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神圣动物崇拜中心</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后期,国家的分裂、外族的入侵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导致民间对魔法和巫术的信仰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神圣动物崇拜因而风靡一时。对应特定神灵的动物,如朱鹭、狒狒、猫、鹰乃至鳄鱼被成批饲养和宰杀,制成木乃伊售卖给大众,作为献给神的供奉或还愿物。</p><p class="ql-block">动物木乃伊最终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某些动物有着“标准化”的姿势,如猴子多呈蹲坐状。蛇木乃伊有时呈盘绕状,也有棍状。牛木乃伊则采用斯芬克斯式的姿势。</p><p class="ql-block">乌类木乃伊更是多姿多样:朱鹭呈坐态,头部或扭曲至腹部或紧贴背部;鹰隼木乃伊则呈站立姿态,有些乍看形似站立着的人类,在早期发掘中甚至被误认为人类幼儿。</p><p class="ql-block">崇拜动物所代表的力量是一种古代风俗,许多动物曾是各原始部族的图腾。埃及统一后,部分地方神成了国神,大多数神祇都人格化了,有些神只保留着动物的头。</p> <p class="ql-block">猫神与猫神庙</p><p class="ql-block">Bubasteion是希腊文名字,特指萨卡拉墓区入口处的猫神巴斯泰特祭祀区。</p><p class="ql-block">据考证,新王国时期这里就有一座猫神庙,目前只有部分围墙保存下来,这是埃及境内存世不多的猫神庙遗址。在古埃及,巴斯泰特有三个重要的崇拜中心。除萨卡拉外,另两个分别为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Bubastis)和中部埃及的斯皮乌斯•阿提米多斯(Speos Artemidos)。在萨卡拉巴斯泰特祭祀区,自公元前500年以后开始大量埋葬猫木乃伊。与别处不同的是,萨卡拉的猫木乃伊是埋在千年之前的新王国时期的古墓里。古墓中的猫木乃伊与其他动物木乃伊混杂埋葬,这是动物木乃伊的常规掩埋方式。</p><p class="ql-block">巴斯泰特集狮子与猫的特性于一身,有危险与温和两面。和其他母狮女神一样,巴斯泰特被看作太阳神“拉”的女儿、“拉神之眼”的化身,也是与月亮相关的“月之眼”。</p> <p class="ql-block">猫神祭司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埃及祭司分为多个层级,工作的类别也多种多样,因为无论神庙、墓地还是先王们的祭祀场所都需要专门的“服务人员”。同一个人可以身兼多个神灵的祭司,也有的高官同时兼任大祭司的职位。祭司大致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瓦布祭司:意为“洁净之人”,是神庙中的基层祭司,负责运送供品,在神庙的每</p><p class="ql-block">日供奉中担任辅助工作,以及在节日时肩扛圣船参加庆典游行。</p><p class="ql-block">诵经祭司:有读写能力,主要工作是在仪式中念诵祷文和咒语,因此在葬仪和</p><p class="ql-block">神庙祭仪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神之父”:负责神庙的食物和其他供应,以及清点神庙财物。他们也参加神庙</p><p class="ql-block">的每日供奉仪式。</p><p class="ql-block">“神之仆”:通常为高级祭司,他们掌管神庙每日供奉所用物资,拥有财权。</p> <p class="ql-block">复古之都</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有着悠久的“朝圣”传统。古老的宗教中心既是他们前往朝拜、参加宗教仪式的目的地,也是他们选择墓地或者建造神庙之处,因此古墓常被再次利用。</p><p class="ql-block">萨卡拉就是这样的圣地,在古埃及三千年的历史中,萨卡拉的造墓活动没有停歇,出现过三次高峰,分别是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新王国后期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后、以及26王朝到希腊罗马时期,而每次造墓高峰的出现都是出于回归传统的复古之举。</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将定都孟菲斯作为其历史的开端。它是一个圣地,也是一段回忆,更是在这二者基础上一段真实的思想史。作为古埃及人打造文化记忆的圣地,孟菲斯的核心墓区萨卡拉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宗教实践和仪式庆典的轨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给人们带来相同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