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里的书香

潇潇暮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对书的理解,是和时间关联在一起的。也因此,我的读书生涯,连着一串串的数字,数字后面,是一幅幅由书牵着的小小画面。</p><p class="ql-block"> 我儿时的读书生活可以追溯到五岁,那时正迷恋于“香烟人”小画片,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于堂哥用手掌刮“香烟人”,赢了一大叠《水浒传》中的人物画片,我献媚地给堂哥沏糖精水,巴望着他能记得我的好,转送我两张最爱的“武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八岁时,我开始看姐姐的小人书。那些书躺在一个淡黄色的橱子里,姐姐很是珍惜,轻易不给外人看。当然,对于我来说,这真像是宝藏,我会半天坐在书橱边,看那带着大段图片的小人书。曾经喜欢《白发魔女》中的练霓裳,幻想有一天也成为笑傲江湖的女侠;崇拜过开天辟地的盘古,觉得他才是名副其实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向往过奔月的嫦娥,因为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爱情……我总是埋在那堆发黄的纸页中,鼻尖闻到的是油墨夹杂的霉味,那也许就是历史的味道吧!</p><p class="ql-block"> 十一岁,父亲奖励我一个自制的书架,木板装订而成,表面涂着淡淡的绿油漆,像生命的萌发,载着无限的希望。那些大大小小的书籍,好像都被衬托的带有了魔力,其中也夹着父亲那油印着写意柳树的《红楼梦》。父亲瞄了一眼说:“也许你现在还读不懂”,我说:“懂,林黛玉有点小心眼,比我同桌杜春梅还爱哭,但她那么小就没了父母,心里肯定痛苦。”父亲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点点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六岁,我考上了师范学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我的读书生活更是一发不可收。我爱上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清晰地记得那厚达600页的小说,传到我手上时,只用了三个晚上就看完了,而且是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的,泪水打湿了枕畔,也浸透了书页,想到此后的学弟、学妹再读此书时,看到那发皱的圈圈泪痕,是否也会继续为简爱刻骨铭心的爱情洒上几滴感动的泪水呢,我想会吧!从夏洛蒂到艾米利,我读《呼啸山庄》,再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有些我是懵懵懂懂的,有些却逐渐形成一种清晰的表象,我读出了一种思想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九岁,我当上了老师,非常欣赏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啊,对于如饥似渴的我来说,它的功用是不言而喻的。初为人师,各种杂志的卷首语成了我的最爱,把里面最美的段落摘抄下来,配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字体,加上线条简单而流畅的简笔画,那厚厚的摘抄本,真得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现在回想那一段读书摘抄的生活,好像是一幅泼墨的山水画,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其中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执教近三十年,书读得多了,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想提升自己品读课文的能力,不妨拓展性地选择一些散文去读。如学习丰子恺老师的《白鹅》,文章对于鹅的引吭大叫,描写得惟妙惟肖,说它不亚于狗的狂吠。我们还可以去读读子恺先生的《白象》,因为文章中名叫“白象”的猫也很特别,尤其是两只变色的眼睛,更是让人过目难忘。再如,学习季羡林老师的《月是故乡明》,可以继续读一读季先生的《永久的悔》,这些文章不仅文字生动优美,还饱含深情,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反复品读,对于指导孩子习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因为喜好不同,即使身为人师,即使已近五十,我依然读不进去《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师能力与教师发展新探》等诸如此类的书籍。我更愿意读季先生说的闲书,不管是《三毛全集》,还是《跟于丹老师一起读最美古诗》;不管是钱海燕的《小女贼漫画系列》,还是王小柔的《都是幺蛾子》。夜深人静的时候,侧躺于床上,头顶一盏温柔的小灯,室内温馨而朦胧,于是人也变得飘飘然了,在那患得患失间,好像不由自主地化身为书中的主人公,一颦一笑,一声长叹,然后是满足的安然入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读书要广更要深,对一个方面要深读下去,真正读明白,用自己的思想去评判。读书不是做样子,是自己内心的需求,是成长的需要。而我的学生在我的潜移默化下,书读得越来越多,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恍然间,四十年的读书生涯已经过去,我看着时间在书页间悄然穿过,心里溢满丝丝的留恋和感激。</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自行拍摄,个别图片来源网络,感谢!)</p><p class="ql-block"><br></p>