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知青朋友转来一讨论“知青精神”的网文,愤愤道:正在读书年龄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却说什么青春无悔,对自己对国家有好处,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么?什么“知青精神”,说穿了就是捂着伤口违心唱高调。七十多岁了,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该好好读书的年龄没有好好读书……</p><p class="ql-block">我也有过几年知青经历,老朋友的慨叹自然感同身受,只是机缘巧合,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生,文革中上山下乡有幸被推荐上了大学。不过那时的大学也没有多少书可读——因为“毒草”太多来不及清理,图书馆的书库大多还贴着封条,阅览室里除了“两报一刊”,可读的报刊杂志不多。大学生们除了专业课,其他时间多用来“学工学农学军”“批林批孔”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p><p class="ql-block">可能我的运气比较好,学校图书馆准备开放一批曾经被批有问题的文史哲书籍,要找几位文科工农兵同学先行阅读,写出书评读后感,再向全校推介开放借阅,我有幸忝列其中,得以有机会在还没开放的书库里流连忘返,偷偷翻阅了《三言二拍》《青春之歌》《红与黑》等一些当年属于禁书的古今书籍,让我乏味的大学生活稍微有趣了一点点。</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我时常奉命去全省各地示范高中督查评估其教育水平,或许出于年少时无书可读的刻骨铭心,每到一所学校,很在意的一个观察点是图书馆的借阅率。可惜不管什么样的示范高中,大都让我倍感失望——那么漂亮的图书馆,那么多的图书整整齐齐排列在书架上,借阅率却那么可怜——不仅学生借阅率极低,老师到图书馆借书看的也寥寥无几。</p><p class="ql-block">其实,我自己在广州一所中学做校长时,图书馆的冷清就让我颇为懊丧却也无计可施。在图书馆偶尔遇见退休多年的黄老师,黄老师对当前教育生态和图书馆的冷清比我更痛心疾首。老先生教了一辈子书也读了一辈子书,家里七八个书柜数千册的藏书,俨然小有规模的一个家庭图书馆。老先生自己好读书以外,还定期在家里举办读书会,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写文章,分文不取。直到九十岁了视力下降看不清人和字了,老先生才清静下来,请了个保姆照料生活,却主要是给他读书读报听。这老先生叫黄奎章,让人十分敬重的一位老前辈,可惜仙逝多年了。</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学生或许更没有时间读书了,说起来,其实老师课余读书的也不多。教书的不读书,似乎匪夷所思,却是当今普遍之现象。退休前曾经在教育学会搞过一个教师十年读书征文活动,全区每年一次教师读书征文评奖,获奖作品编印成册以资鼓励,希望老师们能挤时间多少也读点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然,一年到头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胸无点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何以教书育人呢?原想坚持十年,让老师读书来带动学生读书,图书馆不至于成了聋子的耳朵。不知道这活动后续有没有坚持搞下去。</p><p class="ql-block">退休十几年了,如今很少去学校图书馆了。得闲上街时会去路过的书店看看。不过,以前经常去的新华书店早已日渐式微,营业面积越缩越小,小到可怜巴巴的地步。书架上没有什么新书,引人注意的是领导讲话特色理论等政治学习资料,除此以外,多是些成功学、心灵鸡汤以及花花绿绿的中小学教辅之类,引不起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倒是有些街边小书店,店面狭窄,店名独特,让人有些好奇,吸引你信步推门而入。</p><p class="ql-block">这些街边小书店,往往空间逼仄,但布置得雅致有情调,关键是书比较新比较杂,书名也有点意思,让人愿意取下来看看,封住了打不开的,从封底的简介和书评了解一下大概,再决定需不需要将它买下来。每次走进这样的小书店,我大多不会空手而归,总能找到一两本感兴趣的书,满心欢喜地带回家去。</p><p class="ql-block">近些年开着车四处游,大城市小县城都能见到诸如此类的街边小书店,香港澳门和台湾似乎更多一些,不过海外出版的书籍翻翻可以,带回来可能会有些麻烦。这些年经济形势不太好,开书店又不像开药店那么赚钱,我因此对小书店心怀同情。有时跟老板聊天,知道经营好一个小书店很不容易,甚至难以为继,但不会轻易放弃,因为选择做这件事的多是些有经历有情怀的人。</p><p class="ql-block">比如,今年春节在泰国曼谷遇见的一个小书店,老板就是一个浪迹天涯的知名女作家。小小书店靠它维持生计肯定很难,却是那女作家的避风港和精神寄托。长沙岳麓山下也藏着一个叫“ 阿克梅”的小书店,店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妻。跟多数大学生一样,这对小夫妻大学毕业后,成了朝九晚五的城市小白领,梦想着攒下足够多的钱,过上有尊严有品味的理想生活。然而,几年下来就厌倦了——“凭什么我们就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此后,岳麓山下一栋临街民宅的二楼就有了这爿小小的书店。据说这小书店经营得不错,拥有众多热心的读者,甚至成了岳麓山下一网红打卡点。在这对夫妻看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人可以牺牲一部分东西,比如财富或主流的价值排序,而后获得一种自由、朴素、有智识的生活,在所有获得这种生活的途径里,读书是最好掌控也最便宜的一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