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午后,军嫂董文文来电说,她撰写、发表在《今日头条》上的6篇文章,在微信里打不开了,非常着急,亟待查明原因,尽快恢复!经查,点击失效,无法观阅…于是,立即在《今日头条》上下载,并在《美篇》重新编辑,因为这6篇文章,对文文来说非常重要(原文见后,敬请分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另:连长先尧、排长正志和班长万社三位战友读后感,此篇后部,敬请关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一次到朱阁部队探亲就举行了婚礼~作者董文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的冬天(12月9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北上的列车,从广西柳州出发,去一个我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河南许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柳州至许昌,行程近三千里,横跨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四个省。出发前,单位人事科长对我说:“小董,你的结婚报告审查通过了,我们收到部队的函调材料了。”心想,做部队干部的家属,还这么麻烦啊!谈个恋爱,还要政审。当时我想,如果审查没通过,会是怎么样呢?也许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吧,我终将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军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列车经过两天一夜行驶,终于到达许昌火车站。加一连(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简称加一连)二排的兵哥哥们拿着我的照片,在许昌站台寻找我(这是后来战友们告诉我的)。列车到站时,我把头伸向车窗外,突然,一个穿着军装的战士指着我说:“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罗排长的家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又一起乘坐长途汽车,经过一个多小时,到达禹州市(当时为禹县)汽车站,再坐大卡车(约二十分钟),天快黑的时候,才到朱阁营区(朱阁东院)。当晚,我住进了加一连的招待所。招待所里,只有一张大床,一张桌子,一个煤球炉。刚坐下几分钟,罗福昌说排里有事,要去安排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二排的几名战士(游伦凯、王国敏等)端着一盘馒头、窝窝头,还有雪里红、萝卜干咸菜,蜂拥而至地挤进招待所。其实,战友们是想来看看罗排长的家属嫂子长得啥样?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馒头——像砖头一样大,而且是玉米面加小麦粉做的,吃起来有些硬,口感不是太好。战友们看到我欲食无味的样子,开玩笑地说,这是部队伙食的三怪:馒头像砖块,面条像腰带,米饭带色彩(馒头像砖块是指馒头很硬,都可以挑东西了。面条也是又宽又硬,都可以做裤腰带用了,米饭不是生饭就是糊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听着听着,也跟着笑了。他们真是很幽默,在艰苦的环境下,还这么开心,积极向上,还安抚一个刚到新环境的人。第一次吃部队馒头、窝窝头,确实不好吃,当时部队的生活比较艰苦的,战友们还是挺乐观的,是他们感染了我,真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超营长说:“到了部队就让大家喜庆喜庆”,于是,当晚我们在连队俱乐部举行了婚礼。婚礼虽然简单朴素,但至今仍记忆犹新,营长王超和其他营连首长及战友们都来参加。我把从家乡带来的香烟、糖果全部拿了出来,分给大家吃,在浓浓的喜庆气氛中,我感到很幸福,也感到特别的骄傲…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军人的妻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探亲假一周时间很快过去了,星期天罗福昌说,带着我去许昌转转,师部一位战友叫柳国新,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其实,我知道他是想把我带到许昌,让他的战友们看看我;还说,顺便在许昌洗个澡。因为朱阁很缺水,用的是地下水,每天抽三次(早中晚),每次抽一个小时。为了节约用水,而且冬天烧水也困难,我们都是烧一壶热水,两个人四只脚一起踩进到脚盆里洗,很有意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北方澡堂洗澡,我这是第一次。北方澡堂比南方大,而且洗澡的人特别多。洗一次澡,需要2元钱。我想这么贵,按照南方人的习惯,每天要洗澡的,那一个月下来,要60元钱呀!当时我在医院工作,一月的工资才48元。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进去洗了一次。一个大大的长方形水池,里面全是人,这就是北方的澡堂,有点不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习学峰,胡勇,游伦凯,王国敏,贾子义,彭彦高等战友,以前,他们经常给我讲有趣的事…这是我第一次到部队的记忆,终身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次探亲目睹军营里的拉歌比赛~作者董文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次到朱阁部队探亲,印象最深的是看电影时,连队之间的拉歌比赛,那歌声至今仍在我的耳边回响。歌声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唱出了军人本色!唱出了对祖国的忠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家属每年有一次探亲假,假期是一个月时间再加路程时间。第二次到部队探亲时是六月初,天气比较暖和,禹县的天气不太冷也不太热。我到部队家属招待所的时候,加二连(原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二连,简称加二连)应国友连长的家属也到部队探亲,他们住在招待所住3号房;我们住2号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应连长的家属,好像姓苏吧…但一般都不叫姓,所有军人家属都叫嫂子,记得他们有个儿子名字叫应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我还没有去过禹县(现为禹州市)城,只是乘长途汽车时,从汽车站匆匆而过,不知道城区是个什么样子。一个星期天,罗福昌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我去禹县县城玩。因为走大路比较远,所以我们就走小路,小路全是黄泥土,路面高低不平。时不时看到一个黄土坡,只能骑一段路,走一段路,一眼望去没有树也没有草,风刮过来,一片黄土。到了县城,城区也不大,只有两条街。2018年秋,我和罗福昌参加加一连在许昌三国大酒店组织的首届战友联谊会后,又重返禹县,一看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禹县,已改名为禹州市,只见高楼林立,街道纵横,市面繁华;宽大的马路全是沥青铺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道路两边种满了树木和花等植物,最重要的是有一条大水渠从禹州穿过,碧绿清澈的水缓缓流着…好一幅美丽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晚上,团电影队到朱阁东院营区放电影。晚饭后,各连队官兵拿着小凳子,排队集合,开进了操场。随后,我们家属也拿着凳子走进了操场,眼前的一幕把我给震住了:只见三个连队,三个方块队,战士们整齐地坐着,青一色的绿军装。看到这整齐的队伍,焕发青春气息的绿军装,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激动,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倍感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各连开始拉歌比赛,《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声,在操场上空响起,那歌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一个连队唱完一首军歌后,另一个连队的方块队里突然站出一个军人喊到:“一连唱得好不好?”,战士们齐声回应:“好!”、“再来一个要不要”、“要!”、“鼓掌!”...此时,方块队里响起从未听过的掌声、拉歌声:“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这是掌声的节奏声)、“123,快快快!123,快快快!12345,我们等得好辛苦!1234567,我们等得好着急!” 这时,另一连队的兵又唱起《抗美援朝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声嘹亮,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热血沸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战士们拉歌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时隔几十年,仍记忆犹新。那时,营区经常可以听到嘹亮的歌声,因为战士们在学习集合前、开饭前、看电影前,都要唱一首军歌,有些歌词,至今我还记得一两句:“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唱”、“我是一个兵唱,来自老百姓”、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三次探亲儿子罗远在部队出生~作者董文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儿子名字叫罗远, 这个名字是加一连(原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简称加一连)的战友们帮忙取的。当时,我在部队探亲时生孩子,加一连战友一共为我的儿子准备了一百多个名字,罗远就是其中的一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次到朱阁部队探亲是三月底,那时我已经怀孕了,离分娩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单位批给我一个月探亲假,三个月产假。我又来到了部队,住进了家属房。当时,陆继华指导员家属也来部队探亲,他们住1号房;我们住进2号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陆指导员的家属,我们都叫陆嫂子,他们的女儿小名叫娟娟。许昌聚会时,我们还聊起当年的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生产比预产期提前一天,4月26号凌晨3点多,感觉肚子疼痛,而且越来越痛,可能是要生产了,得赶快去医院。当时朱阁有个卫生院,离营房只有几百米,出营房左转就到了。深更半夜,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罗福昌非常着急,抱着我送到了朱阁卫生院。值班的是一个近50岁的女医生,让我躺在产床上。天亮了,9点多时,孩子出生了,是个男的,医生说足有8斤重。生完孩子,我一点力气都没有,全身湿透了。医生叫罗福昌,赶快回去拿衣服来换,再煮一碗鸡蛋来。当时,卫生院条件比较简陋,没有住院部,只有门诊,没有救护车,没有轮椅,医生也少,接生的女医生,还要处理其他急诊病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多小时后,罗福昌返回卫生院,我迷迷糊糊的,身体非常虚弱。当时,卫生院没有护士,接生医生让我们回部队。于是,罗福昌找来一副担架,上午11点多钟,战友们把我抬回了部队家属房。到家属房门口,罗福昌把我抱起来,这时,我看到战友们都站在那里,眼泪刷的一下流出来…我真幸福,幸亏有他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后,罗福昌告诉我当天是战友们把我抬回部队的。担架两边6个人抬着我,几位战友帮着拿东西,罗福昌抱着我们刚出生的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罗福昌拿回来一张折好的纸说,这是战友们给你的;我说的是什么,他说你自己看吧。我接过来打开一看,心里感觉暖暖的, 上面写着工工整整的字迹:罗禹生,罗解放,罗军…等等,全是战友们为我们孩子起的名字,我数了一下,一共有一百多个名字。我和罗福昌的孩子,名叫罗远,就是从这一百多个名字里挑选的。当时,我把这张写一百多个名字的纸带回了柳州,夹在一本书里。后来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丢了,真有点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多月后,陆继华指导员家属回去了,1号房又住进了杨先尧连长家属,我第一次认识他家属,他们的女儿小名好像叫芳芳。3号房住的是杨副连长的家属,他家属也姓杨,他们的儿子叫杨杨,我是第一次见他家属。 在最后一个月里,石少华战友的家属也到部队探亲,住在5号房,她带了很多大枣分给大家,可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秋天,我和罗福昌参加了加一连在许昌组织的首届战友联谊会,因为时间短,当时战友多,有很多道谢的话,还没来得及说。战友彭彦高问我,罗远现在怎么样了,我说他都当爸爸了…战友习学峰说,还记得我这个调皮捣蛋的兵不。记得习学峰是他们那批兵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他说他都做老爷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过得真快,当年英俊的小伙子们,如今都年过半百了,都成爷爷辈了。这么多年,我心里一直感谢这些战友们,在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终身感激!我对他们有着一份浓浓的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四次到部队探亲我学会了包饺子~作者董文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次到部队探亲,儿子罗远只有一岁多,我一手抱着他,一手提着一个旅行包;有时用背带把罗远背在我背后,两手一手提一个包。先从柳州上车,要坐两天一夜的火车,才能到达许昌火车站。再从火车站步行至长途汽车站,坐一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才能到达禹县(现为禹州市)汽车站。罗福昌骑着一辆自行车,在禹县站接我们娘俩,记得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朱阁营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长途(柳州至禹县有近三千里路)旅行,非常疲劳,累得不行。坐火车,转汽车,再坐自行车;一手抱孩子,一手提旅行包,时间长了,体力不支,真有点坚持不下去...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怕。那时不知哪来的毅力和勇气,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提的东西,能千里迢迢从广西赶赴河南中原大地,与丈夫团聚。其实,我每次带着孩子长途跋涉的时候,我都想哭,真的太难了,当时我瘦得都不到90斤。年年探亲,年年这样,军人家庭要团聚一次,真的不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探亲,看到部队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吃窝窝头了,也不吃玉米面馒头、面条,大米供应充足,纯面粉做的面条,吃起来比较细滑、口感好,还经常有肉馅包子和饺子吃。战士们自己动手,种植了很多蔬菜,长势喜人,基本能够自给。连队还喂猪,有十多头,个个长得膘肥体壮,一到春节就杀猪过年。营里建设了澡堂,冬天每周能洗一次热水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连里说今天吃饺子,大家很高兴,嫂子们都主动到炊事班帮忙包饺子。我和王国华排长家属、黄司务长家属一起到了炊事班,参加包饺子。她俩和面、搓面、擀面,动作很娴熟,而且很快,没多久,就包出很多饺子,形状好看,排列得整整齐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第一次包饺子,拿起擀好的面皮,舀一勺肉馅放到面皮里,可是怎么捏也捏不拢,而且还破了,馅漏了出来,我一看急中生智,揪了一块面团把它补上。王嫂子是河南南阳人,用带着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对我说:“这可不中,放锅里一煮就会烂的。”又说你不能这样补的,然后她拿起一块擀好的面皮,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包饺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王嫂子的耐心指导下,经过几次实践,终于包出了不再漏馅的饺子,而且越包越好看。我现在能包非常漂亮的饺子,每回家里包饺子我是主力军,和面、搓面、擀面样样都行,都是在部队探亲时,跟嫂子们和战友们学的,真的要感谢他们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次到朱阁部队探亲,营里的干部基本认识了。他们经常到家属院来聊天,我记得有王超、徐惠先、黄福胜、贺亚非、张优考、林万国、雷云根、李国亭、裴治国、傅昌荣等,但我记不住他们当时担任的具体职务。还记得郭端建,刚从军校毕业也分配到加农炮三营一连,后来还担任加一连的连长。在许昌聚会时,我见到郭端建,我都不敢叫他郭端建,我说郭首长(当时担任某部后勤基地副司令员、副师职),他马上回答说,我是郭端建。离队的前几天,梁浩排长的家属,也来到部队探亲,他们住4号房;她是郑州的,戴着一副眼镜,我是第一次见到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假期就要结束,又在回柳州工作了。我在医院上班,工作很忙,事情也很多,现在又有孩子,一边上班,一边抚养孩子,非常辛苦,经历的酸甜苦辣,说也说不完。当时我的父母还没有退休,罗福昌的父母帮他哥哥带小孩。我的罗远,先是上我们医院的托儿所,后来托儿所小朋友多,就请我们医院同事的父母帮忙带看。早上送,晚上接,好在我们都住在医院家属区,两家相距不远。既然选择做军嫂,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支持丈夫在部队安心工作,抚养教育儿子罗远成人,这是我这个军嫂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五次到部队探亲看到了白皑皑的大雪~作者董文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初,罗福昌从加农炮营(炮兵团三营)调到榴炮营(炮兵团一营)工作,任三连副指导员。两营相距不远,只有两三里路。加农炮营紧挨小墙王村,而榴炮营则在大墙王村旁。第五次到部队探亲看到了白皑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团电影队在加农炮营放电影时,榴炮营的部队要步行到加农炮营营区看电影;如在榴炮营放电影时,加农炮营的战士们也要徒步至榴炮营看电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6年冬天,天气特别冷,整个招待所家属房就我一个家属。虽然生活条件比原先好多了,但是,还是没有暖气,天气比较干冷。家属房只配置了煤球炉,用于取暖、烧饭。我又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新的战友群里,营里的干部、战友都不熟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榴炮营的教导员是申毅静,他是洛阳人,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我和罗远一到部队,他就过来看望我们,并问寒问暖,说如果有困难,就告诉他,他帮忙解决。探亲没几天,申教导接到家里来信,他的家属病了,而且还比较重。他请了探亲假,回洛阳了。直到罗福昌转业,我再也没有见到申毅静教导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春,教导员为了找罗福昌,查找了很多单位的电话。他还记得我在医院工作(当时通信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不知道罗福昌转业到那个单位,想先找到我),就打电话到我们医院人事科,人事科告诉我们科室的电话。有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但非常激动,因为电话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小董啊,还记得我是谁吗?”我说:“记得、记得,您是教导员…”,他说:“是、是、是,我找了你们很久了…” 回家之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罗福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秋天,我和罗福昌到许昌参加加一连(原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简称加一连)战友联谊会后,专程赶到洛阳看望他,再次见到了申毅静教导员。当时,在营里他是首长,但平易近人,人很斯文,骨子里却透露着坚韧! 所以,我对申毅静教导员的印象最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到榴炮营没几天,天就开始下雪了,雪花飘飘,特别的美!在柳州,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雪,有点新奇。第二天早上起来,雪仍在下,天有点灰矇矇的,地上已经结起了冰。第三天早上出门一看,整个营房一片白茫茫,地上的雪差不多有一尺厚。不由得想起了毛主席一首诗《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虽然感觉风光好,但也冻得不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是冰天雪地,军营里的早上,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天空,响彻云霄!操场上,整齐了队伍,口号声震天动地;哨楼里,手握钢枪的战士,屹立不动..第三天的雪太大,影响了训练和出行。全营出动,战友们拿着扫把、铁锹,拖着小推车,还有的在床板套上绳子,全面清理积雪。整个营区,热火朝天,争先恐后,扫雪、铲雪、运雪,一派繁忙。不一会的功夫,刚才还是白雪皑皑的营区,又恢复了原来模样。只是,在操场的一角,增添了几个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天的大雪,寒冷的天气,有些南方的官兵们,手脸都冻伤了,但他们仍坚持军事训练,站岗放哨,巡逻执勤;清理积雪,他们冲在最前面,全然忘记自己的冻伤;深更半夜,寒风嗖嗖,气温零下,他们仍要站岗执勤;干部查铺查哨,检查煤炉,确保人员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每想起这些,军营里的所见所闻,我都会肃然起敬,更加理解军人,理解丈夫。军人是伟大的,他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报效祖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到部队探亲~作者董文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上就要到2022年6月2日了,这一天是一个最不幸的日子,因为一年前的今天,丈夫罗福昌因病去世了。因此,特撰文《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到部队探亲》,以此来悼念丈夫罗福昌的不幸逝世,怀念丈夫生前的峥嵘岁月,军旅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六次到部队探亲是1987年的春天。当时,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从柳州出发,乘坐特快列车,只需一天一夜就到郑州了(当时特快在许昌站不停),再转乘大巴到禹县(禹州市),然后,再坐三轮车到榴炮营(即原58师炮兵团一营)营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牵着罗远,提着旅行包,在禹县汽车站下车。罗福昌因为有事,没有来接我们,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叫了一辆三轮车,把我们送到大墙王村榴炮营营房。营房门口,静悄悄的,只有一个站岗的兵。这时,看见远处一位战友,从营房门口跑步过来,帮我提着行李包,送我到家属房。说今天营里搞野外训练,部队还没回来,让我们先休息。晚饭时,他又把饭送过来。虽然我们娘俩没有见到罗福昌,但连队安排了吃住,这让我心里感到特别暖,真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大约8点钟,罗福昌回来了。原来他出差,为一个什么事搞外调去了。我告诉罗福昌,是一个战友把我安排在这里的,还送饭来给我们。他问是谁?我说我不知道姓什么,改天我见到了告诉你。我一连几天寻找这个战友,都没有找到,我看到都是青一色绿军装,个个都一样,硬是没把他认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事情一直搁在我心里头,我希望这位战友看到我写的回忆录,能与我联系,谢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底,罗福昌转业到柳州工商部门工作。我们终于结束了牛郎织女式的生活,再也不用两地奔波了。在生活中我们各尽其所能,工作中各尽其责,一家人愉快地生活着。时间长了,也有磕磕碰碰,大多都是罗福昌让着我,所以我这一生很幸运,也感激有他的陪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福昌原来是42军126师炮兵团英雄炮兵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提干,打完仗就去南京炮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20军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任二排长。罗福昌在加农炮营(炮团三营)工作了4年,后调至榴炮营(炮团一营)又工作了2年。在这6年时间,我每年都要跋山涉水,往返三千公里路,乘车两天一夜,才能到达部队探亲。时间过去了几十年,青春岁月,军旅生涯,割不断的战友情,有苦也有乐,说也说不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21年5月罗福昌不幸患病,住院检查结果是肺癌。住院期间,加一连(原58师炮兵加农炮营一连,简称加一连)的首长和战友们,经常来电或在微信里问候,关怀备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阮超英排长,因为从许昌聚会后,阮超英排长每天都发微信给罗福昌,从不间断。罗福昌因病住院,阮超英排长经常鼓励罗福昌,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罗福昌进重症监护室的时候,我拿着罗福昌的手机,因为罗福昌告诉过我,阮超英排长天天有信息,好多天没有回信息了,让我回了一个信息给他。当阮超英排长得知罗福昌进重症监护室的消息后,马上通知杨先尧连长;直到罗福昌病逝前,阮超英排长每天都有信息。但苍天不公,罗福昌还是丢下我和罗远,于2021年6月2日17点45分因病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福昌,是广西柳州人,1957年4月出生,1976年初入伍,1987年底退役,曾任加一连排长、榴三连副指导员等职。2018年9月5日,我和罗福昌赴许昌参加战友联谊会时,身体倍棒,和战友们举杯畅饮,谈笑风生。没想到时隔三年,罗福昌因患肺癌,这么快就走了。罗福昌病逝,加一连的官兵为之震惊,为失去一位好战友而悲痛。根据杨先尧连长安排,加一连在微信群里开展悼念活动,战友们纷纷留言寄托哀思;丁正志排长专门制作美篇《沉痛悼念原58师炮兵团加一连排长罗福昌同志》,杨先尧连长还委托在柳州的战友赶赴殡仪馆敬献花篮,送罗福昌最后一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医院工作了三十多年,那么多的亲戚朋友找我帮忙,都没有遗憾;唯独自己的老公病了,找不回来,这让我终身遗憾!而且他是得到我最好待遇的人,我竭尽全力,也没能留住他。罗福昌走后,我也病了,四肢麻木,一点感觉都没有,冰凉冰凉的,我以为自己不行了,后来回我们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才慢慢地恢复过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怀念丈夫罗福昌,近日我连续撰写了六篇回忆录,记录我六次到部队探亲的经历,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丈夫罗福昌的周年纪念日。感谢一路走来,关心、帮助、爱护我们的首长和战友,感谢朱阁卫生院的女医生为我接生,感谢帮助我们的部队军嫂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逝者走好,生者惜福!加一连、榴三连的首长和战友们,向您们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大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远怀念丈夫罗福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军嫂董文文六次探亲回忆,通篇贯穿着一个“爱”字~连长杨先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日,军嫂董文文撰写了《第一次到朱阁部队探亲就举行了婚礼》等6篇回忆录,已全部刊发在今日头条上,目前已超过十万人阅读,近千人点评、称赞。这是她对部队的怀念,对加一连、榴三连的怀念,对丈夫罗福昌指导员的怀念。按照杨先尧连长的要求,我们将军嫂董文文的撰写的6篇回忆录,全部转发至“朱阁东院战友群”!军嫂董文文的文笔很好,六篇连载,条理清晰,主题突出,衔接紧密,情感真挚;读后使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值得转发,值得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董文文的丈夫罗福昌,是广西柳州人,1957年4月出生,1976年初入伍,1987年底退役,曾任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二排排长、榴炮营三连副指导员。罗福昌原来是42军126师炮兵团英雄炮兵连的,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前提升为排长,参战中荣立三等功,参战后送南京炮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20军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罗福昌在加农炮营(炮团三营)一连工作了4年,后调至榴炮营(炮团一营)三连工作了2年。1987年底,罗福昌转业到柳州工商部门工作。2021年5月,罗福昌不幸患病,住院检查诊断为肺癌。2021年6月2日17点45分抢救无效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6月2日,是指导员罗福昌的周年纪念日。为怀念丈夫罗福昌,军嫂董文文撰写了6篇6次探亲回忆录:第一次到部队探亲,在连队俱乐部和罗福昌排长举行了婚礼;第二次探亲,在操场和战友一起看电影,连队之间的拉歌比赛,感到震撼;第三次探亲,儿子在部队出生,战友们帮取了一百多个名字,感到暖暖的;第四次探亲,跟其他军嫂学会了包饺子;第五次探亲,看北方漫天的大雪,军人在冰天雪地里训练的情景,受到深深的感动;第六次探亲,也是最后一次探亲,回忆罗福昌的军旅生涯。每次探亲,她都带着儿子罗远,跋山涉水,往返三千公里路,乘车两天一夜,才能到达部队。其中的酸甜苦辣,说也说不完。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为军嫂董文文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董文文撰写的6篇回忆录,通篇贯穿着一个“爱”字。她钟爱丈夫、疼爱战士、热爱军营。这辈子能够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部队的军嫂是她无怨无悔的选择。军嫂,意味着孤独与寂寞、牺牲与奉献。军人守护职责,军嫂守望爱情。在婚后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她与丈夫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她们是事业上的好伙伴,工作上的好助手,生活中的好夫妻。她们的爱始于初见,止于终老。直到罗福昌逝去,他俩仍关爱有加,恩爱如初。军人的爱是崇高的,军嫂的爱是无私的。让我们为军嫂董文文无私的爱点赞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营长李春成(后任炮团副团长):董文文的回忆录,写得很好很生动,军队生活气息很浓,我看了好几遍,仿佛回到了部队。她能写出这样的回忆文章,说明董文文对军队充满深情厚义,对她的丈夫罗福昌爱得很深。我看了不少战友回忆的文章,数董文文的文章最好,向她深表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排长阮超英(后任173团副团长):拜读了军嫂董文文的六篇文章,感慨万千!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罗局长的爱。对军营的深情厚义。希望文文嫂子重新振奋精神,好好生活!享受晚年幸福。我和罗福昌共事时间不长(只有几个月),我从九连一排调回七连一排,与罗福昌共事。他为人忠实,为人师表,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受益匪浅。许昌见面后,我和张世卿、李前岭约好两年内去广西看他,由于疫情等原因未能成行。我十分珍惜和我一起共事的战友,十分怀念战友罗福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加农炮营(炮兵团三营)营直计算班长韩胜:董文文的六篇文章我都看了,她的部队情结和奉献精神值得官兵们学习和赞颂。罗福昌排长我虽然不认识,但我们都曾经是三营的战友,我为他惋惜,为董文文对军人的爱、对部队的感情表示钦佩,祝军嫂董文文和罗远及家人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班长贾子义:各位首长和战友们大家好,文文嫂子的六篇回忆录,以及各位首长和战友们的点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又回到离别几十年的军营生活,一件件一幕幕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每个首长和战友的容貌笑容,反复在我脑海里浮现。这种情景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就是战友的情谊,一日当兵终生是生死兄弟。文文嫂子,罗福昌兄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对党对军队做出的贡献以及对战友的情,永远铭记在每个人心里。祝福文文嫂子全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安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头条》朋友:你的六篇文章写出部队军嫂的体会,更写出部队基层连队的点点滴滴,部队的峥嵘岁月在你的文章里充分体现出来。我作为一个在部队服役十多年的老兵,非常感谢你写出了部队的真实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读军嫂董文文《第一次到部队探亲..》有感——计算兵正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嫂董文文撰写的《第一次到朱阁部队探亲就举行了婚礼》,是对部队的怀念,对加一连(原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简称加一连)的怀念,对老公罗福昌排长的怀念。几十年过去了,但军嫂董文文对第一次到朱阁部队探亲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她还记得不少战友的名字(习学峰、胡勇、游伦凯、王国敏、贾子义、彭彦高等),记得在连队举行婚礼的场景,还记得部队吃的馒头、雪里红(咸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嫂董文文说,她一共到禹县部队探亲6次,现在仍记得清清楚楚。她说,罗福昌是1981年7月,从南京炮校毕业分配到朱阁部队的。之前,他是在42军126师炮兵团英雄炮兵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提干,打完仗就去南京炮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20军58师炮团三营一连二排。罗福昌在三营工作了4年,后调至二营又工作了两年。在这6年时间,董文文每年都要到部队探亲,往返路程近三千公里,乘车需要两天一夜,十分辛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嫂董文文说,从三营到一营看电影,路边全是麦地,坐在杨先尧连长后面的兵是湖北的,一个瘦高个,名字现在记不住了。在家属房旁边有个小卖铺,是一个湖北兵叫小马在负责,家属们在外面买的东西,经常叫他帮忙。她还记得苏敬伍战友,现在禹州监狱工作,许昌战友联谊会时,她和罗福昌排长,一起看望苏敬伍战友。军嫂董文文还说,二排的战士们看了她的照片后,都在猜测她至少有1米6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嫂董文文,保存了很多部队时的照片,有她和罗福昌排长的,还有不少加一连战友的,甚至还保存着罗福昌的工作笔记本。笔记本里,罗福昌排长记录他学习、训练、工作及战士思想状况等情况。一些战友的名字记在其中,说明罗福昌排长工作认真、仔细、负责。罗福昌排长的的行书字,非常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如连长杨先尧说的那样。董文文撰写的《第一次到朱阁部队探亲就举行了婚礼》,通篇贯穿着一个“爱”字。她钟爱丈夫、疼爱战士、热爱军营。军人的爱是崇高的,军嫂的爱是无私的。让我们为军嫂董文文无私的爱点赞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读文文军嫂回忆录有感而发——报话班长杨万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文军嫂写的回忆录,是描述军嫂第一次去部队和罗排长成亲,成亲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怀着对兵哥的爱。一个大姑娘不辞千里辛苦,北上中原大地。怀着对部队的热爱,只身一人奔赴哨所,前往军营。那一路所见所闻,外面的世界也很美。到达连队后,战友们热情接待,连队举办的简单婚礼,让军营喜气洋洋,让连队欢庆鼓舞,令人感动,令人钦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现在的繁华和发达,可那个年代年轻人怀揣报国理想,充满革命激情!充满美好希望!男孩有当兵保卫祖国的志向,女孩有热恋兵哥的柔情!文文军嫂一路奔波到部队与罗排长成亲,就是当年靓妹爱兵哥的真实写照。而且,夫妻恩爱相伴终身,是千万个军嫂的模范!特别是文文军嫂,对连队战友兄弟充满爱心,有情有义,军嫂有才有德,十分优秀。罗排长虽英年早逝,令我们十分惋惜,至今无比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连队是军嫂的家,战友们是文文军嫂的兄弟,我们永远在一起,共度美好、幸福的晚年!在这里,向文文军嫂致敬!向所有的军嫂敬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简介:杨万社,湖南石门人,1980年初入伍,曾任58师炮兵团加农炮营一连(简称加一连)指挥排报话班班长,1982年底退役。擅长写诗,七连小诗人,诗作多次曾刊登在原济南军区《前卫报》上,现在在广东省深圳市工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