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高楼大厦之间,有一座明代古建筑,红墙黄瓦、古朴庄重,一砖一瓦,都透着一丝神圣和肃穆。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又称孔庙)。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此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大批农民运动干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53年,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建立,周恩来同志为旧址题名。</p> <p class="ql-block">广州农讲所的前身是番禺学宫,而后成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早期中国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并将农民运动理论推向全国。广州“小故宫”:农讲所路边的树叶黄了,在光影斑驳下,倒有了几分红墙幽幽的韵味。地方虽不大,但古树、建筑、拱门、长廊等元素,和紫禁城有异曲同工的美,拍照非常好看哦!</p> <p class="ql-block">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需要,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经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在共产党人主持下连续举办六届,培训了800多名学员。</p><p class="ql-block">1926年5月至9月,由毛泽东同志任所长的第六届农讲所大幅扩大招生规模,在全国20个省区招收了327名学员,办学场地也迁至更为宽敞的番禺学宫。毛泽东同志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也在这里讲授。第六届农讲所规模最大,招生范围最广,学习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学员在此学习革命理论,接受军事训练,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播撒革命火种,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办、主持农讲所期间的理论思考和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中国革命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在广州中山四路42号。所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这座宏伟的古建筑,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两侧庑、廊等组成。</p><p class="ql-block">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举办了6届。前5届主任先后由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彭湃担任,所址在越秀南路和东皋大道。第6届于1926年5月至9月在这里举办,毛泽东任所长,周恩来、彭湃、萧楚女等20多人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53年在此建立纪念馆,周恩来为旧址题字。1961年国务院公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等,均按原貌布置,并辅有农讲所历史陈列和临时展览。</p> <p class="ql-block">这座宏伟的古建筑,座落广州市中山四路,是一组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建筑群。建筑物坐北朝南,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组成,两边有庑廊等宏大建筑。大门是花岗岩雕琢的棂星门。现在这里成了人们常来打卡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