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郭小川——郭小川诗歌艺术特色初探》讲座

丑牛

<p class="ql-block">《牛头晚报》12月10日消息:南国文化艺术大学诗歌协会举办今冬以来第三场讲座,讲座主题是《我读郭小川——郭小川诗歌艺术特色初探》,由会长孙朝成讲授。本编因身体不适没能亲临课堂听课,所以未能像往常为会长拍照。所以课堂情况无从说起。但我仍然向先生要来讲稿,复制下来,做成美篇,报道一下。因为做这种事对我来说已经形成惯性。自打参加诗歌协会至今八、九年的时间。诗歌协会的活动几乎没有缺席过。而每次活动都有报道。粗略估计一下有五、六十次。其中大部分是孙先生的讲课。</p><p class="ql-block">我以前撰文说过,诗歌协会对南国威尼斯城国际社区贡献很大。诗歌协会开展的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而且培养了不少诗歌爱好者和诗歌朗诵着。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朗诵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当然主要要归功于孙先生。他除了讲课以外,还为南国威尼斯城写了大量诗歌。其中包括为个人写的几十首诗歌,为摄影协会部分会员的作品题诗几十首。创作歌词三首,《南国一家人》、《梦云龙》和《小城烟雨</p><p class="ql-block">》。其中《南国一家人》由指挥家陈祥文谱曲,成了南国威尼斯城春晚的保留节目。他把这些作品收集在《有这样一座小城》诗集里。几年来,诗集出版了三次。他把诗集赠送给南国图书馆,赠送给南国的业主。累计不下于千册。一本书按十元成本计算(售价20多元),就是上万元。试问,谁能够做到?孙先生做到了。他因为才华横溢,能写诗。他因为有欣赏评论能力,能评诗。他因为有口语表达能力,能讲诗。他因为为人热情,能改诗。他因为慷慨大方,能赠诗(诗集)。没有以上条件,焉能做到?</p><p class="ql-block">因为本次讲座没有图片,所以本编从以前拍摄的图片中挑选十几幅作为美篇配图。都是孙先生非讲课时的图片。其中有高乔明、柳卫平拍摄的。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我读郭小川</p><p class="ql-block">——郭小川诗歌艺术特色初探</p><p class="ql-block">孙朝成</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诗经过几代诗人的努力,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到了1956年至1965年这个十年,在当时的大诗人群体中(如贺敬之、郭小川、李瑛、闻捷、李季、张志民、石祥、刘章等)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诗体形式与昂然向上、奋发振作的精神风骨及壮丽、奇幻、亲切、自如的语言风格。在这个重要的十年发展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贺敬之与郭小川两位大诗人。他们在这十年中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如贺敬之的《回延安》《十年颂歌》《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等作品;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林区三唱》《西出阳关》《昆仑行》《春歌》《秋歌》等作品,都成了那个历史时期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不但影响了当时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与精神风貌,而且一直影响到以后的几代人。在中国现代诗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光辉一页。像我这一代人,一提起那个十年的诗歌成就,首先想到的就是贺敬之、郭小川两位大诗人的名字及他们在那个时期写的皓如星月的诗歌作品。把贺敬之与郭小川称为中国现代诗发展史上那个重要时期的“双子星座”是毫不过分的。研究1956年——1965年这个中国现代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的十年”,就首先要研究贺敬之与郭小川这两位代表性大诗人的作品。关于贺敬之诗歌艺术的特色,笔者前面已有专文论述。本文专以探讨郭小川在这个“重要十年”作品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郭小川,原名郭恩大,郭小川是他的笔名,1919年9月2日生于河北丰宁县凤山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学生时代就积极的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诗歌创作。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在359旅王震将军麾下当过秘书,一生受王震将军影响。其著名长诗《将军三部曲》就是写王震将军的。建国后,他先在中南局,后在中宣部和中国作协工作,担任过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写过《小将在挑战》等报告文学作品。“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下放到河南林县。粉碎“四人帮”后,喜极而泣,饮酒过多,吸烟引着被褥,于1976年10月18日在河南安阳地委招待所去世。</p><p class="ql-block">同贺敬之在1956年写出《回延安》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一样,郭小川在1956年创作的《向困难进军》这首抒情诗,反响尤为强烈,当时的大、中学生几乎都会背诵诗歌中的重要段落,有些大中毕业生就是吟诵着《向困难进军》的诗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中。郭小川在诗中写道:骏马/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有时却不敢越过/湍急的河流/大雁/在春天爱唱豪迈的进行曲/一到严厉的冬天/歌声里就满含着哀愁/公民们/你们在祖国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会不会/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郭小川在这首诗中用这样一句发问,展开了全诗的抒情与论述,其风格真像是两代人坐在一起娓娓谈心,因而产生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郭小川接着写道:“不会的/我信任你们/甚至超过我自己/不过/我要问一问/你们做好了准备没有?”接着,郭小川以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讲述了战争年代一位将军(王震将军,郭小川曾经当过王震将军的秘书,在将军的关怀下成长)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很简单——/不勇敢的/在斗争中学会勇敢/怕困难的——/去顽强地熟悉困难”,用诗句鼓励那些即将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青年:“让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不仅用言语/而且用行动/说明我们是真正的公民/在我们的祖国中/困难减一分,幸福就要长几寸/困难的背后/伟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正向我们飞奔。”郭小川这首诗虽然还没有摆脱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楼梯式的风格(贺敬之早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其中充溢着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即使今天读来,仍然会受到感动。这种娓娓谈心式的抒情与叙事风格,贯穿了郭小川以后作品的全部。正是这种娓娓谈心式的抒情与叙事风格,使郭小川的作品产生了独有的亲切感,使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心与他贴近。郭小川作品在大、中学校朗诵时产生了海潮一样的反响,也就不足为怪了。郭小川这种直面现实,直抒胸臆式的议论式的抒情与叙事,贯穿在他以后作品的始终。在独特的叙事风格引领与抒情奔放的语言烘托下,这种议论不但不显得生硬,反而更容易抵达读者的内心。在以后的创作中,郭小川完全摆脱了马雅可夫斯基楼梯式的风格,用自己独创的一咏三叹、循环反复式的句式,将一种新的抒情与叙事风格呈现在读者面前。像《三门峡》:“山还是那样高,湖还是那样宽/刚刚告别昆明,滇池难道和我结伴下河南/风却是这么的清/水却是这么的蓝/明明在中原落脚,为什么又像是遨游西子湖畔//不是滇池的水呀,不是滇池岸边的山/滇池的山水,哪有这儿土热、山新、水味甜/不是西湖的风啊,不是西湖上的云烟/西湖的风光,哪有这儿天高、云淡、景色鲜”;“来到了黄河滩,不见黄河面/但见那溢流坝下,喷云、飞雪、开放白牡丹/来到三门峡——三门落深渊/威风凛凛一条坝,把峡谷变成一座马蹄形的山……”可以看出,这首诗已可以见到郭小川诗歌语言风格的探索,一行诗中由两句、甚至三、四个短句构成,每两行为一个语言单位,语言单位之间又存在着节奏上的对应,因而吟诵起来,又是那样富有音乐性,产生一咏三叹,承前启后,自然连接,呼应与烘托的效果。可以说,郭小川《三门峡》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初步完成了诗体的转变与定型。像以后的《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都是延续了《三门峡》这首诗开创的语言风格,并进一步稳定下来,成为当时与以后的诗人争先学习与模仿的新诗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郭小川为现代诗的发展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郭氏诗体,这种新诗体的出现,为现代诗的抒情与叙事打开一扇门,使现代诗建立了一个稳定而又新颖的新诗体。而正是这种郭氏新诗体,使郭小川充溢的革命精神与高远的价值取向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更使其奇幻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来。</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与同时期的一些诗人的作品相比,郭小川诗作中蓬勃振奋的革命精神更为突出,高远坚定的价值取向更为鲜明,乐观丰富的感情色彩更为绚丽,自如流畅的抒情手法更为奇幻。如《厦门风姿》:“厦门——海防前线呀,你究竟在何处/不是一片片荔枝喲,就是一行行相思树/厦门——海防前线呀,哪里去寻找你的真面目/不是一缕缕的青烟哟,就是一团团的浓雾//荔枝林呵,荔枝林,打开你那芬芳的帐幕/知我者,请赐我以战斗的香甜和幸福/相思树呵,相思树,用你那多情的手儿指指路/爱我者,快快把我引进英雄的门户//轻烟哪轻烟,莫要使人走入歧途/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争才是和平之母/浓雾呵浓雾,休想把明亮的天空蒙住/黑夜已经仓皇而逃,太阳已经喷薄而出……”这些娴熟自由而又呼应和谐的诗句营造的厦门风姿,使诗人虽地处战争前线却又坚定自信,其中的“真理才是革命之光,战争才是和平之母”的隽永而又深刻的诗句,让人警醒而又沉思,诗中思想的光辉与深沉的意境融为一体,正像诗中所写的“哦,这不过是祖国的一地,却凝聚了祖国的多少豪气/山鹰从这里越过,都要鸣响它那饱含情热的风笛!”郭小川独创的这种由多个短句组成的长句式,由诸多长句式呼应对接组成的抒情与叙事方式,其思想内涵与语言张力是十分强大的,适于表现郭小川宽广的情怀与丰富的联想。这种长句式形成的语言风格使朗诵时情感起伏跌宕,产生了潮水般的冲击力。郭小川的作品因为语言的音乐性强,因而都适于朗诵,易于朗诵者的再创造,这也是中国诗坛公认的事实。他与贺敬之在中国现代诗语言音乐性方面作出的探索与开拓,是中国现代诗的诗体创新形成了以音乐性为主要特征的稳定架构。</p><p class="ql-block">与《厦门风姿》这种工稳整齐的四句一段的结构不同,郭小川的《乡村大道》则以三句一段的结构呈现出另一种感觉:“乡村大道呵,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从我们的脚下,通向遥远又遥远的天地之交/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哦,乡村大道,又像是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所有的城市、乡村、平原都叫它穿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乡村大道啊,也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每一条的河身,至少有九曲十八折/而每一曲,每一折呀,却常常遇到突起的风波//哦,乡村大道,又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那上面的石头与烂草呵,比黄河的波涛还要多/古往今来的旅人呀,谁不受够了它们的颠簸……”这样三句式的抒情与叙事方式,到了郭小川的手里,同样运用得自如潇洒,毫无生涩之感。第三句往往是对前两句诗意的总结与升华,读起来更为传神,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此诗的结尾更是让人耳目一亮:“哦,乡村大道,我爱你的明亮与丰沃/也不能不爱你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会开拓!”由乡村大道,联想到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胜利,将人的思维引入到久远的历史进程中,使这首诗的思想与艺术的光辉更为璀璨。</p><p class="ql-block">在郭小川的创作经历中,《林区三唱》无疑是他诗歌艺术的高峰,三首诗《祝酒歌》《大风雪歌》《青松歌》写于1962年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在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下,郭小川于1962年冬深入到黑龙江伊春林区,用群众易于接受的生活化的诗歌语言与群众易于吟诵的铿锵流畅的音乐性节奏,精心打造出自己诗歌的精品。与前边所说的长句式循环反复的语言风格不同,郭小川这三首诗采用的是林区工人生活化的语言,长短句式巧妙结合却又节奏感强烈的语言,抒发了对林区工人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赞叹之情。至今人们提起郭小川,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这三首《林区三唱》。不仅喜欢诗的会吟诵,就是普通林区工人都会背诵其中的一些章节。像:“三伏天下雨喲/雷对雷/朱仙镇交战喲/锤对锤/今儿晚上喲/咱们杯对杯”;“山中的老虎呀/美在背/树上的百灵呀/美在嘴/咱们林区工人啊/美在内;“旧话说/当一天的乌龟/驮一天的石碑/咱们说/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旧话说/跑一天的腿/张一天的嘴/咱们说/喝三瓢雪水/放万朵花蕾”(《祝酒歌》);像“老北风/——雪中的霸/腊月雪/——雪中的纱/整整一夜哟/前呼后拥闹天下/”;“山风呀/成了进军的喇叭/松涛呀/成了庆功的唢呐/漫山遍野哟/都为咱吹吹打打;“春麦呀,雪下发芽/冬梅呀/腊月开花/ 林业工人哟/在风雪中长大(《大风雪歌》)”;像:“三个牧童/必讲牛犊/三个妇女/必谈丈夫/三个林业工人/必夸长青的松树//青松哟/是小兴安岭的旺族/小兴安岭哟/是青松的故土/咱们小兴安岭的人啊/与青松亲如手足”;“有用处/就是福/能做擎天的柱/就做擎天的柱/能做摇船的橹/就做摇船的橹(《青松歌》)”。这三首充溢着强烈的林业工人生活气息与志趣的诗,无论是诗的句式,还是诗的语言,亦或是诗的节奏、韵律都与林业工人的情怀是那样契合,因而得到了林业工人真心的喜爱。这三首诗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而又富有节奏感,形成了与《厦门风姿》《刻在北大荒土地上》截然不同的风格,吟诵起来像泉水叮咚却又铿锵有力,虽然是诗人刻意打造却又是那样的朴素、亲切,因此可以说是郭小川诗</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纵观郭小川在1956年至1965年这重要十年间创作的作品,其重要特色,是他以革命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写出了革命理想主义的颂歌。而正是这理想主义颂歌中洋溢的坚定、乐观、蓬勃、饱满的情绪,感染并影响了几代人。至今读起他这些理想主义的诗句,仍然有热血沸腾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郭小川歌颂北大荒土地上的军垦农场建设者:“这笔永恒的财产啊,而且是生活的指针/它每条开阔的道路啊,都像是一个清醒的引路人/这片神奇的土地呀,而且是真理的园林/它那每只金黄的果实啊,都像是一颗明亮的心//请听:战斗和幸福,革命和青春——/在这里的生活乐谱中,永远是一样美妙的强音/请看:欢乐和劳动,收获和耕耘——/在这里的历史图案中,永远是一样富丽的花纹/请听:燕语和风声,松涛和雷阵——/在这里的生活歌曲中,永远是一样地悦耳感人/请看:寒流和春雨,雪地和花荫——/在这里的历史画卷中,永远是一样地醒目动心/……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诗句中洋溢的乐观主义情绪真的很感染人。郭小川将军垦战士开发北大荒的战斗写得既轰轰烈烈,又极富诗情画意;将军垦战士的情怀,写得既豪迈辽阔,又极富历史感;既写了奋斗的艰辛,又写了艰辛奋斗后的收获与喜悦。《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这首诗成了那个年代开发建设北大荒战士的一首进行曲,至今仍在鼓舞第二代、第三代军垦战士的斗志。</p><p class="ql-block">郭小川在《林区三唱》中,以浓墨重彩刻画了新时代林业工人的情怀,像:“一天歇工/三天累/三天歇工/十天不能安生睡/十天歇工/简直就像犯了罪//要出山/茶没了味/快出山/一时三刻拉不动腿/出了山,夜夜梦中回……”以林业工人的语言,写林业工人的情怀,将林业工人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写得刻骨铭心,甚至是惊心动魄。郭小川在这里唱的是一曲新时代林业工人理想主义的颂歌。</p><p class="ql-block">郭小川在1963年7月至1964年1月写的《西出阳关》这首诗,更是将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建设者的高远情怀与顽强斗志,写得那样动人心魄:“肋生翅哟/脚生云/不出阳关不甘心/血如沸哟/心如焚/誓到阳关以外献终身/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再会吧,乡亲/哪里的好酒不芳芬/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再会吧,乡亲/哪里不一样度过战斗的青春……”将古人离别的哀怨化作今人战斗的向往,诗句中充溢着革命理想,驱散了大漠戈壁的苍凉与风沙,将建设者的形象以诗句矗立在人们面前,何等的豪迈与乐观。</p><p class="ql-block">郭小川1961年写于鞍钢的诗《出钢的时候》,更是将新时代钢铁工人的情怀写得淋漓尽致:“出钢是钢铁工人的一种享受/就像母亲听见婴儿的第一声呼喊/就像渔人看见满网的鱼儿跳上飞舟/就像战士听见宣告胜利的号声/就像农民看见公社土地上的丰收……”诗句中洋溢的钢铁工人的幸福感,至今读来仍然是那样的动人。</p><p class="ql-block">郭小川在1962年9月至11月期间写了三首《秋歌》,在那个艰难的历史年代,诗人的诗情仿佛更为沸腾,诗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豪迈与乐观的情绪。面对艰难,他唱到:“只有江河的流水长滔滔/只见战斗的红旗永不倒/只有勇士的豪情日日高/只见收获的季节连连到/哦,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哦,谷穗熟了,蝉声消了/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秋歌》之一)”;“是我们,开发了祖国的一宗宗富源/是我们,抓住了老天的一回回挑战/是我们,度过了一道道险恶的关山/是我们,经受了一次次困难的考验(《秋歌》之二)”,这些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中诞生的特殊的诗歌,真实地记载了特殊历史年代中建设者的意志与心声。因为诗人同建设者在一起战斗,因而诗中表达的情感更为真实、亲切。须知,这些作品是郭小川在1959年中国作协机关开展的“反右倾”斗争受到错误批判之后写出来的。诗中全是对事业前景的畅想与憧憬,丝毫不见他个人进退的抱怨与忧愁,这是十分可贵的。</p><p class="ql-block">同样是写于1962年3月——9月的抒情诗《青纱帐——甘蔗林》,诗中浓烈的情感更让人动心:“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沐浴过壮丽的朝阳//哦,我的歌声,我的意志,我的希望——/好像都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生出翅膀/哦,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好像都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风暴是一样地雄浑呀,雷声也一样地高亢/无论哪里的风雷喲,都一样能壮大我们的胆量/太阳是一样地炽烈呀,月亮一样地甜畅/无论哪里的光华喲,都一样能照耀我们的心房……”诗人通过回顾战争年代青纱帐里的斗争岁月,抒发对祖国未来的向往之情。对青纱帐战斗岁月的回忆,赋予诗人极大的自信与自豪。是啊,与人民一起战斗生活的事业,有着与大地一样持久的生命力。郭小川的这首诗,是一曲自信与自豪的理想进行曲。今天读来,仍然有着持久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郭小川是一位战士诗人,他诗歌中沸腾的革命激情,让他在那个年代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他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到生活与建设第一线,同战士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生活中汲取诗情,写出了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作品。与贺敬之写出《回延安》这样民族化风格的作品一样,他在北方最寒冷的冬季,深入到黑龙江林区,写出民族化风格浓烈的《林区三唱》;他深入到军垦农场,写出了《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他深入到海防前线,写出了《厦门风姿》《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他深入到大西北,写出了《西出阳关》《夜进塔里木》《雪满天山路》《昆仑行》等作品。也就是说,他脚步踏上哪块土地,笔下就诞生哪一块土地的诗。他的诗不是在书斋里完成的,而是在行进中完成的;他的诗带有时代的气息与痕迹,他是与时代同行一路高歌的行进诗人。他努力探索中国现代诗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了《林区三唱》《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厦门风姿》《西出阳关》《昆仑行》等新诗体,为以后的中国诗人开辟了道路。他努力学习并将人民群众与战士鲜活朴素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的一些作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他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使他的灵思神驰万里,上天入地。他汲取人民群众语言的精华,使自己的诗歌语言丰富亲切,奇幻亮丽。他是与贺敬之齐名共同为中国现代诗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大诗人。他的一些经典作品今天读来仍然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郭小川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中国现代诗发展的方向:“现代诗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感情的抒发,二是诗的音乐性”;“诗这东西,必须是晶体,每一句都要写到读者的心上,使人记忆,又要十分流畅,如奔腾的小河”;“诗是表现感情的,当然也表现思想,但感情可以说是思想的翅膀,没有感情,尽管有思想,也不是诗。”他的这些论述,今天读起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十分尖锐,切中中国现代诗发展的问题所在。</p>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我自中学时代就喜欢读郭小川的作品,五十多年来常读常新,爱不释手,从郭小川的作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郭小川诗歌的巧妙构思,写作手法上的铺陈、联想、浪漫、夸张,比拟,诗歌语言注重音乐性的技巧,今天仍然为许多诗人(包括笔者)所学习、借鉴、运用。在中国现代诗的宝库中,郭小川提供给我们的财富,仍然在推动我们的创作。正像冯牧先生在《郭小川诗选》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诗人郭小川在探索如何以中国古典诗词和民歌为基础而发展新诗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取得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成果,而且是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前进的。他从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和词赋吸取营养,创造一种雄浑有力的诗体。这种体裁,经过诗人的长期实践和运用,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特征的风格,在我国诗歌创作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不容讳言,郭小川在那个“重要的十年”中,一些作品不可避免的带有当时政治环境的痕迹,一些作品因为是急就章而失之含蓄与深刻。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群众喜爱的诗人。他为艺术探索而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望星空》《一个和八个》等作品尽管受到当时某些极左评论家的不公正批判,但仍然受到当时读者的喜爱。郭小川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与表现手法,今天公允地说,仍然是值得肯定的。</p><p class="ql-block">2019年正值郭小川百年诞辰,河北省承德市郭小川研究会已准备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位在中国现代诗百年发展历程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大诗人。仿照石祥先生写给贺敬之、艾青、乔羽、刘章等大诗人墓志铭似的传记诗,我也写了《郭小川是一条小河》这首诗,抄在下面,表达我的崇敬之意。《郭小川是一条小河》:尽管你已离去四十三年/我们并没有淡化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地吟诵你壮美的诗篇//尽管你把自己比喻成一条小河/小河的浪花依旧在我们心海里翻卷/一朵浪花就是你的一声感叹//你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时时述说对人民的挂牵/时时述说对土地的眷恋//你从北方的村庄里流来/将青纱帐的怒火化成雷电/那是抗日战争的前线//你从南方的炮阵里流来/将甘蔗林的呼啸化成诗篇/那是保卫海防的前沿//你从学校的集会里流来/向青年公民发出嘹亮的呐喊/那是建设热潮的起点//你从军垦农场的营地里流来/在北大荒土地上刻下誓言/那是垦荒者唱给时代的震撼//你从小兴安岭的伐木场里流来/用《林区三唱》驱散冬寒/那是时代主人豪迈的承担//你从昆仑山里流来/用歌声与朗笑告慰祖先/那是进军号声唤起的尊严//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流来的是战斗者的喜欢/喜欢全溶进了你的波澜//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流来的是建设者的感叹/感叹全化作了你的欢颜//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振奋与鼓舞时时都在发电/坚定我们心中不倦的信念//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壮丽与奇幻天天都在显现/推动我们事业不悔的实践//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带着对未来的推演/带着对梦想的召唤//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带着历史的呼喊/带着时代的云烟//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带着诗人长长的心愿/带着诗人热热的期盼//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流出了多少情丝缕缕/流出了多少爱意绵绵//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流在生活的芳草甸/流在诗歌的百花园//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流入人民万颗心/流入中华万座山&gt;。</p><p class="ql-block">本文重点分析、评论郭小川1956年至1965年这重要的十年创作的作品,而对郭小川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如《将军三部曲》《望星空》《白雪的赞歌》和1956年以前的或1965年以后的作品没有涉及,对这些长篇叙事诗和1956年以前或1965年以后这些年代郭小川作品的分析与评论,是另外一篇文章的使命了。</p><p class="ql-block">2018.6.3——7</p><p class="ql-block">初稿于海口南国威尼斯城米兰园</p><p class="ql-block">2018.7</p><p class="ql-block">修改、增补于北京通州区当代名筑寓所</p><p class="ql-block">2019.7</p><p class="ql-block">再改于辽宁葫芦岛百莲花园寓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