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灰背鸫雄鸟额及整个上体为橄榄灰色,眼先黑色,头侧微沾棕褐色,耳羽黑褐色杂以细白羽干纹;飞羽和尾羽褐黑色,外翈缀有灰蓝色;下体颏、喉灰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胸淡灰色,有的具有黑褐色三角形羽干斑,下胸和腹的中部灰白色,胸侧、胁、腋羽和翼下覆羽橙栗色,尾下覆羽淡皮黄色;虹膜褐色;喙黄褐色,脚肉黄色。雌鸟似雄鸟,但颏、喉淡棕黄色,具黑褐色长形或三角形斑,胸淡黄色,具黑褐色三角形羽干斑。</p><p class="ql-block"> 灰背鸫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越冬于中国南方地区,偶见于越南和日本。栖息于低山丘陵的茂林中,尤喜林下植被丰富的河谷次生阔叶林。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成小群活动于开阔地带。营地栖生活,善跳跃和行走,繁殖期善于鸣唱,晨昏尤甚。主食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蚯蚓和植物种实。繁殖期在5-8月,雌雄亲鸟共同营巢于林下小树杈上,窝卵数3~5枚,雌鸟孵卵,孵化期约14天,双亲共同喂养约11天后离巢。</p><p class="ql-block"> 灰背鸫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南方为旅鸟或冬候鸟。对于中国北京而言,灰背鸫是旅鸟,能看到灰背鸫,对于北京的观鸟人来说是一件偶然和幸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灰背鸫已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注:文章源至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