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临摹《散氏盘》之管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 蕴</p><p class="ql-block">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span style="font-size:18px;">夨,音</span>cè) , 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区),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散氏盘》开历代草篆之先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铭文字形构架摇曳多姿,欹正相生;自由活泼,避让有趣;用笔粗犷,朴茂厚重;意蕴雄强,稚拙老辣;字间呼应,随势生发;字形开张,变化莫测;姿态自然,妙趣横生;字形蜾扁,方中含圆;左高右低,字势右倾;下俯上仰、左顾右盼;行止裕如,气象飘逸;重心忽左忽右,章法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笔者临《散氏盘》,有许多感想,现摘要整理,作为自己阶段性回顾,以利再练,兼向读者汇报,以求斧正。</p><p class="ql-block"> 窃以为,《散氏盘》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一)强烈的抒情性。</b>临《散氏盘》,常使我感到豪气干云,血脉偾张,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欲渡四海,欲越高山。痛快淋漓如飞马走电,情感宣泄如飞瀑流泉。如流云之漫卷,若幽冥而洞开。何也?非我本身,而在书体。《散氏盘》没有许多书体那种整饬,那种规范,充满了率性意趣,临摹起来,不由你不生豪迈之情。但这种率性绝非随意,而是有其自身要求的法度。它线条刚劲有力,看似不规范中透露着书写者的独具匠心,大巧如拙也好,结构夸张也好,富于草书的意韵,被称为“草篆”,正是融入了草书的气息,开辟了草篆的先河,才造成了书体的抒情性。草与篆的结合,的确是书体的一种创新,是对其他篆体的历史性突破。表面看,单字似无定性,随心而变,随意成型,而这种率意才真正是抒情的源泉。若字字法度森严,抒情性还会那么突出吗?</p><p class="ql-block"> 当然,《散氏盘》看似无法却有法,不可误以为率性,就可以随心所欲。字法、章法是有内在要求的,不要以为《散氏盘》带给书写者极大自由,就忽略它对字与章法的深层次研究。应该说,这种自由,实在是有了更大的难度。若浅层次地认为“潦草”即能过关,那是极大的误解。应该认识到,看似率意,实则是对线条、章法、笔墨等有着更高的要求,是考量书写者整体认知、整体素质、整体应变能力的试金石,是横在书者面前的一道坎,能否成功越过,只能说任务更加艰巨了。</p><p class="ql-block">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个人体会,创作时不可太拘谨,心胸要放得开,但谋字成篇时则要一笔不苟,率意中求法度,抒情中求规范。这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正是本书体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丝毫不敢懈怠,更不能偏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二)雄浑高古</b>。《散氏盘》多数字打破对称陈习,笔画除极少数长画及部分短画外,很少找到一个横平竖直的笔画,大多是弧形及圆转。这种弧形和圆转,也不是标准规范的对称形状,而是随字赋形:有棱角者有之,圆中带方者有之,斜出者有之,圆者有之,扁者有之,不规则图形者有之。一字中,笔画甚至有粗有细,粗者有如树干,细者有如发丝。即便细如发丝,却也力透纸背,如雷霆万钧,力能扛鼎,气能拔山。笔画的线条,不是圆润秀美的,而是斑驳参差的,犹如历经沧桑的老人。这固然有金文刻铸的客观效果,但书写本身的变幻万千,微能传神,才是决定的因素。刚挺的直画,细读来,往往也有细微的变化,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大直小曲,曲直互扶,皆在微细变化中。其圆转笔画,是“折钗股”的最好诠释,粗者若钢筋挺拔,细者若钢丝绕指。</p><p class="ql-block"> 愚见临写《散氏盘》,不可与其他金文、石鼓文等篆籀文字混淆,当然可以借鉴其他篆籀体的基本因素,但不可套用其气质。比如《石鼓文》、《大盂鼎》,与《散氏盘》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p><p class="ql-block"> 窃以为,临《散氏盘》创作时最易出现的误区,是套用小篆的字法、结构。小篆一般强调笔法圆润、对称、整饬、清秀、典雅,而《散氏盘》却打破对称,呈现率意,追求古朴,追求个性与高古。《散氏盘》除了以中锋行笔为主之外,间用侧锋,形成了体态摇曳多姿的艺术风格,与小篆风格截然不同。我们创作时《散氏盘》字数不足,需要查找不少其他篆体字形,这时候更要注意,要根据《散氏盘》的运笔规则、结字特点去加以改造变通,若不加取舍搬来复制,那会写得不伦不类,失去《散氏盘》的基本风格。即便《散氏盘》上已有的字例,我们在创作时也不能照搬,应随着创作内容和章法的需要,对例字加以改造,使之融入自己的创作作品中。若对《散氏盘》例字不加分析取舍地照搬照抄,那将食古不化,抽掉《散氏盘》的灵魂,使自己的作品变成僵化的东西,毫无生机可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三)藏巧于拙</b>。《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散氏盘》整体上看大气雄浑,有吞天吐地、胸怀宇宙、睥睨万物之势,书写似乎很率性,很随意,但这种率性,绝不是潦草,不是轻率,更不是轻浮。细读很多字,往往让人感到有幼童般的稚拙与天真,这种稚拙让人感到可爱可亲,整体上都是这种风格,这里只举一个“疆”字,此种感觉是非常明显的。正因为这种稚拙,才使人感到此盘的高古、清新,藏大巧于大拙之中,使人叹为观止。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临写《散氏盘》,要注意分析字的质朴拙趣,不可写成八面玲珑的华丽之作。</p><p class="ql-block"> 如何做到稚拙有趣,藏大巧于大拙之中?据笔者临创体会,运笔时要综合运用绞转、提按、转腕、捻管、顶纸涩进等多种手法,方能做到线条的苍劲老辣,古朴拙厚,高古雄奇。在章法上,要注意大小相偕,正侧互生,跌宕起伏,过渡呼应,因字赋形,因势赋形。在用墨上,力求干湿相协,浓淡搭配,润渴相间,变幻无穷。 无论字法、章法、还是墨色,都要运用对立统一法则,不断地制造矛盾,不断地解决矛盾,从而达到整体和谐、通篇传神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最后再谈谈书写速度与创作。</b>阅读许多书者书写过程,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浮,有的沉;有的轻巧,有的迟滞;有的粗犷,有的温柔,有的如薄云飘动,有的如大椽劲挥;有的隽秀如柳腰,有的浑厚如壮汉。哪种方式好呢?我意不可一概而论,不可轻易否定一方。我们看到,书写极快或者极慢的皆有大家,各得其妙。我们尽管取其所长,结合个人性情和个人对基础的熟练程度,还有书法创作实际,用于笔端。就具体创作过程来说,往往是有节奏的,就是一种风格的书体,也往往包含着另一种风格的因子,我们在创作时,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环境,采用多种方法。一般说来,网上许多教书法的临摹者,多于速度偏慢,这个可以理解,他需要交待清楚运笔的来龙去脉,示范起来,当然近乎于龟行蜗步,这是完全应该的。不然书写速度过快,习字者还未看清,即一滑而过,当然不好。即便用平日正常的书写速度,若作为教学也显得快。教学者需要教给学生沉稳的运笔方法,克服浮躁的习性,这都需要把速度“慢”下来,力求做到力达笔端,力透纸背,久之能使学者增强笔力与腕力,从开始就避免浮滑的毛病。即便初学自学临摹某种碑帖,开始学习也应放慢速度,描花绣朵般细致练来,这才是正途。但是,若练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提高笔速,增强创作时的节奏感。当然即便提高笔速,也不是一概而论,而是根据节奏、章法和表达情感的需要,有快有慢,有畅有涩,才为适宜。我看到许多教“慢”书法者在自身创作时,也笔速大增,张弛有度。运笔速度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经过实临、意临两个阶段后,我们即可进入创作阶段。创作时,在遵循法帖、取法古人的基础上,力求推陈出新。既可以掺入草书笔意, 还可以融入其他篆书字体的一些笔法、风格特点,比如学习傅山的草篆,增强抒情意识,提高笔墨表现能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写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争取创作出贴近时代,紧跟时代的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21日部分初稿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6日续写并修改</p> <p class="ql-block">牛蕴局部临摹《散氏盘》</p><p class="ql-block">规格: 六尺整张</p><p class="ql-block">临摹时间: 2024年12月10日</p> <p class="ql-block">牛蕴创作自撰诗《惊蛰》</p><p class="ql-block">规格: 六尺整张</p><p class="ql-block">创作日期: 2024年12月10日</p><p class="ql-block">《惊蛰诗》释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惊 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薄霭轻岚日渐晴,草萌风暖柳呼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来惊蛰三才动,唤出春雷第一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天地人谓之三才。</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次制作: 2024年12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