户,快则二个月,慢则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有的片方甚至一年还没拿到票房结算款。资金长时间滞留在第三方票务平台、院线或发行方,众多的片方,包括影院对此颇有微词,但又无能为力。如果票房实现了实时分账,资金及时到达片方、影院手中,有利于制片,影院方扩大再生产,加快新片制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期,促进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次,我们再来讨论实行电影票房多方实时分账结算的可行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云发行”给电影发行变改带来了无限可能,减少发行中间环节,让发行放映直达影院,为推行电影票房多方实时结算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从技术层上来说,在当今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时代,实现电影多方实时分账结算应该没有任何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3、院线的接受度值得关注与重视。在院线还没有做好兼并重组与转型的准备工作之前,可以给予二到三年的缓冲期,分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本文即将完稿之际,今天又从知名自媒体公众号“影视风向标”读到一篇题为 “中国电影宣发模式30年衍变与反思:从院线制改革到数字化时代”。文章作者为范志忠 、李若琪,原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章原标题为《数字化时代中国电影宣发模式的衍变与反思</span>》,“影视风向标”转载时将特意将标题改为“中国电影宣发模式30年衍变与反思:从院线制改革到数字化时代”,有意突出和强调“院线制改革与数字化时代”。</p><p class="ql-block"> 虽然文章没有直接谈到院线制第三轮改革,特别是没提出“推行电影票房多方实时结算”,但文章前面用很大篇幅回顾了中国电影发行体制二次重大改革,特别是文章最后写道“如何将传统电影院线行业与数字所带来的新资本、新平台与新势力有效融合、实现共赢,如何建立未来世界人与数智能力相处的规则与秩序,仍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提供对策”,尽管观点十分隐晦,但与本文仍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并期待你的高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