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记忆

曹晓风

<p class="ql-block">江西乐安流坑古村</p> <p class="ql-block">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江西南昌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南昌晚饭饭店外景</p> <p class="ql-block">‌文昌里‌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老城区外,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江西抚州文昌里圣约瑟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歌德式建筑,裸粉色外观。</p> <p class="ql-block">江西抚州文昌里“玉隆万寿宫‌”:这是抚州市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晋代,是为了纪念治水专家许逊而建。玉隆万寿宫是抚州古建筑史上的明珠,展示了浓郁的临川文化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文昌里“古戏台”和正觉寺的“万佛宝塔”</p> <p class="ql-block">江西抚州大觉山</p> <p class="ql-block">江西黎川古镇</p> <p class="ql-block">黎川古镇的“黎滩河”,河流穿县而过,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条河流,汇入抚河右岸‌。河上横着两座桥,一座是“新丰桥”,一座是“横港桥”。</p> <p class="ql-block">黎滩河上的“新丰桥‌”:横跨黎川县城南津街与篁竹街两岸,是连接黎滩河两岸的重要交通纽带‌。</p> <p class="ql-block">黎滩河上的“横港桥‌”:位于篁竹街南侧,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上建有砖瓦结构亭宇,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贯穿黎川古镇街上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千古第一村”的流坑古村,是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下辖行政村,位于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距乐安县城38千米,村域面积3.61平方千米,始建于南唐。</p><p class="ql-block">流坑村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现存各类建筑遗址260处,其中明代19处,重要文物321件,包括高坪别墅、武当阁、环中公祠、状元楼、翰林楼、理学名家宅、文馆、三官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流坑村在科举仕宦、文教学术和经商贸易等方面英才辈出,其科举仕宦之众、历史名流题赠之多、仅现存的匾联就有622块(对)之多,为中国村落所罕见,成为了江西传统村落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流坑古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是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年至943年),占地面积3.61平方千米。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超过百人。流坑古村的民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布局简洁,朴实素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流坑古村的一砖一瓦皆是文物。</p> <p class="ql-block">名至实归!本人是复旦大学的状元,而且还是双硕士儿子的妈,这才是真正的状元。</p> <p class="ql-block">尽管是在古村的鹅卵石小道上,状态多好!</p> <p class="ql-block">装吧!你还以为你是当年的“绿林好汉”,大碗酒,大块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历久弥坚的并肩同行,</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感谢拍摄者周全。</span></p> <p class="ql-block">赣州城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章江与贡江交汇地带的江畔。</p><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始建于晋代。现保存较完整的砖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p><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墙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从八境台沿贡江经涌金门、建春门至原百胜门旁、今东河大桥止,共3664米,城高5一7米,城面宽4一6米;保留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和涌金门四座城门,八境台和西津门2座炮城,马面1座和部分警铺。</p><p class="ql-block">赣州城墙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城市防洪、城市建设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乐乐呵呵的在赣州古城墙留个影,可惜古城墙门前广场(包括门后)直至古浮桥太商业化。</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墙外是章江、贡江和赣江‌的交汇处,形成了赣江。赣州也因此得名“赣”,并被誉为“三江环绕”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墙的八境台和辛弃疾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已有8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过去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p> <p class="ql-block">登高赣州八境台,以郭沐若登八境台题词给自己助兴: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广厦云间列,长桥水上浮。林材冠赣省,钨产甲神州。一步竿头进,力争最上游。</p><p class="ql-block">郭沫若词中的“三江”,是指“章江、贡江和赣江”,章江和贡江在赣州交汇后,融入了赣江,使得赣州成为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商贸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这也算是景点,你懂的。</p> <p class="ql-block">江西瑞金二大苏区是指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在江西瑞金举行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简称“二苏大”)。这次大会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两周年之际召开的,旨在总结经验、确定新方针、改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动员广大军民支援革命战争‌。1933年4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为了召开“二苏大”,决定在沙洲坝建造一座气势恢宏的大礼堂。大礼堂由钱壮飞设计,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建成,可容纳2000多人。大礼堂的设计独特,造型为八角形,象征红军八角帽,并设有防空洞以确保安全‌。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确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旗、国徽和军旗。</p> <p class="ql-block">按年龄,这群人也算是“老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江西瑞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p> <p class="ql-block">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p><p class="ql-block">1950年,经过修缮,当地群众正式将该井取名为“红井”,后又在井旁立起石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从红军手中接过地契。我们家也分到农田啰。</p> <p class="ql-block">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古城保护核心区2.48平方千米,被称为“福建西大门”。</p><p class="ql-block">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为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街市逐步形成,大规模的街市形成于明清时代。20世纪80年代,汀州城墙仅剩1000多米,岌岌可危。2012年,长汀县成立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在古城长汀保护的核心区,“一江两岸”旅游主景区修复利用工程渐趋完成,完整保留了原有古城池格局,主要包括店头街、南大街、东大街、水东街等四大历史街区和省苏维埃旧址历史地段,有卧龙书院、古城墙、古戏台、八喜馆等景点。</p><p class="ql-block">长汀古城是世界客家首府,国家AAAA级景区,福建四大名城之一,被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长汀八喜馆门前的桥叫做太平桥‌。太平桥是一座双廊桥,全长近百米,造型典雅、古朴,翘角飞檐,犹如双龙飞渡汀江之上,是客家廊桥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代表‌。</p> <p class="ql-block">‌长汀客家八喜楼‌,也称为‌八喜馆‌,是长汀古城五大景点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意义。八喜楼通过八个展厅,运用实物、雕塑、浮雕、文字、图案以及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了长汀人对待人生八种喜事所表现出的传统习俗和礼仪,这八种喜事分别是:‌金榜题名之喜、花烛之喜、添丁之喜、成人之喜、立灶之喜、乔迁之喜、寿诞之喜和丰收之喜‌‌。</p> <p class="ql-block">八喜楼这是一座楼高四层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回廊天井,布局巧妙。转过屏风,就看见一座斗拱歇檐的通天戏台,戏台位于建筑的中间位置,正上方挂着“弈世荣昌”牌匾。</p> <p class="ql-block">立灶之喜</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八喜”</p> <p class="ql-block">御赐“上善若水”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八喜馆的“大夫第”,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厅堂式建筑,也被称为客家四合院建筑。大夫第的设计精妙绝伦,通风采光都非常好,布局疏密得当,是客家府邸式建筑的典范,汇聚了汀州客家建筑最经典、最精彩的元素,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且保留了众多名人题写的楹联牌匾,被前来考察的古建专家称为“八闽第一雕花楼”。</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的历史背景深厚,是古代中国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一种通称,通常指文职官员的私宅,即从五品“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员的宅第。它如同“进士第”、“翰林第”一样,是身份的标榜和家族显赫的象征。这座建筑汇聚了汀州客家建筑最经典、最精彩的元素,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且保留了众多名人题写的楹联牌匾,被古建专家称为“八闽第一雕花楼”。</p><p class="ql-block">大夫第的建筑风格独特,大门进入后是屏风,然后是正厅,两边有小拱门通向左右厢房,有楼梯可及二楼。正厅里悬挂着“居廉让间”的匾额,体现了主人清正廉明、谦逊礼让的行为宗旨。建筑内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精美的雕刻,图案各异,寓意深远,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长汀古镇</p> <p class="ql-block">惠生大哥一边拍照一边说着笑话,能把我笑成这样的能是什么样的笑话?你想知道吗?</p> <p class="ql-block">卧龙书院是福建省汀州八县历史最悠久的书院,位于龙岩市长汀县南大街,按照南方园林规划布局,成龙先生捐赠给长汀的一栋徽派古建筑坐落其中,命名为龙学馆书院,主体建筑有文昌阁、藏经楼、讲坛、求真馆等,并引入西溪活水,环绕期间,周边配以亭台、园林景观、连廊,打造成宜观宜游宜品、古色古香的文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始于‌南宋,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被誉为“民间故宫”、“辉煌客家庄园”。</p><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保存了中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这些建筑设计精巧、样式独特、用料考究,不仅继承了中原古建筑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客家先民工匠的创造性构思,是明清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古村落内的建筑群大体由6座‌学堂、两座‌书院、‌三庵、两庙、两碑坊等古代文化宗教建筑,以及20座‌古祠、30余幢民居组成。此外,还有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共同构成了培田古村落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被称为“民间故宫”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及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培田古村落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之一,与永定土楼、广东梅县客家围垅屋并称为客家三大奇葩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也在古戏台前演个戏。</p><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的古戏台位于衍庆堂内‌。衍庆堂是培田村吴氏总宗祠,古戏台是村民祭祖的重要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旅友对衍庆堂古戏台前的花卉很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地面上用卵石铺就的中国结图案,即美观,又实用,还有深刻的寓意。这是培田古村落建筑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门前雨坪卵石铺有精美的工艺图案,由松树、仙鹤、梅花鹿组成,寓意“松鹤延年”、“鹿鹤同春”,是培田古村落地坪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都阃府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名世德堂。都阃府是培田唯一一所按朝廷"府"建制的官邸,是吴拔祯府第,都在清朝是正四品都司官衔,指吴拔祯外任四品武官﹣﹣青州守备(都司衔)时所建。都间府火毁于1994年,现存门楼额饰双凤朝阳,联传圣赠,门刻慈禧太后亲赐联文:"秉义飞声闽桥,教忠翼卫神京",京字中间多一点,寓意围绕皇帝一个中心。</p><p class="ql-block">都阃府门前的鹅卵石地坪的一个大大的“铜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灼堂也是“九厅十八井”式的合院建筑。但它的建筑构架最为精湛、是集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培田古民居精品。门庐横批“华屋万年”,藏主人吴华年名字于头尾。</p><p class="ql-block">双灼堂门前鹅卵石地坪更有讲究,是“半个铜板”。因为主人吴华年是个做生意的商人,知道赚钱必须分开来,你一半我一半大家賺,所以外面只有半个铜钱,里面半个铜钱。</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进士第”北侧的最美转角,位于古村落的经济交通要道上,实为古时候的官道。</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p><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永定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永定土楼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p><p class="ql-block">在永定土楼内,还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也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被称为“土楼王子”主要是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元素。它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由林鸿超主持建造于1912年。振成楼外形似一顶古代官帽,坐北朝南,主楼按易经八卦设计,分成八卦,卦构之间设有防火墙和拱门,形成了“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振成楼在福建土楼中独树一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