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两牙之旅 (九) 里斯本

晋客

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欧洲大陆最西边的首都,一座古老而浪漫的海滨城市。 辛特拉,里斯本西北的一片山地。受海洋气候影响,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山间经常云遮雾绕,恍若仙境,因此被葡萄牙诗人卡梅斯称为水仙仙子的领地,又被英国大诗人拜伦赞为“伊甸园”。从13世纪起,这里就成为葡萄牙王室的避暑胜地。 19世纪以来,随着国王费迪南德二世把一座修道院改建皇家离宫,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们跟随着王室风尚,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豪宅别墅。其中最著名有佩纳宫、辛特拉宫、雷加莱拉庄园、蒙赛拉德宫,等等。<div><br></div> 佩纳宫是辛特拉最负盛名的景点,位于辛特拉小镇西南边的一个山头上。此处原来有一个修道院,1836年,德国王子费迪南德和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结婚。 随着他们婚姻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女王的丈夫依据葡萄牙法律获得了葡萄牙国王头衔,称费迪南德二世。不久,费迪南德收购了那个那座修道院和周边的土地,从1838年开始,为他的妻子建造一座皇家避暑离宫。遗憾的是,佩纳宫竣工于1853年,同年女王因为难产逝世。女王没有享受到的这座宫殿,却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和一座建筑风格奇特瑰丽的宫殿。<br> 费迪南德生长于德国,深受莱茵河沿岸古城堡的影响,为此特别启用了德国建筑师参与设计建筑。矗立于山巅的佩纳宫远远望去有点像德国巴伐利亚的新天鹅堡,整体效果虽不及新天鹅堡,却比新天鹅堡多了几分生动和艳丽。 佩纳宫是欧洲皇室城堡里面唯一一座色彩灿烂的城堡。其最大特点之一是外墙色彩的运用,红黄大胆撞色,对比强烈,被国人形象地比喻为“西红柿炒鸡蛋”。黄色的宫殿、红色的塔楼,绿色的花园和蓝色的天空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 佩纳宫混杂了多种建筑风格,哥特式的城墙和塔楼,罗马式的大圆顶,拜占庭风格的洋葱头,伊斯兰式的马蹄形窗拱,曼努埃尔式的瞭望塔和垛口,伊比利亚特色的瓷砖外墙,等等。多种建筑风格的杂糅,赋予了这座建筑以“一千零一夜”般的奇幻视觉效果,看上去活像一座迪斯尼乐园式的城堡。<div><br></div> 一只神态狰狞的海怪把守着宫殿大门。这海怪是哪个神话里的,希腊神话吗? 费迪南德二世的画像。 站在宫外的平台上,远远可以望见大西洋, 站在佩纳宫的平台上往下俯瞰,可以望到摩尔人城堡遗迹,逶迤起伏的城墙沿山脊逶迤而过,一派单调的灰色,与缤纷艳丽的佩纳宫形成鲜明对比。 下得佩纳宫来,一行人步行前往辛特拉小镇另一头的雷加莱拉庄园,途中经过16世纪建造的辛特拉王宫。这是葡萄牙皇家的又一处避暑离宫。以白色为基调的王宫在蓝天绿树的掩映中格外醒目,特别是两个白色的尖塔让人过目不忘,这个王宫又叫“双塔宫”。 一路行来,道路两旁是各种艺术雕塑和外形别致的豪宅别墅。受佩纳宫艺术风格的影响,辛特拉小镇在19世纪一度成为欧洲浪漫派建筑的中心。最具代表性的是雷加莱拉庄园 。 雷加莱拉庄园,又称为“百万富翁蒙泰罗的宫殿”。庄园得名于它早先的主人—波尔图富商雷加莱拉男爵。1892年,身为医生和学者的百万富翁蒙泰罗从男爵手中买下庄园。蒙特罗对炼金术、共济会和神秘主义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决定将这里打造成一座象征主义的奇幻世界,为此聘请了意大利建筑师路易吉·马尼尼负责设计,建造了一个豪华神秘、充满魅惑、奇幻迷宫般的庄园。庄园的建筑风格融合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曼努埃尔式和摩尔式元素,展现了蒙特罗对不同文化和神秘学的广泛兴趣。包括主楼雷加莱拉宫,雷加莱拉小堂,以及一个面积4公顷的花园,里面有碉楼、湖泊、洞穴、水井、雕塑、喷泉等。<div> 这是一个充满出其不意的巧思和神秘色彩的去处。据说一些建筑里隐藏了炼金术、共济会、圣殿骑士团和玫瑰十字会的多种符号,遗憾的是我们发现不了。</div><div><br></div> 雷加莱拉庄园最著名也是最吸引人的景点——一座深27米的涸井,岩洞尽头的出口刚好是井的中部,井的周围环绕着螺旋楼梯,共有9个旋层,象征着但丁描写的天堂、地狱、炼狱的9重循环。 沿着螺旋楼梯可走到井底,再沿着地道走到井口,井口外有个瀑布,形成一个小小的池塘。 走出涸井,就来到花园。花园精致无比,有不少悦目的景观,高塔、花廊,山泉,湖水,楼台,和绿树繁花。 快到雷加莱拉宫时,有一个曼努埃尔风格的小教堂。不论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是我所见过的最精致漂亮的小教堂。 雷加莱拉宫,庄园的主体建筑。宫殿灰白色的外立面布满了复杂的雕刻和装饰,各种象征主义的符号,繁复精美,臻于极致。让人在赞叹的同时,又感受到一股若有若无的,却有像刻意营造的阴森气息。 <div> </div> 与外观的萧瑟、阴森大异其趣的是宫殿的内部。进入宫内,走廊、客厅、餐厅、卧室,从墙壁、地板到天花板,各种各样的家具、画作、窗帘、吊灯和装饰,每一处都是暖色调的美轮美奂,洋溢着俗世的烟火气。<div> </div> 蒙赛拉德宫(网络图片) 辛特拉值得观赏的精美建筑还有好些,蒙赛拉德宫就是其中之一,上图和下图是网上下载的照片,其精美程度不逊雷加莱拉宫。可惜我们时间不够。 蒙赛拉德宫(网络图片) 塔霍河畔的大发现纪念碑,是每一个来到里斯本的旅游者都要来朝拜的圣迹,虽然它的“年龄 ”还不到一百年。 <div> 15至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是葡萄牙人永远的荣耀。1960年,大航海的先驱者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葡萄牙人在塔霍河口建起了一尊钢筋水泥的纪念碑,叫做大发现纪念碑 。</div><div> 大发现纪念碑高52米,与塔霍河垂直而立。纪念碑形状像一艘迎风扬帆的尖头轻快船,船头站立着大航海的先驱者亨利王子。王子身后两侧各有一排塑像,每一侧有16个人。这些人物有名有姓,都是在大航海时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包括君主,航海家,制图师,艺术家,科学家和传教士。<br></div><div><div> 在纪念碑北边的立面上,刻着两行铭文。一行是“此致亨利亲王和发现海洋之路的葡萄牙人 ”,另一行是“亨利亲王逝世500周年纪念1460–1960”。</div><div> 关于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人们都熟知哥伦布,熟知麦哲伦,以及达伽马,迪亚士等等,但大多数人对亨利王子却知之甚少。其实,对于地理大发现,亨利王子的贡献之重要,一点都不逊色于上面那几位伟大的航海家,是新航海时代必须大书特书的人物。</div><div> 亨利王子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子,即恩里克王子,他终身未娶,生活朴实,却勇于开拓进取。亨利王子对政治毫无兴趣,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了航海事业。他从意大利网罗航海人才,在里斯本创建了航海学校,教授航海、天文、地理等课程,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如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乃至哥伦布,都曾是航海学校的学生。王子本人则沉迷于航海地图,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成果。可以说,亨利王子是大航海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在航海人才、航海导航技术、航海地图和造船技术等各个关键方面,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div><div> 无论对葡萄牙还是对整个欧洲,亨利王子的事业的重要性都是无法估量的。从大航海时代起,每一个从事地理大发现的人,都是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很难想象,没有这些革命性的开拓成果,人们如何能够跨越茫茫大洋,发现地球另一面的美洲。</div></div> 这是纪念碑东侧的人物雕塑。船头是亨利王子,第三人是达伽马(vasco da gama),第六人是麦哲伦(Fernão de Magalhães)。(维基百科照片) 一对对伉俪在纪念碑前大秀恩爱。 广场的地面上刻有一幅世界地图,标注的是葡萄牙曾经殖民的地区,澳门赫然在列。 贝伦塔。1520年建筑在塔霍河中的一个小岛上,最初用以军事防御,后来陆续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灯塔,甚至曾改造成监狱。后来河水改道,贝伦塔就成了陆地上的建筑。<div><br></div> 圣热罗尼姆修道院,葡萄牙皇家修道院,葡萄牙最雄伟华丽的修道院。修道院不仅规模宏大,又极其精美,被誉为无法超越和抄袭的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珍宝。 修道院1501年开始修建,经历一百年方才落成。 <div> 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里氏8.9级大地震,此次地震为欧洲历史上最大地震,也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大和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数约六万至十万人,占里斯本全市人口的1/5~1/4。地震发生时,葡萄牙国王和王室成员们正在修道院的大教堂做弥撒,整个里斯本毁于一旦,唯独修道院屹立不倒,在此祈祷的全体王室成员得以幸免于难。圣热罗尼姆修道院由此更添加了“上有神灵佑护”的神圣色彩。<div><div> 本来我们已经预定了参观时间,谁知修道院临时有宗教活动,只好在外面望洋兴叹了。</div></div></div> 热罗尼姆修道院是葡萄牙全盛时期建成的伟大建筑,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岗岩砌成的外墙长达300米以上,显得格外宏伟圣洁,气势磅礴,彰显着昔日海上霸主的傲人气势。 网络图片 在网上下载了几张修道院内的照片,雕刻之繁复精美,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未能入内参观圣热罗尼姆修道院,是此行的又一憾事。 网络图片 圣热罗姆修道院附近不到两百米,有一家创建于1837年的葡式蛋挞店,是葡式蛋挞的祖师店。 据说当年葡萄牙发生革命,许多修道院被迫关门,贝伦修道院的修女们为补贴生计,烘研制出一款蛋黄制作的美味甜点售卖,大受欢迎。葡式蛋挞由此问世,并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美食。 光复广场,是纪念1640年葡萄牙在经过西班牙60年统治后恢复独立而建。在这里大家兵分两路,部分人去购物,我们和小方、崇榜去坐缆车上观景台,眺望里斯本老城景象。 同罗马一样,里斯本也是建在7座山丘之上,也被称为“七丘之城”。老城区街道陡峭狭仄,缆车应运而生。摇晃在陡坡上的经典缆车,欧洲最古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如同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威尼斯的贡多拉一样,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只有乘坐这些经典老车,才能够真切领略山城里斯本的崎岖与风光。 这一路缆车终点是一个观景台,从这里可以纵览“七丘之城”的立体景象,沿山坡展开的楼宇色彩绚丽,很是漂亮。 小方伉俪多么甜蜜。昨天他们刚刚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 罗卡角,里斯本西约四十公里处濒临大西洋的一个岬角。这里本来是一个人烟稀少,海风呼啸的荒凉海岬,在14世纪以前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这里被确定为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有欧洲“天涯海角”之称。<div> 来到罗卡角,更多的是一种表征意义。站在欧洲的“天涯海角”,很容易联想起当年的航海家们从这里扬帆远航,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壮举,不由悲从中来,不可断绝。</div> 罗卡角的标志性景物是那座建立于18世纪的红色灯塔。 国际扶轮社纪念碑。国际扶轮社成立于1905年,是依循国际扶轮的规章所成立的地区性社会团体,以增进职业交流及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从照片上看,此碑立于1980年。 罗卡角的另外一个标志是这座十字架纪念碑,碑上刻着葡萄牙大诗人路易 卡蒙斯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div><br></div> 登临极目,海天无际,一片苍茫,不由感慨万端。遂剿袭曹孟德《观沧海》,诌成《望大洋》云云:<br> 西临罗卡,以望大洋。陆尽于此,海始于斯。<div> 水何澹澹,灯塔竦峙。春风浩荡,洪波涌起。</div><div>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兴尽悲来,盈虚有数。</div><div>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