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李家沟古村落

焦保平马到成功

<p class="ql-block"> 品重儒林李家沟 </p><p class="ql-block">昔阳县城西八里,有个李家沟村,整个村落坐北朝南、靠山而建。村庄三面环山,村前一条四季河水环村而过。全村面积约6.5平方公里,户籍在册人口约1100多人,常住人口约800多人。村里李、赵、田姓为大姓,其中李姓约占总人口的40%。李家沟置村何年,现在尚无明确考证。传说汉孝明皇帝差遣郎中蔡愔选建开化寺地址,行至此地见已有人烟定居,且山形地貌呈龙凤呈祥之势,确认为风水宝地,即刻定址开化寺于此。从近年发现的金代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墓志铭文,可以确定在那时李家沟已经形成了村落。据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开化寺碑记所证,李家沟村此时已经人丁兴旺。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族人是由本县巴洲村迁入本村的。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区政府就设立在李家沟村。李家沟村,1947年开始土地改革;1949年隶属昔阳县第一区;1958年隶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8月隶属城关镇;2001年2月隶属乐平镇。2019年6月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最早的建筑遗留为开化寺,始建于何年不详,寺内现存石碑两通。明天启二年(1622年)李禅师重修开化寺记石碑完整;民国九年(1920年)石碑已经残缺不全。大殿内供奉佛像三尊,寺庙内遗留有大钟和石臼各一。依据村名的特点,村里街巷的名称也大都以沟来命名。前头沟、寺沟、小沟、龙王庙沟、里头沟、西沟、北沟、菜地沟 ……。村内集中连片现存完好的民居建筑主要集中在西沟、北沟和祠堂街。明末清初,李家沟村民农商并举,外出经商者逐渐增多。至民国时期,村民大量外出经商,开醋房、染坊、绸缎坊等商铺遍布周边县市,远至河北、北京。几代人以经商获得财富积累后,返回家乡祖籍地开始有规模的置地建房。逐渐形成了以李家、岳家、田家为主,格局别致的三大建筑群,约占全村建筑面积的半数以上。村内现在尚存完好并集中连片的民居有:李家进士院、老庄窝院、新旧石窑院、大炮底院、楼底院、榆树底院、橡椿树院、烧锅院、贵千老院、高房院、成文院、喜成老院。田家西沟、北沟各两座院落建筑,共六个大院,岳家三个大院。另有较为分散的闫家、赵家院落约七、八座。农耕生产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不断地创造出精神与文化的财富。西沟两座院院相连的大宅院,追求大观园般的阔气元素非常明显。外形设计偏向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讲究雕梁画栋,强调封闭森严的理念是其显赫之处。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太学生李天荣“品重儒林”的匾额,依旧悬挂在门楼原处;人民公社时期的大礼堂还保存完整;“勤俭办社”的砖雕匾额还在生产队部的门眉上方 ……。 亲眼目睹数百年的时光距离,建筑物散发着浓浓厚重的历史年代感,沉睡多年的物件似乎早已习惯了经年的低调与沉默。在潮起潮落数百年的时光中,建筑物究竟带走了多少岁月的恩怨。建筑物与人的关系,远远不止是遮风避雨的栖生之地。建筑物是交织于生命与时代的证物,也是人类对社会认知的文化表达方式,是人类希望寄托与精神的承担。建筑物犹如育人的泥土,家道命运与建筑物关系密切,没有建筑物孕育的人生,如同寄居于躯壳内的游魂。乡村布局的形成,源于顺应自然的理念,和与生俱来的自然生存能力。建筑的面容,经时光打磨后的庄重感,具有阅尽沧桑的静谧。每一串院落无论规模大小,被岁月蚕食后都堆积着祖祖辈辈的生活情绪。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交错的空间,时光真不知该定格在哪个年代,怎样才能读懂它所隐含的历史文化,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完成身临其境的表述。诸多不合时宜的景物,还刻意保留着当年的原始词汇,纪实的影像恐怕也无法表述当下乡村的面貌。纵深的目光,或许能从沉睡多年的物件上找到一些安慰 ……。经五道庙后穿入祠堂街,可见一座高台基的“李氏宗祠”,是清朝光绪皇帝下诏,由时任山东代理巡抚李希莲出资修建的。李希莲,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於李家沟村。咸丰十年(1860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光绪年间出任江西广饶道台、山东盐运使、长芦盐运使、贵州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职,留有“福星青天”之誉。李光宇,李希莲之子。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庚辰联捷进士,与其父李希莲并称“父子进士”。授工部屯田主政、叙升员外郎、礼部仪制司郎中、吏部稽勋司郎中、会典馆协修兼详校官。历任肇旭罗道台、广肇罗道台、总理课吏馆监督、法政学校、日本法政速成科留学生监督、总办全省水陆巡防营兼辑捕局。辛亥革命后被选为本县议长,民国二年开办“官立第一女子初级小学校”,成立县农会,创办戒烟局。民国四年昔阳修志任总撰。李光宇为官被人称道“勤政爱民,整躬饬属,吏畏民怀。”李方桂,李光宇之子,世界语言学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广州,1921年考入清华学堂,1924年留学美国,是中国在国外专修语言学的第一人。成为国际语言学界公认之美洲印第安语、汉语、藏语、侗台语之权威学者,并精通古代德语、法语、古拉丁语、希腊文、梵文、哥特文、古波斯文、古英文、古保加利亚文等,享有“非汉语语言学之父”之誉。李漪(李方内)李光宇之女,著名医学家。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广州。1924年北平医学专科毕业的第一位女生。1941年国民政府派遣美国学习,1954年回国,在天津建立中国肿瘤实验研究所,其医学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广泛临床应用。多少历史掌故与名人逸事,烘托出一个渐行渐远的乡村,在时光背影中投下了一个又一个凝重的身影。祠堂落成的那天,或许就是一个家族传奇故事的开始。祠堂是姓氏家族兴旺的荣誉象征,是形成宗族和维系宗族不可或缺的场所,对族人之间相互产生亲和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历来重视籍贯,五代世祖的出生地是对先祖的崇拜。世世代代对故土宗族如此看重,不谨只是对先人的缅怀祭祀,同样是对社会道德伦理的秩序维护。宗族是农耕社会时期的一种体制,百姓的权利只有宗族是个依靠,承担着族人意志与文化、物权和精神的多重意义。在开化寺、关帝庙、李家祠堂及多处民居大院中,都生长着数百年以上的柏树,如同年迈长者般的安详。以和睦诚挚的眼神、以平和缓慢的语调叙述着“猪龙山”的传说,保佑着李家沟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开化寺、关帝庙、五道庙、李家祠堂都已经重新修缮。每年正月二十五的关帝庙会、四月初八开化寺庙会一直延续至今。村民以唱戏、秧歌、锣鼓、现代歌舞等文艺晚会的形式进行表演。 村口那眼古老的轱辘井,水源依然旺盛,村委会几年前又新建起了学校、大戏台、卫生保健室、便民服务楼和老年照料中心,与祖宗的祠堂、寺庙共同承担着乡村文化传承的延续。村口建起高大的牌楼,成为李家沟村最显眼的标志,村前那条小河依旧在平缓地流淌,水源来自仁家垴的后山。李凯文老师编写 2019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