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情

田子如

<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29日我和部分同学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来到山西雁北地区的大同县插队落户,开始了新的生活考验。这是临行前北京市革委会送给我们的笔记本。</p> <p class="ql-block">刚到县里,我们12人被分配到徐疃公社杨庄大队插队。1970年12月24日晚,麻峪口公社北栋庄大队发生了三个富农子弟杀害村支部书记一家六口,重伤1人,然后又打伤四青以前的大队长一家五口的震惊山西的案件。县里抽调人员向北栋庄派出了工作队,之后为了加强工作队的力量又于7 1年3月1日把我们村北京知青迁到北栋庄插队落户。这是当年插队时在秋收后的田野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0年春我被抽调到民兵战备连去固定桥修建桑干河上的水泥大桥,由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被选为参加县民兵独立团和国防公路建设指挥部双代会的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并荣获此印铁毛主席像。</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当年九月份在战备连时参加县里的代表大会所获奖状。</p> <p class="ql-block">1971年11月南栋庄学校因缺少有一定半导体知识的老师,特抽调我到该校担任民办教员。</p> <p class="ql-block">在南栋庄学校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任教时加入了共青团。</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南栋庄时与好友在村外的留影。右为村里的民兵连长,左为我的学生,毕业后在大队部管理一般事务。</p> <p class="ql-block">当时青年人都想往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这是我身穿军装,借用民兵连长的冲锋枪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4年我接到入学通知书后去学校求学,路过大同时与老同学老朋友的合影。这张照片标志着我插队生活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1998年我们插队满30年时县里邀请我们重返大同县作客。在天尚未亮的时刻下了火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虽然天气寒冷,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火一样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同学们在徐疃乡政府门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徐疃乡书记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在杨庄村委会大门前与乡亲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杨庄村委会办公室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老书记家住的窑洞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当年我的老队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老保管家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由于桑干河册田水库增容,河水上涨。杨庄村曾经集体迁移。我们原来住过的窑洞已不复存在,这是在我们窑洞遗址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麻峪口乡的曹书记亲自来迎接我们,并邀请我们参观乡里的落鹰山造林工程。回京前我曾在山西省林业厅工作16年,早就听说过这项工程,这次终于亲眼目睹。</p> <p class="ql-block">与麻峪口乡南栋庄村乡亲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曹书记与南栋庄村民盛情款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与北栋庄的乡亲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北栋庄村书记住的窑洞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8年我们插队40周年,我和何增先同学再次回到了杨庄,与当年的好友一起欢聚在大树下。这棵根枝繁叶茂的大树验证了我们之间根深蒂固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98年那次回村,照片拍的是当年我们和村民一起修建的高灌站,顶上是个用石块砌的蓄水池。由于农村改革后被弃用,所以出现了塌方。</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来看到塌方愈加严重了,顶上的蓄水池已经像个大碗一样掉下来扣在了地面上。</p> <p class="ql-block">好朋友频频举杯</p> <p class="ql-block">我们向杨庄村的乡亲们借了自行车骑行六七十里地来到了南栋庄。</p> <p class="ql-block">村支部书记以前也是民办教员,我们在一起教书三年。打开笔记本电脑看着过去的照片,听着过去的歌曲,回忆着难以忘却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举杯庆贺我们的重逢,祝愿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离别多年,重新回到南栋庄学校。见到了过去的老同事。</p> <p class="ql-block">一同来到办公室,亲切问候,共叙前缘。</p> <p class="ql-block">旁边是现任校长,以前是我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与校长共同探望在校学生。</p> <p class="ql-block">向学生捐赠我带来的书包。</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大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南栋庄,来到了北栋庄。这是我当年住过的村民家,现已无人居住,院内的窑洞也已塌陷。</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们插队50周年,我和何增先同学又一次回到了杨庄,这次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杨庄村被列为大同市云州区(原大同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在区里的大力支持下,杨庄村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在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街道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排排新建的砖瓦房与过去黄色的土房、土窑洞简值是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我和何增先同学在这块曾经耕作过的土地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当年的一块儿劳动的好友在这片让我们充满回忆的土地上留下永久的记念。</p> <p class="ql-block">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将一起迎来的是更加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