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的成都故居

几禾苏

</strong>  点上方<strong>蓝色字</strong>体一键关注 <strong>讲座 | 康养|  文旅 | 时评 | 乡村 | 文艺</strong><h3> <p class="ql-block"><b>琼瑶幼时成都故居在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民国建筑,占地760平方米,拥有西式坡屋顶和陶瓦屋面,是典型的近代公馆式建筑,风格偏向欧式。</b></p> 琼瑶幼时曾住过的宅邸<br></br>目前为多家银行员工的共同宿舍。2015年5月26日,这座承载着历史的建筑被正式列入成都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其外观和细节至今依旧散发着浓郁的民国风情。这里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琼瑶文学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剪不断的乡愁》中,离开成都40多年的琼瑶再次回到成都前,还专门找家里老人打听了当年在成都的住处“暑袜街,布袋巷”。<br></br>在琼瑶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关于暑袜街的图画:古老的石板小路,路两旁老式的四合院,院中有合抱的大槐树,枝桠伸出了有小花窗的矮墙。每户人家,都有两扇油漆斑驳的红门,门上嵌着褪色的铜门环。当然,这条街一定在郊外某处,因为,街的旁边,应该是大片大片的油菜田。 1933年成都地图也许是年幼且离开成都太久,琼瑶她已经不记得暑袜街位于成都闹市区,但当年门前的油菜花的印象依旧清晰,她感慨道:“当我再次回到这片旧地,油菜花已经消失不见。”这不仅是对成都变迁的感慨,也是对流逝时光的怀念。<br></br><p aria-describedby="tooltip511161" data-original-title="" title="">1</h3></br>时光飞逝如箭,不知琼瑶曾记得,她幼年时故居西边,曾经有个古皇城,古皇城里曾有个明远楼? <h3>远远望去,可见明远楼三个字</h3></br><h3>可惜建国后没几年,古皇城和明远楼则早就灰分湮灭,没了踪影。<br></br>倘若你要去寻找明远楼旧址,你就去天府广场毛爷爷脚下站一站,他背后对到的科技馆就是过去明远楼的位置。<br></br></h3></br> <h3>成都古皇城以前也有条河,一直都叫御河,现在早已埋在地下了。<br></br></h3></br> <h3>成都也有古城墙,不过都是以前的事了,建国后都被拆毁了,无影无踪了。<br></br></h3></br><p aria-describedby="tooltip794651" data-num="2" data-original-title="" title="">2</h3></br><h3><br></br>成都像北京一样是有胡同的,比如宽窄巷子的前身就是胡同。</h3></br><h3>宽巷子叫仁里头条胡同,窄巷子叫仁里二条胡同。<br></br></h3></br> <h3>成都的胡同是清康熙年间,由年羹尧从北京带过来的。<br></br>八旗驻兵成都,为防与民混杂,特将少城辟出改建交于八旗驻防。<br></br>自此少城亦称满城。而成都的胡同均在满城。<br></br></h3></br><p aria-describedby="tooltip489917" data-num="3" data-original-title="" title="">3</h3></br><h3>八旗驻满城,一旗一官街,满城内有八条官街。官街以长顺街为界,呈东西两边排列。<br></br></h3></br> <h3>西侧四条官街分别是:<br></br>正黄旗——仁德胡同(今西马棚街);正红旗——甘棠胡同(今实业街);镶红旗——右司胡同(今西胜街);镶蓝旗——永发胡同(今蜀华街)。东侧四条官街为:镶黄旗——广德胡同(今东马棚街);正白旗—都统胡同(今商业街);镶白旗——左司胡同(今东胜街);正蓝旗—永济胡同(今人民公园内)初时,每旗官街一条,配披甲兵丁小胡同三条。八旗官街共八条,三八二十四,再加八,胡同共计三十二条。</h3></br> <h3>人口兴旺,胡同逐渐增建至四五十条。从满城的地图可以看见,长顺街俨然如鱼之脊背,几十条胡同分列东西,又宛若鱼刺。</h3></br><h3> <h3>长顺街长又长,分成了长顺上街、长顺中街和长顺下街。<br></br>很久很久以前,有叫郭朝华、张田政的两口子,就在长顺上街的街边摆了个小摊卖拌麻辣肺片。<br></br></h3></br><h3>由于味道不摆,买的人多,口碑当然传得就远。解放后又被弄成老字号。</h3></br><h3>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夫妻肺片。<br></br></h3></br><p aria-describedby="tooltip157626" data-num="4" data-original-title="" title="">4</h3></br><h3>延康胡同(也叫顺城胡同)——就是现在的八宝街。这一带在清朝末期,是贫民的聚居地。因为是顺着满城城墙边的,所以也叫顺城胡同。</h3></br><h3>旧时沿街房屋多为竹蔑笆为墙,竹蔑笆草席为顶的简陋棚屋,被称为“笆笆街”“笆笆巷”。</h3></br><h3>芭芭与人体排泄的粑粑同音,不雅,所以民国初年取谐音改称“八宝街”。</h3></br><h3> <h3>里仁胡同——东二道街:因为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征,人又偷懒,就把东边第二条胡同叫作东二道街。<br></br>仁里胡同——上半截巷(上半节巷)、上半截街。<br></br>集贤胡同(永兴胡同)——过街楼街。<br></br>过街楼是古代城镇中修建在不大的街巷之上的通道,类似如今的过街天桥,但是上面有顶,颇似廊桥。<br></br>广东一带的骑楼也是过街楼的一种形式。<br></br>普安胡同(吉祥胡同)——就是今天的红墙巷。<br></br>因为街上过去有一座关帝庙,庙外的围墙涂成红色,就和今天的文殊院外墙是一样的,红墙因而得名。<br></br>最有名担担面就发迹于红墙巷的东头北侧,直到1956年,才从这条小巷迁往更为热闹的提督街。<br></br>仁德胡同——东马棚街(原镶黄旗官街)。</h3></br><h3>顾名思义,东马棚一起就是满蒙旗兵养马比较集中的地方,胡同里有很多竹木搭建的马棚。</h3></br><h3>名校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就在这里。<br></br>五福胡同——东门街。<br></br>胡同正对着满城大东门迎祥门(大东门),所以改名为东门街。</h3></br> <h3>长发胡同——长发街。<br></br>有说长发街是出自《诗经·商颂·长发》中的“长发其祥”的诗句,是一种吉祥语。<br></br>松柏胡同——黄瓦街。<br></br>因有贵族在胡同里修建了院子,院墙是红墙黄瓦样式,故而叫作黄瓦街。<br></br>那时,这种戴黄帽儿的墙在成都十分罕见,所以黄瓦街名气非大!<br></br>育婴胡同(积善胡同)——娘娘庙街。<br></br>清代后期在胡同东口建有一座送子娘娘庙,故得名。<br></br>城市改造,拆除了娘娘庙街和大部分黄瓦街以及小部分的长发街之后,形成了现在的商业后街。<br></br>都统胡同(原正白旗官街)——商业街。<br></br>民国时期,在原副都统衙门的地方兴办了商业专门学校,所以这条胡同在民国时期就叫作商业街。<br></br>1931年,在原地开办了励志社成都分社。<br></br>后来,成了四川中枢,属于警戒比较严厉的地方。<br></br></h3></br> <h3>太平胡同——多子巷。<br></br>胡同里有不少为满蒙八旗制造刀枪兵器的匠铺,在民国时期就被叫作了“刀子巷”。<br></br>后来军阀刘湘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宅院进来,觉得巷名太不吉利,将刀子巷改名为了多子巷。<br></br>另有一层寓意在于,刘湘长子与次子均早逝,当时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多子多子,寓意着多子多福多寿。<br></br>民国时期,曾经出任过成都市长的著名书法家、齐白石入门弟子余中英的故宅原来在多子巷的东头。<br></br></h3></br> <h3>仁厚胡同——仁厚街。<br></br>“仁厚”是传统的吉祥语,出自《荀子·富国》“其仁厚足以安之。”著名国画家陈子庄晚年就住在仁厚街11号。</h3></br><h3>丹桂胡同——桂花巷。</h3></br><h3>清代时因栽有丹桂而名丹桂胡同。民国初年改为桂花街,因与南城桂花街同名,又改名为桂花巷。著名作家李劼人曾从斌升街迁居桂花巷65号的“聚园”。就在这里,他写成了他的《暴风雨前》和《大波》,完成了著名的《大河三部曲》。</h3></br><h3>斌升胡同——斌升街。</h3></br><h3>“斌升”二字乃是一种吉祥用语,“斌”字由文武二字组成,过去称为文武双全,斌升就是寓意文士与武士都能前途远大。清末,在街东口建立了第三小学堂,是当时成都最早建立的新式学校之一。著名作家李劼人曾租住于斌升街13号院中,在这里写出了长篇小说《死水微澜》。</h3></br><h3>左司胡同——东胜街(原镶白旗官街)。清代胡同驻防左司衙门,所以叫左司胡同。民国为了表示辛亥革命胜利之后的新形势,改名为东胜街。东胜街街东头原左司衙门旧址,曾建有著名的西式宾馆沙利文饭店,抗战时在次设立过美军联络处。抗日名将宋哲元晚年曾在此居住。<br></br></h3></br> <h3>永安胡同——将军街(亦名猫猫巷)。<br></br>因为街口立有一个虎状的石柱,成都人口语中习惯把老虎称为猫猫,所以一般人又把这条小街叫作猫猫巷。<br></br>四川军务督办杨森入住于此,当他入住不久,就以北洋政府封给他的“森威将军”的名义,下令把这条小街命名为将军街。<br></br>杨森此举情有可原,因它绰号“耗子精”,耗子最怕的就是猫,故而改名。<br></br>亦有另有一说,“杨”“羊”同音,而“羊”入“虎”口太不吉利,故而改名。</h3></br>其实两个说法差不多,就是说人家杨森怕猫怕虎。<br></br>文字音韵学家赵少咸生前住此街原40号。<br></br>辛亥革命元老夏之时曾住于本街东头,他的夫人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女企业家、上海锦江饭店创办人董竹君。<br></br>永顺胡同——牌坊巷。<br></br>民间有传说,四川总督锡良有顽疾,久医不得痊愈,后经成都“王瓜子”,用普通药治愈。于是总督在满城东南角修建了一座牌坊,于是就有了这条牌坊巷。<br></br>现为少城路的一段。<br></br>永顺二条胡同——东半截巷(东半节巷)<br></br>永兴胡同——永兴街(二甲巷子)<br></br>喇嘛胡同(蒙古胡同)——祠堂街。<br></br>八旗官兵在这条胡同中为当时的权臣年羹尧建立了一座生祠,并把这条胡同改名叫作祠堂街。<br></br> <h3>永平胡同——(头甲巷子,人民公园内保路纪念碑北侧)<br></br>永清胡同——(人民公园,由祠堂街通往小南街)<br></br>永济胡同——君平街(仓房街、原正蓝旗官街)。<br></br>为纪念道家学者严君平,就在他生活过的支机石街建有严真观。后因清初支机石街被划入满城,凭吊或者祭祀严君平很不方便,于是把满城南墙外的新街命名为君平街。<br></br></h3></br><p aria-describedby="tooltip729330" data-num="5" data-original-title="" title="">5</h3></br><h3>清远胡同——西大街。<br></br>清远胡同是满城中最北的一条胡同,因为正对成都的老西门清远门,所以名叫清远胡同。<br></br>清远胡同是出老西门的必经之路,民国时就改名为西大街。<br></br></h3></br> 清顺胡同——西二道街<br></br>因为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把西边第二条胡同叫作西二道街。<br></br>川剧一代宗师阳友鹤居住在西二道街。<br></br>忠孝胡同——三道街。<br></br>因为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把西边第三条胡同叫作三道街。<br></br>联升胡同——四道街。<br></br>因为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把西边第四条胡同叫作四道街。<br></br>可以说,二三四道街是最能让人琢磨的街道,所谓找不到特征本身就是特征,与其它胡同相比,这几条胡同应该是被人怠慢了。<br></br>忠义胡同——下半截巷(下半节巷)竹叶巷。<br></br>早就被拆除了。<br></br> 上升胡同——焦家巷。<br></br>巷中有一位满族官员额苏里氏的住宅,在全巷中名气最大。后来满族改汉姓,这家额苏里氏把他们家改为姓焦,所以上升胡同称为焦家巷。<br></br>焦家巷曾经居住过藏学家张怡荪、文字音韵学家李植、古典文学家屈守元、神话学家袁珂等。<br></br>广德胡同(阿产胡同)——西马棚街(原正黄旗官街)。<br></br>与东马棚一样,这里也是满蒙旗兵养马较多的地方,原来有很多竹木搭建的马棚,少有住户。<br></br> 槐荫胡同——槐树街。<br></br>当年槐树街有很多老槐树,还有一片槐树林,如今只剩下寥寥的几株。吉祥胡同(通顺胡同)——吉祥街(新巷子)。光明胡同——奎星楼街。因为西头曾经有一座关帝庙,关帝庙中后来又增加了一座奎星阁,所以在清代又名奎星楼胡同,民国时改名为奎星楼街。<br></br>仁风后胡同——栅子街。所谓栅子就是木制的栏杆门,以前这里就有栅子。国民党撤离大陆前,保密局成都站就设在栅子街44号。著名学者吴虞故居在栅子街50号。<br></br> 仁风胡同——小通巷。<br></br>因为这条胡同的巷道狭窄,有如一条逼窄的通道,所以就命名为小通巷。甘棠胡同——实业街(亦称官学街,原正红旗官街)。这里当年开设有八旗官学,是培养八旗子弟读书的地方,所以就取了“甘棠”这样一个很文雅的名字。<br></br>民国时,在八旗官学的地方开办了一所女子实业讲习所,所以就把这条街改名为实业街。<br></br>仁里胡同——泡桐树街。<br></br>因街内有一棵大泡桐树而得名为泡桐树街。君平胡同——支机石街(支矶石街)。支机就鲸石,拂镜取池灰。<br></br>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br></br>传说严君平卜筮张骞从黄河源头带来的一块石头,是天上织女用来垫她的织机的石头。<br></br>支机石后被移到文化公园内,如今的大石西路、大石东路都因这快石头而得名。 仁里头条胡同——宽巷子。仁里二条胡同——窄巷子。<br></br>民国时这里比较冷清,很少有达官贵人在此居住,以后也没有机关单位拆建。恰恰由于这种长期的平民性,使得宽巷子和窄巷子基本上没有大拆大改,得以保持了老成都街巷的旧时风貌,保存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四合院。 现在游客看到的宽窄巷子景区,都是文旅开发大拆之后重建的,与原来的仁里头条胡同、仁里二条胡同时期的建筑物完全是两码事。明德胡同(如意胡同)——井巷子。<br></br>胡同北部建有明德坊,又因为巷内有一口水井,所以定名为井巷子。右司胡同——西胜街(原镶红旗官街)。<br></br>清代胡同驻防右司衙门,所以叫右司胡同。民国为了表示辛亥革命胜利之后的新形势,改名为西胜街。永平胡同——柿子巷。因街内有一棵柿子树而改名为柿子巷。杜氏骨科和何氏骨科的故宅都在柿子巷。<br></br>通顺胡同——横小南街。<br></br> 钟灵胡同(方池胡同)——方池街(大坑沿儿)。<br></br>胡同东头有一个钟灵坊,后来把街内原有的一个池塘加以整修,改建为一个方形的池塘,故而胡同也改名为方池胡同,民国时期又改名为方池街。<br></br>附近的老百姓把那个池塘叫作“大坑沿儿”,附近的小南街称为大坑沿后街。<br></br>永乐胡同——方池横街。<br></br>永升胡同(翠柏胡同)——蜀华街东头(厅子街,锦江街,原镶蓝旗官街)。<br></br>永发胡同——蜀华街西头(二条巷子)。<br></br>永明胡同(聚元胡同)——包家巷(直通西较场的水西门为满城西通道)。<br></br>胡同内最有名的住户是蒙古族的巴尔特氏。巴尔特氏后人多改姓“包”,附近居民多称为“包家”,所以这条胡同就改称为包家巷。<br></br> 胡同其实就是比大街窄的小巷子,是我国北方城市建筑布局的一个专有名词,这和南方的“里弄”、“巷”的意思是一样的。<br></br>关于胡同名称的消失,这与民国建立有关;胡同传统建筑的消逝,这与城市建设浪潮有关。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就得消灭一个旧世界,哪怕是像胡同、街道名称和承载了无数记忆的传统街巷建筑。<h3><strong>免责声明:本号转载内容纯属学术分享,不做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strong></h3></br> <h3><strong>RECRUIT</strong></h3></br><h3><strong>  关注我们</strong></h3></br><h3><strong> 微信号  </strong><strong>| </strong>Eshshy</h3></br><h3><strong>益商书院|</strong>北京益鲟科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T3cgZnznyaii6nwOvw_h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