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篇昵称:金生Zhang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美篇号:7608311</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题记:</b></p><p class="ql-block">“人为世界之缩影,天地为人之父母”。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年末撰写征文“温暖”,回顾特殊时期中学遭遇不幸,与同学和衷共济结深情。引我返老还童,绵绵思绪感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1年前,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兴奋地捧着录取通知书,奔走相告“我考上了嵩山中学”。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不知今后漫长岁月,将如何艰难度过?</p><p class="ql-block">所在66(三6)班学生上进心较强,具有较好素质。作为有点内向、自卑,不善于交往的我,不甘落后,只能刻苦学习读书,学习成绩良好。幸运的是结交了一些优秀同学,潜移默化,受到鞭策。3年初中学习教育平稳过渡。</p><p class="ql-block">1966年下半年,临近毕业分配,全国形势急转直下,校园正常次序被打破,整个社会一片混乱。“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池”。我们这一届(1963.9—1968.8)不幸赶上了“文革十年动乱”,不仅推迟毕业,还搞的人心惶惶,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当时夜宿教室,不允许自行回家。一天半夜,睡梦中叫醒,被猛然出现全副武装北京红卫兵惊吓。他们手握皮带,挨个询问家庭成份。让校领导与所有教师“靠边站”,全班同学同心协力,自我管理,没有参与任何帮派活动。</p> <p class="ql-block">处在人生迷茫十指路口,我们不自觉的成为逍遥派,家里蹲。不气馁,不放弃,坚持读书学习。同学之间居住分散,从南码头渡口出发,途经多稼路、王家码头、复兴东路,直到新太平弄、十六铺,站站都有窗友书迷,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那时年轻不觉得劳累,出去就是一天。</p><p class="ql-block">互相串联走动,借书、读书、还书,什么书籍都传阅。尤其是中外名著、侦破推理小说更受欢迎,忙得不亦乐乎。大量阅读开窍,深入耕耘探讨,相互释疑解惑、指点迷津,加深友谊交往,逐渐成为密友。</p><p class="ql-block">好容易才熬出头,大家伙欢喜雀跃。1968年下半年,毕业分配中出现插曲。除了进入厂矿,街道生产组,还有近郊自选、国营农场与插队入户等,首先需要体检。因为年少逆反,离家住在重病卧床伯伯那里,想不到感染上肺结核。当然,体检无法通过。</p><p class="ql-block">当时,见到情况不妙,课代表朱沪生出手相助,临机一动,帮助我摆脱尴尬,赢得了第二次体检。结果还是不行,只好放弃江苏大丰农场指标。说实在,我知道身体不好,难以胜任农活,真的不想离开家。</p><p class="ql-block">听到身边同学们陆陆续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而我却体质衰弱病休在家,心情郁闷不好受。一天周末,国棉17厂上班的同学杨元华,带着礼品上门看望我。</p><p class="ql-block">他微笑着安慰我说:“今天,是你生日,祝你快乐!我与你同年同月同日生,我们一起过生日”。这让我既惊喜,又感动。连自己都忘了过生日,还让上班忙碌的同学惦记着我。决心好好养病,争取早日康复。1970年下半年,身体恢复,走出困境,步入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图为:部分同学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大庆油田设计院工作期间,同学杨元华、赵梅兰、李沪生等北方出差,拨梗前去看望我及家人。</p><p class="ql-block">今年9月份同学参观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后,朱沪生见我身体欠佳,特意给我邮购了营养品。特此感恩致谢。</p><p class="ql-block">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进入社会大展身手,同学普遍表现优秀。其中:有近半数入党提干的;有从事地铁工程、教学教研、财务管理、工程技术、商务管理等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1968年初,同学单藕琦首先报名,奔赴黑龙江省军垦农场务农。十年后高考录取,医大成绩优异,入党提干,抽调国家卫生部任血液管理处原处长。</p><p class="ql-block">同学李沪生光荣入伍,青岛海军部队军官转业回沪任职。</p><p class="ql-block">还有经商办厂风生水起、成功人士赵梅兰、邓家渔等同学。</p><p class="ql-block">朱沪生、杨元华作为专家、教授,至今仍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贡献毕生聪明才智。我为他们由衷感到自豪与骄傲。</p><p class="ql-block">无论是谁,到任何时候,都不忘老同学。我们身在异地,心在故乡。每次回沪都盛情款待。至今,每年时常聚首,相敬如宾……。</p> <p class="ql-block">图为:恰同学少年课余锻炼后。右数:朱沪生、杨元华、郑则忠、石志刚</p> <p class="ql-block">中学同学集体参观游览豫园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部分同学应赵梅兰邀请,赴崇明农家乐途中。</p> <p class="ql-block">图中:这些同学(除了老班长邢容江外)都属牛。</p> <p class="ql-block">图中:同学都属虎。</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浦东新居家宴,与杨元华、史占秋夫妇(均为同班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班长邢容江在一起。我俩最亲近。两家父亲同事,都是江苏老乡,居住临近。他年长我3岁,处处给予照顾帮助,上学一起同行,无话不说。</p> <p class="ql-block">图中:4位同学都是知青,分配到崇明、大丰农场,我去了大兴安岭林场,大庆油田。</p> <p class="ql-block">家宴后集体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